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军|记忆里的黄梅童谣与谜语

陈建军|难忘的黄梅调的童谣与谜语

故乡黄梅,被誉为全国挑花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武术之乡,这是我走出黄梅后才自豪地获悉的。现在细想起来,为自己生在黄梅且在黄梅度过童年,青少年时代而倍感庆幸。

先不说黄梅的著名的名胜古迹,自然景观如何丰富。仅回想儿时的浓郁黄梅调的童谣与原汁原味的谜语,便可想而知,这楹联之乡,诗词之乡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之深厚。

黄梅调的童谣,最适合2-3岁儿童学说话。因为这些启蒙的童谣,常常浅显易懂,琅琅上口,具有音韵。如:一首名为《萤火虫》的歌谣(萤火虫,黄梅方言叫夜火虫):

夜火虫得夜夜飞,

到我门口吃乌龟,

乌龟冇长毛,

到我门口吃毛桃,

毛桃冇开花,

到我门口吃菜粑,

菜粑冇超汽,

到我门口来唱戏,

戏冇开台,

到我门口斫茅柴……

这首歌谣里,每两句押韵,作为幼儿启蒙口语的歌谣,刚学说话的儿童很易记住。唱熟(背诵)它,远比背诵唐诗中最简单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之类的句子更实用,更接地气。

也许,正是这些方言俚语的歌谣开启了黄梅人从小喜爱诗词,进而推动诗词歌赋创作的盛行。

儿童时代另一难忘的可称为文化娱乐的项目便是“猜迷语”。

这项娱乐,常在夏日夜晚乘凉时村民聚在一起时进行;也常在雨夜睡觉前躺在床上进行。当然,小伙伴们也会在一起玩耍时,互相出谜语猜猜。这些谜语的谜面常常比喻形象贴切,语句也押韵。如:谜而:红被子,麻帐子,里头睡两个小胖子。谜底为乡下常见的花生。又如:谜面:一粒谷,胀破屋,谜底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农村常见的油灯。还有些谜语,谜面四句,且偶句押韵,制成打油诗的形式,如:在娘家青枝绿叶,在婆家面黄肌瘦,不提起则罢,一提起泪水横流。打一物。这谜面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就具有一定文学性,也具有益智的作用。这谜底要费些思量。它是水乡常见的工具之一。记得这条谜语还是我小时候去孔垄镇舅舅家时,表姐出给我们猜的。当时我们表兄姐妹一起猜谜语的场面,至今难忘。

黄梅的地方歌谣及谜语,是黄梅人民劳作之余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之一,正是黄梅特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黄梅人民。

作者:陈建军,黄梅独山人,现居东莞,文学爱好者,广东城南诗社会员。作品曾发表在《江门文艺》,《金桥》,《东莞文艺》,《南方工报》,《珠江潮》等刊物。

执行主 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

(0)

相关推荐

  • 童谣里的文化教养(1)

    童谣是我国民间歌谣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艺术结晶之一.童谣是在儿童中传唱的歌谣.古人云:"童,童子.徒歌曰语."(<国语·晋语>韦昭注.)"童子 ...

  • 陈建军|童年里鸟的记忆

    陈建军|童年里鸟的记忆 故乡,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乐园. 故乡是鄂东的一个小山村,春天里,山坡上有洁白的山楂花.火红的映山红,田野里有金黄的油菜花.村庄上有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淡白的菊 ...

  • 陈贵莲 | 记忆里的影子(主编推荐)

    记忆里的影子 作者丨陈贵莲 扯秧 雨很大,像用盆往下泼,风,呼啸着.我穿着雨衣,头上还顶着一草帽,腋下夹着秧马,准备出门,扯秧.老妈说:你的雨衣后背破了,我帮你披一块油布.她拿了一块老爸盖了豆渣粑的油 ...

  • 散文||记忆里的童谣

    记忆里的童谣 酒后,我独自走在家乡的一条漆黑的小巷,小城的夜晚安静极了,我漫步在小巷,耳旁忽然传来一阵熟悉的曲调:背背驮,换酒喝:酒冷了,我不喝,还是要我的背背驮. 这是一户小巷人家的老人在哼唱童谣哄 ...

  • 指导1510班学生陈姝琴《尘封在记忆里的温情》刊发于《作文周刊》(高一版)2016年第19期总第6783期

    尘封在记忆里的温情 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学1510班  陈姝琴 眺望远方轻纱似的薄云,柔柔地萦绕心间的,是那一份纸张上的温情.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到外省打工了,每次到过年才能团聚.家里还没有电话 ...

  • 陈建军:年少时弥足珍贵的记忆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当在村庄上望见大山南边"石塔"上空有大雁排成行或鹞鹰盘旋时,便知道秋天到了.       元代王实甫的"碧云天,黄 ...

  • 【大美黄梅】陈建军:秋天的菜园

    年少生活在故乡时,家家都有小菜园.菜园里最有生机的时候是秋天.小时候认识各种蔬菜都是从菜园里开始的.     立秋前后,村前宽广的田畈,像块巨大的调色板变换着颜色.立秋前的"双抢" ...

  • 黄梅||记忆里的孔垅公社

    黄梅||记忆里的孔垅公社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前,孔垅的建制有点有趣,分为孔垅镇和孔垅公社. 现在的孔垄镇(孔垅镇)辖3个社区.35个行政村,人口11.57万人.现有版图面积126.5平方公里,在解放 ...

  • “燕子姐姐”陈燕华,她是我童年里听过最美的声音,她讲的故事一直在我记忆里

    6·1儿童节,谈一谈当年我们的偶像. 1973年,一名叫陈燕华的17岁上海少女走进录音棚,为一部叫<简·爱>(琼·方登主演的美国版)的译制片配音,她配音的角色是5岁的小简爱. 第一次给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