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肝的本质探讨(上)
前两天讲了肝郁气滞的实质问题,很多听友反馈理解不了,太晦涩。那么今天再讨论一下中医上肝脏的生理功能。
首先明确一点,中医上的肝跟现代医学的肝脏在概念上不完全相同,或者说是完全不同的。
现代医学上的肝脏主要功能就是代谢和分泌胆汁促进消化,中医上肝的功能就复杂的多,咱们试着讨论一下。
1.肝藏血
《素问》记载:“肝藏血,……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体在休息时,有一部分血液是储存在肝脏,当人体活动时,肝脏内的血液又重新分布全身各处。
那么肝脏到底有没有调节血流量的功能呢?实际上是没有的。肝脏并没有储存和调节全身血液分布的功能。
那么是不是肝脏里没有血液呢,也不是,肝脏里当然有血液,但主要是维持肝脏正常生理功能的,并不能影响和调节全身的血液分布。
咱们体内的血液,大概70%是以静脉血的形式储存在静脉血管当中。当人体机能比较活跃的时候,静脉血管的平滑肌收缩,释放所储存的血量以补充循环血量。
在机体安静时,循环血量相对减少,大量血液又储 藏于这些血管中。这大概是“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的真实含义。
静脉血管的舒张和收缩受神经一体液的调节,尤其是交感神经一肾上腺系统控制,能通过血管平滑肌内的相应受体影响平滑肌的活动,改变血管的功能状态,使人体各部位血流量发生改变,而发挥调节血流量的作用。
个人认为中医上“肝藏血”的功能,指的是静脉血管的储血功能。
2.肝主疏泄
关于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应该从三方面来看。
情志方面:〈灵枢·本神篇》曰:“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这里明确指出了肝与情志活动的关系。
虚则恐,实则怒,这句话看起来容易理解,实际上不是这样。这里的虚代表肝脏功能低下,那么实呢代表功能亢进,主要指的是肝郁气滞和肝阳上亢。
想理解这句话,应该分开来看。经历同样的威胁和处于危险境地的时候,有的人反应是害怕、恐惧,吓的走不动路、不敢睁眼,这种人就是中医上说的肝气虚;有的人反应是愤怒,大不了跟你拼了,死就死嘛,中医上叫肝气实。
正常人是恐惧多一些,愤怒少一些,两种情绪只要不太过就好。
咱们的情绪是受什么控制的?是受大脑控制的。
也就是说大脑中的某些部位受到刺激之后,才产生愤怒或者是恐惧的生理变化。那么病理状态就是大脑对刺激特别敏感,一下就把情绪放大化了。同样的一件事儿,正常人没有特别大的情绪波动,但是病理状态下,就会把恐惧或者是愤怒放大,在这种情绪影响下,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临床上精神分裂症就可以分为恐惧型和愤怒型,实质上就是长期接受某种刺激导致大脑对此异常敏感。
消化方面:按照“五行生克”的观点,肝对脾胃的影响最主要。这一点上一期节目有讲过。植物神经对消化系统的作用,表现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相互制约和影响,共同支配胃肠平滑肌和消化腺体的活动,使消化能够顺利进行。
当植物神经及其调节中枢的功能失常时,那么平衡就会被打破,出现消化功能障碍。如副交感神经过于兴奋,或交感神经功能低下,那么消化道腺体分泌旺盛,胃肠蠕动增强,大便就会次数多、稀薄。
反之,交感神经过于亢奋,消化液的分泌减少,胃肠扩张,蠕动减弱,而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矢气频转等症。
这些情况,中医认为是肝气郁结,横逆犯脾所致的“肝脾不和”证。副交感神经张力过高,是十二指肠潰疡病的重要机理。而溃疡病的脘腹疼痛,反酸嗳气,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医又辨证为肝失疏泄引起的“肝气犯胃”证。所以“肝”对脾胃气机的调理,实际上就是植物神经及其中枢对消化道及其附属腺体的调节作用。
气血方面:中医认为,人体血液的运行,依赖于“心气”的推动,“脾气”的统摄,但还需“肝”的疏泄功能协助。这种作用的实质,就是刚提到的,受神经一体液系统调节,尤其是植物神经及中枢神经对血管舒缩活动的调节影响。
比如交感神经紧张度过高,那么全身血管强烈收缩。静脉血管的收缩,可增加循环血量和心输出量,动脉血管的收缩,则使外周阻力上升,结果是形成高血压,并造成组织器官,尤其是大脑、心脏、眼底的的血液供给障碍而发生病变。
这样既可产生眩晕,眼睛干涩,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肝血不足”的症状;又能产生头晕目眩,头目胀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等所谓“阴虚肝火旺”的症状;如果严重的话会可出现抽搐,昏迷等“肝风内动”的症状。
反过来说,交感神经的紧张度下降或血管对其敏感性降低时,就会出现血管舒张,血流缓慢,甚至瘀滞,从而出现各种所谓的“气滞血瘀”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