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辈人都有他们的杰出︱洋流盛行的大时代,他坚持做一个逆行的“非主流”

近年来

世界刮起了一阵“国潮”审美

但在20多年前甚至更早

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设计元素

是一代人心中“土气”的代表

人们普遍认为

本土品牌就是不如洋货

而今,国货强势崛起

在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时代里
大多数人们朝着
新鲜事物奔向而去
但仍有人在为我们守「旧」
保留血液里的传统
钱穆算是一个
钱穆
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
通儒和国学大师
一生为中国文化续命的史家
这些都是后世给予他的赞言
钱穆的时代
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西学冲击中华传统思想
民主自由试图取代四书五经
......
只有钱穆坚定不移地认为
兼容并蓄才是中国唯一的文化发展道路
一味追随西方那是盲从的表现
在当时获得不少人认可
却也招来更多的骂声
“古板”、“保守”、“固步自封”...
1930年,钱穆来到燕京大学任国文讲师
刚进学校他就展现出了
强烈的“中国意识”
在一次宴席上
燕京大学校长设宴招待
与钱穆一同入职的新同事
校长向大家说起了办学理念
话音刚落
钱穆便向校长进言
“我一向听说,燕京大学是
教会大学里中国化程度最高的
现在看来是徒有其名
因为我一进校门就看到M楼、S楼
所谓的中国化在哪里呢
建议改用中国名字。”
满座为之默然
后来,燕京大学专门召开
校务会议讨论这件事
最后采纳钱穆的建议
把M楼改为穆楼,S楼改为适楼
其他建筑以此类推
建筑名称能引起钱穆的关注
始于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因为时代的进步不能单纯
将目光局限在当今社会变化的层面
仍然需要结合史实文化
这样,中华民族的传统
才能不被大时代的洪流卷走
在著名的《国史大纲》中
他也曾发表此观点
这是一部国学者和史学家必看的巨著
钱穆曾自言
写《国史大纲》的目的
是为了保留文化火种
让国人记住自己的历史
“保留文萃,以期复国”
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神州大地
中华民族迎来最大的危机
面对日军的强烈攻势
人民无不哀嚎和绝望
落后的武器和教育
都让人们感受必败的战果
国内充斥着强烈的悲观主义
读书人如何救国?
钱穆的选择是以书写著作
振奋民族信心
“国人值此创巨痛深之际
国人试一翻我先民五千年来惨淡创建之史迹
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必有渊然而思,憬然而悟
揪然而悲,奋然而起。”
当时,钱穆任教于西南联大
《国史大纲》出版前
钱穆将书中引论发表在
昆明的《中央日报》上
文章一经刊布,立刻震动学界
联大校门前的报纸摊
被史学系的师生一抢而空
陈寅恪更是公开表示欣赏此篇文章
然而一代国学大师
却从未接受过现代的大学教育
因为辛亥革命的爆发
他的学生生涯停留在中学
但他却未因此停止学习
钱穆认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于儒学
主张现代中国人必须学习儒家经典
《论语》《中庸》《老子》《孟子》...
钱穆早已烂熟于心
这也是他为什么中年
在香港创办新亚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前身)
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如今放眼全球市场
带有“中国元素”的概念和产品
不再是拿不出手的土货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例
汇聚数千年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凝聚力
向世界展示出一幅斑斓的历史画卷
动态版《清明上河图》
落户上海世博会
将原作放大30倍
画中的一景一物、行走的人群
活灵活现
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
让人身临其境
吸引无数外国人慕名而来
近年来,不少国际品牌选用
中国元素作为产品的创意和概念
使得海外消费者纷纷
被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所吸引
大大地增添了产品魅力
并在全球迅速传播
更是让一大批买手争相购买

这些具有浓厚中华民族印记的文化

是任何物质文明都无法取代的瑰宝

正是以钱穆为首的“顽固派”们

才为今日的中国保留了

无数璀璨精华

#每一辈人都有他们的杰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