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若蕙:《审美批评与个案研究――当代宁夏文学考论》序

塞上十月的日子,清晨的办公室沐浴着秋阳,明净爽洁。生滨先生带着他的研究生如约来访,一道前来的还有贺秀红女士——生滨先生曾经的图书责编,我在出版社时的知心同事。

与生滨先生相识已有五六年了。起初是在宁夏人民出版社,他的第一、二部著作《雕虫问学集》《沈从文与京派文人的魅力》,是社里当时很有亮点的学术人文类图书。2009 年年底,我已调任宁夏文联,由秀红女士责编的他的第三部著作《远去的背影:朱自清及其诗学研究》( 与田燕合著,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0 年出版 ),倒是由我做了特邀编审。这给了我一次认真品读生滨先生学术研究成果的机会。这部著作视野丰富,建构别样,四十多万字的篇幅,集传记、考论与诗学研究多重观照于一体,综合展示了朱自清先生质纯、勤勉的人生轨迹及其在创作、学术两个方面的卓越建树。披阅这样的书稿,我是心身愉悦的,不仅因为作者的文字晓畅生动,还因为我的专业平台也是中国现代、当代文学,大学任教时也曾跟踪研究宁夏新时期文学创作,沉浸在书稿独特的学术氛围中,竟会不时“移情”,梦回讲坛……

后来,与生滨先生见面的场合就集中于宁夏作协与《朔方》编辑部组织的各类文学活动中了。无论是赴固原参加马金莲作品研讨会暨固原骨干作家培训,抑或出席“文学之乡·西吉文学作品研讨会”“宁夏基层文学会议”,参与“宁夏首届黄河金岸诗歌节·文学峰会”以及“宁夏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座谈会”,生滨先生总会带着学生神采奕奕地现身会场,并且总能听到他“新鲜出炉”的详实点评与发言,因为手提电脑中的发言稿常常是他前夜劳作之所成。生滨先

生讲话很有力道,些许的西北韵味,有些急促,但更多呈现的是一种浸润激情的陈述与评析。我想,这是一个令人尊敬的有着坚定的专业信念,不懈追求学术理想的学人、师者。似曾相识的人文品格,如同我长长短短的职业生涯中相识相遇的许多学者、故人。

此次,生滨先生请我为他和学生的新著《审美批评与个案研究――当代宁夏文学考论》作序,有些惶惶然。因为我是很少为人写序的,一是我还远未达到可以为人作序的资历,二来看这样一本同样是沉甸甸的书稿,以我目前仍然繁忙着的工作状态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任务。但拗不过生滨先生的诚意和秀红女士的说服,只有接下了。

阅读的体验仍然是欣悦的。如本书书名所示——《审美批评与个案研究――当代宁夏文学考论》,全书既有宏观层面的对宁夏新时期文学的整体观照与述评(总论篇),也涵盖了以个案研究呈现的宁夏新时期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的审美批评(“小说研究编”“诗歌研究编”“杂文研究篇”)。细读研究文本,思绪时而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回溯,时而在潮起潮落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程中驻足徘迴,但所有的联想与沉潜最终还是回落到了西部宁夏文学的现场。

由此感觉到,作者在研讨作品、体察所论作家创作、生活轨迹,文化心理建构,文学接受与影响等创作动因方面的下力之深,体悟之真。如,著作开篇立论,从“20 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的乐章回荡着‘走向世界’和‘精神还乡’的双重变奏主题”这一宏阔背景出发,提出:“宁夏新时期文学的崛起和成就是当代西部文化繁荣和西部文学大发展的一部分。宁夏几代作家的文学创作在继承五四文学传统和走向世界的同时,更多地反映了宁夏这片热土当下的生活场景,反映了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遭遇现代化发展的种种尴尬和困惑,并不无保守地部

分回归传统的文化价值和审美精神。”认为,张贤亮是宁夏文学在全国文学版图上彰显地域特征与文学影响的旗帜性作家。正是“张贤亮在新时期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大潮中的杰出表现,使宁夏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学的创作中拥有了一定的反响”,而其后的宁夏青年作家的创作,其最初的动力和榜样也无不与张贤亮有关。相对于在 20 世纪 80 年代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热潮中引领风气的贤亮先生,“90 年代以来的许多宁夏作家却表现了更加淳朴的人文精神和诗意乡土的文学理想”。认为,“宁夏年轻一代的作家……深入当下生活的表里,

探寻历史和乡土文化的精神命脉,创造着具有当下生活情色和民族审美品质的文艺作品”,其文学世界呈现出靓丽独特的“乡土抒写和历史反思”。应该说,这样一份历史观照和比较批评的多重视野,这样一种开阖纵横,贯通中国文学、近现代文学,视接西学东渐不断演进的文学思潮的考论,见出研究者的功力,也凸显值得期待的学术本色。

生滨先生在宁夏大学从事文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已有十几年。宁夏大学中文学科一向有重视研讨宁夏本土作家创作的传统。从老一辈的王十仪、刘世俊、李树江、李镜如、田美琳,到其后的赵慧、崔宝国、孟悦朴,再到如今领衔宁夏文学批评的郎伟、王岩森等,生滨先生这些年在完成博士、博士后学业、访学、交流的同时,也将目光深情地投射于当下生动发展着的宁夏文学,这本沉甸甸的著作,正是生滨先生和他的弟子们多年来对宁夏作家进行个案研究的心血结晶。其中无论是“张贤亮与中国当代文学”“石舒清与当代回族文学”“郭文斌与西海固乡土文学”专题论述,还是对“高嵩、南台、查舜等人的长篇小说”“漠月、季栋梁、张学东等人的文学创作”以及“回族作家李进祥、了一容和马金莲”的研究,都是严肃严谨的,有知人论事的广度,有咀嚼细节的深入,有精准透彻的审视与概括,除此之外,本书对宁夏当代诗歌和杂文创作的专编研究,也为宁夏文学批评贡献了新的成果。

作为宁夏文学活动的见证者、参与者与组织者,我由衷地感谢生滨先生所做的一切。宁夏文学的百花园、文学林也一定会因为这样一双双温情关注的眼睛,更加生机盎然,更加馥郁芬芳,继续扬帆远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