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记忆】黄梅县第一棉纺厂——时光深处的斑驳

戊戌年七月的一个午后,我在孔垄镇走进了自己30年前曾工作过的地方——黄梅县第一棉纺厂。往事如烟,岁月荏苒,曾经火热的生产场面已不复存在,厂房四周已经长满了杂草,外墙装饰也破烂不堪,计划经济的产物终究经不起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曾经几千人生产的国营企业,就在岁月的洗礼中划上了一个令人长叹的大大句号。

我从小生活的孔垄镇,在上世纪工商业繁荣,水路、陆路交通便利,是当初黄梅县“城、孔、小”三大镇中的“孔老二”。 孔垄镇在1949年4月10日解放,解放后,孔垄镇有许多个第一:1950年4月,孔垄镇办起全县第一个文化站;1951年 10月,县人民银行在孔垄区张河乡创办农村第一个信用社;1958年9月,黄梅县第一机械厂在孔垄成立;1980年12月,县棉纺厂(后定名黄梅县第一棉纺厂)在孔垄镇竣工投产。

在1985年时,黄梅一棉年产棉纱10621件,棉布20万米。其中“七仙女”牌21S纯棉纱畅销香港,多次获得湖北省和国家纺织工业部优质产品奖。

纺纱车间细纱“四姐妹机台”,1985年荣获纺织工业部授予先进集体称号。“四姐妹”中的张晓娟出席了全国总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团省委授予“四姐妹机台”为“新长征突击队”。(黄梅县志记载)

位于孔垄镇西厢大道48号的黄梅县第一棉纺厂,是国营企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梅县交税最多的企业。1988年8月——1989年3月,我曾在这里工作过。

那天午后,一个人拿着手机走进了这里。 早已倒闭的黄梅一棉,成为了当地某木门厂和驾校的训练中心。从无人看守的门卫室经过,进厂道路两边就是以前的宣传长廊,过去这里玻璃橱窗内都是政策宣传和职工读报的地方,如今玻璃已破碎,这里空无一物。进入生产区,停了不少车子,细纱车间、加工车间等车间的机械设备早已搬空,成了停车场和企业仓库。屋顶的那一个个通气的玻璃窗,见证了企业的兴衰,也见证了我当年幼小的身躯在这里忙碌。“质量求生存、品种求发展”的红漆刷写的标语,三十年后还是那么醒目!

1988年8月的时候,我是黄梅一棉最早的一批全民合同制工人。当时的工种是拖筒工,也就是“拖板车”的,每天都要拖几千斤的纱线筒管在细纱车间和加工车间来回穿梭,几乎是一个半小时一趟,每次大约三百来斤,常常是累得上气不接下气。那时候是轮班转,一个轮班八天,即两天白班,两天中班,两天夜班,两天休息。一个月的工资很少,没有转正前,一个月不到36元钱,好像是18元。

鼎盛时期的黄梅县第一棉纺厂,有医务室、职工商场、幼儿园、澡堂、职工宿舍、食堂、图书室、兵兵球场、滑冰场等职工福利场所。

澡堂的大门紧闭,当年整个孔垄镇只有这儿一年四季可以洗澡,可以淋浴,也可以泡池子,特别是大冬天可以舒舒服服洗个热水澡。于是很多人就以各种名义想来这里洗。澡堂就有了一个规定“本厂职工每次两角,非厂人员每次两元。”食堂呢?一天供应四餐,因为上夜班(晚上十二点到次日早上八点)的职工早上三点半要休息半个小时吃饭。1988年冬天的时候,上深班,我一顿打一斤米饭吃,一般职工是三到四两。每次食堂的师傅们都以一种异常复杂的眼光看着我,不知道是叹息,还是心里在同情,这么小的年龄本来应该在学堂里读书写字,现在要干那么重的活,一下吃这么多的米饭。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同样是在食堂,1989年3月,我离开棉纺参军的时候,父亲就是在这里办了几桌饭,我还每个桌子向亲朋一一敬酒,多年过去了,那场景依然记忆犹新。

黄梅一棉食堂后面就是东港,苦涩的工作之余,也有我们微不足道的快乐,比如钓鱼。每逢双休的时候,我们几个伙伴就在港边钓鱼。那时候的鱼很好钓的,只要准备足了红蚯蚓,沉得住气的一个人一天可以钓上5、6斤的。钓鱼时,饿了就啃几口馒头,渴了,就喝港里的水。上世纪80年代的东港水非常清澈,可以放心直接饮用的。

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各项规定都很严格,棉纺企业的职工,大都住在职工宿舍。行政科权利很大,凡是没有经过安排,自己占床位要扣房租8元,挪动床位要罚20——30元,私人物品占床位要加扣房租10元。就连灯泡,一个宿舍也只能挂一个灯头,只能是40——60瓦的,发现多了一个灯泡都要罚10元。更别说烧电炉子,装风扇了。

