宋明理学的来龙去脉(9)邵雍“体以四立”的世界观

中国哲学中最早探讨的是“本”与“用”之间的关系,大约是在唐朝时期,经过经学家的诠释,“体”与“用”在哲学理论中的地位得以凸显。“体”说的是哲学中的第一性问题,是根本;“用”说的是第二性,是从生。这是一种很简单、很机械的体用说,实际上在不同人的学问中,揭示是比较复杂的,比如王弼既有“以无为本”的思想,又有“以无为用”的主张。中国人对“体用本末”概念的把握是基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认识,跟黑白分明的西方观点有着很大的不同。

我们可以简单的是把“体”归结为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实际上要比这个复杂的多,比如“圣人主用,百姓主体”,他不是在世界观的意义上来运用这个概念的,而是从“主从关系”的角度来运用概念。我们简单的区分,是为了简单的讲述,使得纷繁复杂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

在认识问题上,邵雍提出“以物观物”的科学方法,并且批评了“以心观物”和“以我观物”的弊端。这本来是具有物理学意义上的方法论,但是并没有发展出物理学来,是因为邵雍在具体实践的时候,偏离了这种科学方法。他提出一个认识世界的好方法,但是他没有按照这个方法来研究世界。这是一件很遗憾的时期,虽然邵雍主张“以物观物“,但是他的世界观实际上是“以数观物”的体现。

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开始,邵雍认为万事万物的本体,都离不开“四”,由于这种认识,所有的事情、人物在他眼里看过去都是“四片”。比如阴阳尽而四时成,刚柔尽而四维成。邵雍把一切存在都做了“数术化”的处理,阴阳被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刚柔被分为太刚、少刚、太柔、少柔。这种由一而二,由二而四,由四而十六的演化关系构成了邵雍对世界的基本认知。

邵雍用“数术”来解读世界,基本上脱离了“以物观物”的认识论。在他看来,阴阳分为四象,四象对于天上的日、月、星、辰,对应寒、暑、昼、夜。接下来寒、暑、昼、夜变成物之性、情、形、体;刚柔分为四形,四形对于地上的水、火、土、石,对于雨、风、露、雷。接下来雨、风、露、雷变成物之走、飞、草、木。万类由此感应变化而各自生成。

在“以物观物”中,邵雍特意强调了“不可强通”的原则,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认识到两个事物之间的关联,那么不能以主观臆想的方式把二者关联起来。但是邵雍在揭示世界规律的时候,偏偏采用的就是主观关联法。在“飞”的后面,还有飞飞、飞走、飞草、飞木;草的下面还有草飞、草走、草草、草木。在邵雍看来万物的生成,并不是根据各自的成长规律而形成的,而是根据“数术”演化而来的。

在事物生成的顺序中,并没有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的成长关系,而是“变、化、感、应”的关系。寒暑昼夜无不变,雨风露雷无不化,性情形体无不感,走飞草木无不应。人之所以成为万物灵者,是因为人能够贯通所有的事物,万物为体,人为用。人上面还是“圣人”,圣人也离不开“四”,邵雍说圣人有四府,分别是《易》《书》《诗》《春秋》。四府是圣人“以经法天”得来的。天可以生物、长物、收物、藏物;圣人可以生民、长民、收民、藏民。但凡离开四这个数,就不要指望那能够理解邵雍的世界观。

(0)

相关推荐

  • 奇文共赏“渔樵问对”讲透这个世界的秘密

    任何结果的呈现,一定会基于某种未知的原因,这个就是著名的因果论. 纵观历史,能够看透这些因果的人,北宋时期的邵雍,就算一个.今天我们要说的这本古籍,就是出自于邵雍之手,虽然晦涩难懂,但是我相信接下来的 ...

  • 赏析邵雍《观物吟》第三首,新解描写易学知识的诗

    邵雍的<皇极经世>内容的精华在其观物内篇和观物外篇.他在创作皇极观物篇时,对观物的体会最多.传说邵雍在写作兴致盎然时,创作了许多观物的诗歌.其中,吟咏观物最多.这次我们继续选择<观物 ...

  • 知音今何在——观物隐微浅探

    耳目聪明男子身,洪钧赋与不为贫. 因探月窟方知物,未蹑天根岂识人. 乾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看天根. 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 --邵雍<观物吟> 观物是中国历史上易学界的一门大学 ...

  • 先天象数学家邵雍以物观物、观物得理的观物哲学

    先天象数学家邵雍以物观物.观物得理的观物哲学 原创2021-09-12 06:26·若啬 <朱子语类·邵子之书>曰:邵康节,看这人,须极会处置事,被他神闲气定,不动声气,须处置得精明.他气 ...

  • 邵雍的《渔樵问对》中的五个人生道理,樵夫正是世人的真实写照

    <渔樵问对>是北宋时期邵雍的作品,全文的内容都是通过樵夫和渔夫一问一答的形式开展而来.文中的渔夫正是邵雍的影子,而樵夫正是普通百姓的影子,也是当代打工人真实写照. 渔夫好像是一个遍历世间的 ...

  • 宋明理学的来龙去脉(8)邵雍“以物观物”的认识论

    #宋明理学# 邵雍,字尧夫.生于1011年,卒于1077年,谥曰"康节". 我们之前介绍过邵雍"以物观物"的认识论,在邵雍看来:"天道有消长,地道有险 ...

  • 宋明理学的来龙去脉(2)韩愈“儒学复兴”的先驱

    一.儒学复兴的背景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经过南北朝时期的大力发展,到了隋唐已经成了最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李唐王朝追认老子为先祖,大力提倡道教.儒家自汉代经学和谶纬学沆瀣一气,到了唐代已经很衰落了. 在 ...

  • 宋明理学的来龙去脉(3)士大夫精神的觉醒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时代,短短五十多年,中原经历了五朝.八姓.十三君:而且疆域还是四分五裂的,无法实现真正的统一.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如是说.这么一个时代,把唐以前的整个社会文 ...

  • 宋明理学的来龙去脉(4)北宋初年三先生

    上一章我们讨论了北宋理学的四大精神,即忧国忧民的精神.刻苦奋进的精神.节制于己的精神以及维护中华文化主体性的精神.随着北宋士大夫新的精神的确立,玄学余波逐渐消失.宋代具有代表性的文人大多具有类似的特征 ...

  • 宋明理学的来龙去脉(5)周敦颐的太极哲学

    我们之前参照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讲过周敦颐,但是胡适基本上是照着书本逻辑讲下来的,有一些深刻的内容,被他一笔带过了.一百多年后的北大,杨立华教授从92年开始研究宋明理学,到95年出论文.他 ...

  • 宋明理学的来龙去脉(6)周敦颐的人生哲学

    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构建了一套从太极,到阴阳五行的宇宙生成论.这种生成论既不同于<道德经>中的"三生万物",又不同于<易传>中的" ...

  • 宋明理学的来龙去脉(7)周敦颐的政治哲学

    周敦颐用"无极而太极"勾画出一套全新的宇宙生成论,用"诚.神.几"来定义了圣人这个概念,并且交代了圣人是用来治世的,而读书人应该以做圣人为目的.<太极图说 ...

  • 宋明理学是先秦儒学的升级版

    先给大家出一道测试题:你知道岳麓书院最"霸气"的一副对联是什么吗?可能有人回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因为它正好写在书院的正门上.但是,我得告诉你,正门上的这 ...

  • 宋明理学奠基人 ——二程

    申志廷    程颢.程颐兄弟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中国儒学第二次复兴的里程碑式人物, 故而在中国儒学思想发展史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起到非同寻常的作用.由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