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皴:画雪史上的里程碑式贡献

雪地皴:画雪史上的里程碑式贡献  

文:文彤

图:赵春秋冰雪山水

皴法是国画中表现山石、树皮纹理的一种方法或手段。山石质地结构因地理环境的差异而不同,画家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逐渐创造出了各种笔触表现不同的山石、树木的结构与纹理(肌理)。皴法是中国画家深刻观察自然,经过思想联想与自然默契而神会的结果,是变自然形象为艺术形象的再创造与深加工而产生的。

魏晋时期玄学的兴起,使画家心性变得更加自由,贴近自然,山水画由早期作为人物画的背景逐渐成为独立的画科。早期的山水画中没有皴法,从“空勾无皴”到五代和两宋皴法相对完备的高峰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演变过程。随着山水画的逐渐成熟与发展,仅仅通过勾勒填色的方法已不能充分表现山石树木的纹理、结构、阴阳向背等凹凸感,皴擦的笔法应运而生。皴法的确立,从荆浩、董源的“有笔”“有墨”结合开始,之后历经两宋皴法的复杂多样、有元以降皴法的简化,皴法系统发展达到高峰。

皴法在山水画艺术表现上的意义十分广泛,具体来说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皴法作为表现山石凹凸关系和阴阳向背的笔墨手段,可增强山石的浑厚感、体块感;第二,通过皴法表现,增强山石的纹理结构和质地软硬,表现出不同形质的地貌特征;第三,皴法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画家笔墨性情和技法风格的具体展示;第四,皴法所包涵的点、线、面构成要素,是体现山水画形式美感重要因素;第五,皴法还可以加强景物之间的距离感和层次感,如近、中、远景象的皴法繁简不同,产生的距离感、空间感也不同。

锤炼和升华山水画皴法的表现性,是探求山水画审美真谛的必由之路。一个皴法要留在历史上,留下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名字,更是一种普遍被使用的程式化语言。所以皴法之于山水画史上的那些著名画家,宛若他们的名片,例如荆浩的豆瓣皴、董源的披麻皴、范宽的雨点皴、郭熙的卷云皴、米芾父子的米点皴、李唐的斧劈皴与马牙皴、马远和夏圭的大小斧劈皴、赵孟頫的荷叶皴、王蒙的解索皴与牛毛皴、倪瓒的折带皴等等。

在中国画中,一片山水就是一片心灵的境界。雪,不仅是一种意象,更是一种生命体验。作为中国山水画中重要的表现题材,雪景山水画受到历代众多画家的喜爱,他们通过画雪寄托自己超凡脱俗、迥然高蹈的志趣,也借此表现自己的宇宙情思和生命情调,然而传统皴法却始终无法表现雪地状貌,在长达一千年五百多年的中国冰雪画史上,雪地的主要表现方式始终是一成不变的“借地为雪”。古人画雪,心静笔墨雅,画中透露出满纸静气,掩盖了雪地的板滞乏味,近人画雪,满纸燥意,究其原因,无非是人心浮躁,又没有合适技法驾驭,所以,近现代几乎没有像样的雪图,直到2010年前后,在当代著名画家赵春秋老师的画笔下,雪地皴的横空出世,冰雪山水画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雪地皴是什么?引用赵春秋老师的话来概括:“雪地皴是一种画雪地超级神奇的笔法,把毛笔圆头拍扁后,墨调成一边重一边轻,一笔下去,虚入虚出,雪地上凹凸不平的感觉就出来了。自然、流暢、一气呵成,既有中国传统笔法的提按顿挫,讲究轻重缓急,又有西方素描的效果,黑白灰分明,光影、体积感、空间感一应俱全。雪地皴的出现,解决了中国画千百年来,画雪没有厚度的问题,自从有了雪地皴,中国画里的雪才真正变得厚重,雪地也才真正不再单薄、平板、苍白!”

雪地皴的具体表现形式看上去像一个展翅飞翔的小鸟。轻盈、飘逸、自由而又形态万千的飞鸟,从无拘无束的大自然中飞来,与道家自由、自然、平等、超脱等思想遥相契合,成功地进入了庄子的视野,作为庄子人格精神及道家思想的化身,飞鸟意象折射着庄子不断超越、逍遥无待的精神境界,自由不羁、任性自然的生命状态,超然脱俗、嬉笑怒骂的人格追求。当“飞鸟”通过赵春秋老师的笔墨提炼,化作雪地皴的形态表达,落在白纸上,冲破了时空的限制和传统山水皴法的樊笼,使雪地有了厚度与个性。

相较于此前的各种传统皴法,雪地皴具有完全不同的艺术形态和美学性格,它灵活轻快,节奏感强,气势与韵律合二为一,填补了雪地无皴的空白,其艺术概括力与表现力十足。谢赫六法中,“气韵生动”为第一,“动”才能生“韵”,画面能动,才有感人的精神力量。雪地皴表现雪地的时候,通过大间小、小间大,形成对比,有节奏,画面就漂亮。使用雪地皴不仅能画出雪的厚度,还能表现雪地的肌理——风吹过的痕迹、生物活动的印迹,从而让画家更为自主地倾注情感、自由地表达心象、心境。雪地皴的出现,大大丰富了山水画的语汇系统,解决了困扰中国画家一千五百年的画雪难题,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发展过程中的新突破,它拓展了山水画的表现力,当之无愧是画雪史上的里程碑式贡献。

雪地皴是赵春秋老师数十年孜孜不倦艰辛探索的独创成果,他视艺术为生命、视利禄若浮云,由师古人步入师造化、得心源之中,终达心与道契之境。雪地皴既根植于赵春秋老师对中国国学文化和中国美术史持之以恒的深入研究、对历代山水经典的手摹心追,又源自他长达十六年在长白山林海雪原的深入写生。有人建议赵春秋老师沿用傅抱石的先例,命名为“春秋皴”,被他果断拒绝,认为这种命名太狭隘,会影响雪地皴的传播。善于创新的画家往往不会墨守成规,赵春秋老师使用雪地皴不仅能表现雪地,还可以表现空中的流云、山间的烟霭、积雪的雪松,甚至海浪。技法创新的同时,赵春秋老师还琢磨研发出了专门用来画雪地皴的工具——雪地皴笔,寻常的毛笔都是尖锋的,而雪地皴笔则为平头齐锋,而且使用起来几乎是万能的,所谓“上画天,下画地,中间画空气”。

雪地皴诞生十年来,赵春秋老师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宣传推广它,办班、建学院、讲学、搞讲座、写文章……单是网络公益教学直播,数年下来加起来做了五六百场。他所做的一切,与名利无关,而是让更多的人掌握这种技法,促进中国冰雪山水画的创作,更重要的是,他希望有更多的人透过雪地皴,继承它所代表的创造精神,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发展做出更大的推进。赵春秋老师对推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功不可没,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赵春秋老师的艺术,特别是雪地皴法必将给当代中国画坛以新的启示,也必将在中国美术史上写下闪亮的篇章。最后,笔者谨以此联向赵春秋老师致敬:翰墨春秋韵,丹青造化功

想学画却求师无门?好消息来了,在网上参加名师的网络学习班,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名师的亲传,目前,赵春秋国画小品百日训练营第二期正在招生中,跟随老师的课程坚持训练一百天,零基础也能学会画小品,惊艳朋友圈,您不来试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