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王乐亭:透刺与「十二透」
导读:今天学习金针王乐亭老先生的透刺针方。
刺法是用针具治疗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一般都是一针刺一穴、治一经,若病情需要多穴多经,则用多针刺之。
也可以由一穴进针,得气后将针卧倒再刺向另一穴位,称之为透刺;
有时尚可用两针双手同时从两穴进针,得气后,将两针芒相对而刺,使之相触称为对刺,也是透刺的一种方式。
一般在针灸临床上,偶用透刺之法,例如治疗口眼㖞斜时,用地仓透颊车;或治疗膝关节病时,用阳陵泉透阴陵泉。
但,王乐亭老医生却把透刺方式系列化、规格化,并组成一定处方用于治疗某种病,实属独特经验之一,也是他对于透刺的发挥。
一穴贯两经(或数经)沟通经气
透刺,用一根针刺入某腧穴,得气后,即可通过手法,引导经气流行,感传之所及与针刺的深度、手法的强弱密切相关。
透刺到另一腧穴时,再行手法,使之得气,针芒所向则气至病所,这样两经的经气就会沟通交融。
若久病入阴,即可从阳引阴;若病在阳,犹可从阴引阳。
有时也可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而采取相近而又可能的穴位透刺。
例如王乐亭老医生治疗便秘时,往往从阳陵泉透刺至足三里,以木疏土。由于两经的经气交融,气血得以流通疏峻,以加强治疗作用。
有时在透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两条以上经络,其治疗作用就更加广泛和明显。
一穴担两穴,免伤卫气
针刺某一腧穴,必然要经过皮肤、肌肉而至筋骨或深入脏腑近处。所谓透刺又与一般沿皮刺有所不同,进针深、刺激重,由于补泻手法的实施而达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然而,凡大毫针刺破皮肤,在表之卫气必然受损伤,若为三棱针刺破,非但伤气而且耗血,正如《素问·刺要论》所说:“……是故刺毫毛腠理勿伤皮,皮伤则内动肺……”。
所以,针刺一穴而从皮下深处透至另一穴,这样起码减少刺破另一处的皮肤,既能免伤皮卫之气,又能够达到针刺两穴的治疗效果。
十二透穴方
关于“透穴”,一般在针灸临床上用之较少。
一
王乐亭老医生本人在20世纪50年代使用的也不多,现随机抽样分析他在1956~1957年的门诊1772例。其中使用透穴的仅有50例,占总数的2.8%。
从这50例使用过透穴的病例来看,病种分布主要是:
半身不遂(12例,24%)、面神经麻痹(12例,24%)、关节痛(11例,22%);
头痛(8例,16%)、肩臂痛(6例,12%)、神经衰弱(5例,10%);
三叉神经痛(2例,4%)、下肢麻木(1例,2%)、神经痛(1例,2%)、痫证(1例,2%)、肝胃病(1例,2%)、腰腿痛(1例,2%)。
可以明显地看出,采用透穴的病种大部分属于神经系统病症,而且以半身不遂的使用率最高。
二
为了剖析王乐亭老医生在制定十二透穴方的临证思维特点,进一步将50例所选用的透穴进行了分析。
分别如下:
曲池透少海(19例,38%)、阳关透曲泉(14例,28%)、丝竹空透率谷(14例,28%)、地仓透颊车(13例,26%)、合谷透劳宫(13例,26%)、外关透内关(13例,26%)、昆仑透太溪(11例,22%);
腋缝透胛缝(8例,16%)、阳陵泉透阴陵泉(7例,14%)、绝骨透三阴交(6例,12%)、委阳透曲泉(5例,10%);
中府透胛缝(3例,6%)、巨髎透禾髎(2例,4%)、攒竹透丝竹空(1例,2%)、腋门透中渚(1例,2%)、三间透劳宫(1例,2%)、解溪透丘墟(1例,2%)。
从中可以初步看到十二透穴方的形成过程,也可以说是十二透穴方的初级阶段。
三
另外,在1772例中,诊断为半身不遂者为66例,其中使用透穴者12例(占18.1%),充分说明透穴治疗半身不遂的作用,而且也为他探索十二透穴方提供了临床依据。
12例半身不遂使用透穴的情况如下所示:
曲池透少海(12例,100%),阳关透曲泉(11例,91.6%),合谷透劳宫(11例,91.6%),外关透内关(10例,83.3%);
腋缝透胛缝(8例,66.7%),昆仑透太溪(8例,66.7%),绝骨透三阴交(6例,50%),阳陵泉透阴陵泉(6例,50%);
中府透胛缝(3例,25%)。
后来由于设立中风、半身不遂的专台门诊,此类病例相对集中,而且主要是针对中风久病、后遗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不利等证,特别是对于气滞血瘀、经脉阻滞、筋骨失于濡养而致四肢关节挛急难伸者。
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王乐亭老医生所惯用的透穴方已基本形成。
肩髃透臂臑,以舒利肩部关节;
曲池透少海,以舒利肘部关节;
合谷透劳宫,以舒利掌指部关节;
阳陵泉透阴陵泉,以舒利膝部关节;
绝骨透三阴交,以舒利踝部关节;
丘墟透申脉,以舒利踝部关节或矫正足内翻畸形。
上述透穴可根据病情的需要,选用一个或数个。
以后在不断的实践中,他将透穴逐步系统化、规格化,大约在1962年左右才把“十二透穴方”定型下来。
1. 肩髃透臂臑,2. 腋缝透胛缝,3. 曲池透少海,4. 外关透内关,5. 合谷透劳宫,6. 阳池透大陵,
7. 环跳透风市,8. 阳关透曲泉,9. 阳陵泉透阴陵泉,10. 绝骨透三阴交,11. 丘墟透申脉,12. 太冲透涌泉
其中以1、3、5、7、9、10组穴为主穴,其余为配穴。
主穴的功能即在于舒缓、润柔和滑利肩、肘、掌指、髋、膝、踝部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