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下新有座木鱼山
以前每年西隔堤防汛的时候,我很多回都是从沱湖闸到县城的八一大堤上返程。在这段路的张湖附近经常望见河东岸的下新张英楼有个形似佛家木鱼的小山坡独耸于湖畔,一问,才知道这个就是有名的木鱼山。
木鱼山,东晋就有,距今上千年的历史。到那儿去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从张湖坐船到对岸的木鱼山,另一个就是从下新石畈、老垸开车去张英楼。2016年一个秋风萧瑟的午后,我驱车来到了张英楼,第一次登上了木鱼山。
张英楼古时属上沿镇,1975年前属于长岭公社,1987年属长岭乡。 2002年,并入下新镇,该村原是一片森林,名叫张荫林,明代建立户籍定名为张英户,后张姓发富,建九龙宫,故名张英楼,又叫张一楼。
从张英楼到木鱼山大约700米,中间本来是一河之隔,当地人在河中间修了一条3.5宽的水泥路,平时一辆小车是可以从张英楼直接开到木鱼山的。
木鱼山,曾经叫望鱼坡。坡下是一望无际的水面,古时从这里可以到达长江。当地的渔民每天早上都在这里下水捕鱼,村民们就在坡上盼望打鱼归来的亲人,或在坡上观察鱼群的动态。这里和东晋的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祖父陶侃有关,陶侃出身贫寒,年轻时当过寻阳的“鱼粱吏”,负责河道和渔业的官吏。黄梅在晋朝时,属寻阳,陶侃就在这靠近安徽的木鱼山上任过职,收过往船只的渔业税,晚年在此颐养天年。因陶侃为官四十余载,忠顺勤谨,雄毅善断,识察纤密,珍时惜物,清廉爱民,附近群众就在此山建陶公庙纪念他。据说,不管发多大的洪水,此山都像船一样,水涨山高,从不淹没。
上得山来,寺院很幽静,茂林修竹,曲径通幽,有几幛殿堂,檀香袅袅,当家师正敲打着鱼木,嘴中念念有词。站在最高点,人的视野一下豁然开朗,烟波浩瀚的雷池就在眼前,似乎让人感觉天地之大,万物之渺小。
转了一圈,坐在寺前的石凳上歇息,秋风吹得黄叶在空中飞舞,就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盘旋。那随风飘落的树叶,仿佛闻到了秋天的味道,听到了秋天的声音,义无反顾地扑到了大地的怀抱。空气中飘来若有似无的淡淡花香,吃着山上桔子树上摘下来的桔子,喝着略带甜味的白开水,听着风吹竹林的“飒飒”声,沉积内心的烦恼已不知不觉化入虚无。远离都市的木鱼山,少了一份喧嚣,多了一丝渴盼已久的幽静,我想,生活原来就该这样简简单单,人也自然活得轻轻松松,快快乐乐。
作者
曹锦军 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黄梅作协常务理事、《曹锦军围炉》文学微信平台主编。著有《北纬三十度上的黄梅》、《烟雨浸润滨江城》、主编有《穿越时空赏黄梅》、《大美黄梅》等书。
编 委:陈章华
编 辑:唐亚红
执行主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