黄梅一棉的办公楼30多年前很气派,除了有各类办公室,还有图书室、乒乓球室等场所。父亲当年在三楼办公,我经常到那。那时候图书室的书很多,有《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国外的如《红与黑》、《老人与海》、《傲慢与偏见》、《简·爱》我都曾阅读过,那阶段看书有个好习惯,就是写读书笔记,把好句好段进行摘录,对每篇文章进行评析,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2008年。后来看的多是电子书,也就没有再保持这习惯了。其实没有电子作品的时候,我一般是喜欢闻着书刊特有的墨香入眠。

三十年的光阴一晃而过,多少往事记忆中。厂区道路原来的绿化带以前是种花草的,现在都种上了蔬菜,有茄子,豇豆,还有吊着的丝瓜。水泥路面也被碾压破碎,阳光照在上面,就如同时光老人把流逝的光阴一点点切割成种种斑驳陆离的色彩……

作 者 曹锦军 ,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曹锦军围炉》文学微信平台总编、《黄梅文艺》杂志副主编、黄梅作协常务理事、黄梅摄协理事。著有《北纬三十度上的黄梅》、《烟雨浸润滨江城》、主编有《穿越时空赏黄梅》、《大美黄梅》等书。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0)

相关推荐

  • 商河村、米田村入选湖北省2021年度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名单!

    2021年1月27日,湖北省财政厅官网公示了"湖北省2021年度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名单,全省共有255个村入选,至少有黄梅县黄梅镇商河村.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米田村两个有商姓居住的村 ...

  • 《炊烟有望》(长篇连载)五卷 县筚声棉纺厂 1

    肖承建的侄子黎黎大学毕业果然不分配工作,他回到双土村,承建就让他跟着自己搞承包地,小规模种植水稻.承匀的女儿初中毕业了,直接托关系到了筚声棉纺厂干了临时工.在蕙原县开始大力招商引资的时候,县里的国营企 ...

  • 李滨 | 家园有殇爱无疆

    ▲李正阳题 家园有殇爱无疆  洪水无情人有情 2021年7月23日至25日,河南省郑州.新乡.浚县卫河.焦作.洛阳.南阳.平顶山.济源.安阳.鹤壁.许昌等地区遭受特大暴雨灾害.大量房屋被淹,农田绝收, ...

  • 栗旭晨||拜年,时光深处的记忆

    忻州是民歌的海洋,有多少山山梁梁,就有多少美丽动听的爱情吟唱.二人台<拜大年>是忻州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开头是这样唱的:过罢大年头一天,我和连成哥哥来拜年,一进门,把腰弯,哥哥拜,妹妹搀,乃 ...

  • 雷碧玉:时光深处的记忆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秋风拂过,花香满溢.走进校园,迎 ...

  • 中国诗歌报四川工作室临屏诗《谁的余香在我手上》《记忆中的伤痕》《荒原》《云端的想象》《追着北风的原野》《时光深处》第180期集锦

    中国诗歌报四川工作室编辑部 总编:海底月 副总编:英子 主编:带刺的玫瑰 副主编:雨荷,九歌 编辑:邓飞,骆和平 群管编辑:平凡之路 美篇编辑:王景秀 审稿:带刺的玫瑰,九歌,雨荷 整理,雨荷 中国诗 ...

  • 任岱军 | 绿皮火车,时光深处的记忆

    每晚10:10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在这里等你 作者:任岱军 我的家乡在孝义市寺家庄村,东边是汾孝平原,西边是绵延起伏的吕梁山. 那时的天空,晴朗湛蓝,像碧玉一样澄澈,更没有雾霾,能见度极远,站在我村东 ...

  • 曾经收集的第一枚邮票——民居邮票,唤醒你记忆中的美好时光……

    民居邮票是原邮电部于1986年4月1日开始发行的,至1991年6月11日止,共计发行4组21枚.21枚<民居>邮票展示了中国21个省市的民间建筑,风格各异的民居是中华民族的建筑艺术瑰宝,是 ...

  • 记忆中的小时光

    长按封面扫码播放高清MV幻灯 器材: Canon EOS 5D Mark IV 焦距: 39.0 mm 光圈: f/2.8 作者:^_^Da欣·· 糖粉编号:112799 成都糖粉 微博:@你两都叫Y ...

  • 轻倚时光深处,静待花开

    此生,浅安,来生,静默.安暖于心的光影,装点着季节缱绻的悸动.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此生,与你的相遇,便是心中最美的诗情画意.阳光明媚,花开春暖,五月,浅夏絮语,在心间深藏着碎碎的温柔.在我耳畔间, ...

  • 时光深处唯影美(谢林)

    通过变幻的光影,在方寸里留住那一瞬间的相遇,从平凡的物体中发现一种隐含着静中似动.栩栩如生的情景,享受一种别样的乐趣-- 时光深处唯影美 季节更替,光影定格,瞬间的美好留在了时光深处-- 也许是有感于 ...

  • 时光深处的手擀面

    立秋的一场雨后,天气骤然转凉,瑟瑟秋风霎那间席卷了小城.同好友放学时突遇秋雨,黑夜的笼罩如猛兽般呼啸而来.踟蹰在冰冷路面"饥寒交迫"的我们,抓起书包便冲进了附近的一家面馆.点份招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