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法国报纸上刊登的中国,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潜夫论·明暗》中有言:“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从表面上看,清朝有名的“康乾盛世”乃是文治武功的巅峰,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个笑话罢了。纵观历史,文景、开元、永乐等,无一不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而康乾盛世下的中国,仅仅是关起门来的自娱自乐,当时的西方世界正以一个极快的速度将大清甩在身后。
除此之外,尽管与明朝相比,清朝的版图很大,人口也增长了不少,可清朝百姓过得并不幸福,远远比不上汉唐百姓的丰衣足食。再者,清朝统治者对文字管控极严,文字狱的出现便是一大例证,比起开元时代的自由奔放,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所以说,真正的历史要仔细考究,必要时,甚至还要参考一下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
100多年前,法国画报《Le Petit Journal》上刊登了一些中国著名人物,包括李鸿章、慈禧等,另外还有一些难得一见的场景,它所呈现的是一个清廷统治下的中国。先看慈禧太后,她身穿龙袍、头戴凤冠,一脸凶相,与流传下来的真实照片完全不一样。其实不难理解,作为清廷的幕后掌权人,根本没几个人外国人见过慈禧太后,所以这张画像,臆想的成分大过真实,并算不得真。
接下来是光绪,光绪是个苦命的皇帝,他不仅一生都在慈禧的操控之下,还背负了诸多遗憾,他所立下的伟大宏愿也没能实现。不过,这张画报上呈现出来的场景却有违常理,第一,虽然光绪和慈禧的去世时间相差无几,但是按照长幼尊卑的规定,二人并不能放在一起。第二,从颜色和基调上来看,葬礼多少有些阴森恐怖的意味,无论是祭拜的大臣,还是守在一旁的卫兵,似乎都“面黄肌瘦、面容狰狞”。所以说,这张画报的内容并不可靠,依然只是单纯的想象。
说完慈禧与光绪,再来说一些李鸿章。近代以来,李鸿章算是与外国人打交道次数最多的人了,作为大清的肱股之臣,他不仅帮慈禧解决了一次次争端,还成功赢得了“喘息之机”,使大清延续数十年之久。不过,法国人却没能在中法战争中取得优胜,为此还损兵折将,不得已重新签订了《中法新约》,这一切,都是李鸿章在频频施压,所以在法国人心中,李鸿章的形象一直不怎么好。
于是,法国人把李鸿章画成了一个小眼睛微眯,满脸皱纹,眼袋巨重的白胡子老者。他的眼神深邃而诡异,似能看穿人心;隐藏在胡子之下的嘴唇也在微微向下弯,仿佛心有不甘又不得不咽下这口气一样。不得不承认,其实李鸿章这个画像可谓十分写实了,除了眼神有些可怕外,其实八九不离十,当时的李鸿章连日奔波,早已心力交瘁,况且这条约又不是对大清有利的,他又怎么会开心?
最后一个场景,乃是西方各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场景,近代以来,德、英、俄、日、法相继对中国下手,画像中的代表手拿短刀,围在一起对这块“大饼”进行瓜分,他们时而讨论,时而争吵,可就是没有一个人搭理在后面气急败坏、被丑化的李鸿章。正所谓“弱国无外交”,晚清之所以会被西方世界描绘成这样,都是因为实力不够,只有拳头大的人才能拥有话语权,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