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会儿我就在盐池》连载6: 1984年我经历了一次可怕的沙暴
《那会儿我就在盐池》
作者 张巍
第六章 1984年我经历了一次可怕的沙暴
熟悉盐池的人都知道,盐池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是典型的沙漠戈壁地貌。由于四周没有任何的遮挡,一旦刮风,绝对是红旗招展一泻千里。
盐池人有句俗话,叫盐池一场风,年头到年终。一到开春,狂风裹挟着沙子,在盐池的大地上格外欢实的奔跑着,从城北跑到了城南,就像环王精着骨捻子滚着铁环从北园子一路跑到变电所。
1984年,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曾经经历过一次很可怕的沙暴,直到现在,都没有再见过能超过那次沙暴的景象。
那天放学的时候,我和几个同学在灯光球场耍。说到灯光球场,1986年以后的盐池娃娃只能翻眼睛了。这个地方对他们来说跟火星一样遥远,因为在1986年盐池解放50周年的时候,政府把灯光球场拆掉盖了街心公园。在没有街心公园的时代,这里就是盐池人公共聚会的地方。现在经常在县政府对面广场上耍红火,演节目啥的,1986年之前都就在灯光球场里面开始搞了。
那天下午放学,我和同学张雪林,就是张万寿的小丫头,正在灯光球场耍,突然一阵妖风刮起,北方的天上翻起了一条黑色的巨浪。对,就是巨浪!象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海边冲浪的那种巨浪,占据了北方整个的天空,从东边的天边一直横亘到西边的天边,冲向县城。我和张雪林还说呢,这是哪着火了?
转眼之间,巨浪一样的沙暴吞噬了整个县城,天空顿时漆黑一片。才下午四点多,已经完全看不到太阳,路上的行人要么赶紧找地方躲着避风,要么小跑着往家里赶。路灯这时候也亮了起来,我的姨姨当时是学校的老师,正好下班路过灯光球场,看到我和张雪林,叫上了我们,抓着她自行车的后衣架,才摸回了家里。
这样的沙暴几十年大概轮上一次。平常每年春天的风沙虽然规模小了很多,但刮的你晕头转向不辨东西绝对不是问题,年年如此。
风沙在经过县城的时候,会被城墙挡住一部分携带着的沙子,时间长了,就会顺着城墙留下一道缓缓的沙坝。据盐池革命老前辈陈志鹏写的一篇《扒沙子》的回忆录里面说,解放前,每隔一段时间,公家就会组织上人力,顺着城墙扒掉越来越高的沙坝,否则,沙子就会灌进城里。1936年,韩先楚带领红军七十八师从定边过来突袭盐池,反动派政府为了不让红军顺着沙坝攻上县城城头,还组织民工在开战前夕,连夜扒挖城墙脚底下的沙坝,当然,都是枉费心机,1936年6月21号,西征红军还是解放了盐池。
纪念塔的南城墙底下就曾经有过这么一道沙坝,沙子顺着城墙堆了有十几米高,离墙头大概也就不到两米。这里成了娃娃们撒欢的好地方,从城墙上纵身跃下,就势翻着骨碌一路滚到沙坝底下,然后两手捧起一把沙子,高高的抛上天空,任凭干燥的沙珠子撒到自己的头上身上,兴奋的叫声嗞爪爪响成一片。我经常被他们吸引着跑了过去,年岁尚小的我当然不敢跳下去,都是顺着城墙出溜下去,跟上娃娃们一起扔沙子,一起喊叫,嗷嗷的声音并没有什么实际内容,就是感到特别舒服。
眼望着太阳快下山了,爷爷就会起身叫上我,拉着我走下城墙,我俩背着手顺着原路慢慢往回家走。正在地里干活的王福看见我们俩,放下手里的东西,热情的打着招呼。王福是抗美援朝战场上下来的老战士,一只眼睛不方便,政府安排他来纪念塔上班。爷爷停下脚步,和王福扯了几句闲磨,再拉上我往回家走。这时的阳光就会透过纪念塔大门的铁栏杆,把白水泥抹的纪念塔照成红红的颜色,也把我和爷爷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就像一辈子那么长。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