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德的瑞德西韦,凉了

4月11日早晨,据吉利德公司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文章显示,53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在使用瑞德西韦10天后,有68%(36人)的患者带来临床改善。

数据初步证明了瑞德西韦有一定效果。《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瑞德西韦研发及生产商吉利德科学方面已开始预备扩大产能。吉利德科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Daniel O’Day曾于6天前发公开信表示,正建立一个由“制药和化学制造商”组成的联盟,以增加市场供应。

“我们设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力争到10月份生产超过可供50万个疗程使用的(瑞德西韦)药品,到今年年底的可供应量要超过100万个疗程。” Daniel O’Day在公开信中表示。

药效仍需更大范围的数据证明

那么于今日公开的首份临床试验结果到底显示药效如何?专家指出,“瑞德西韦的药效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具体原因有二,一则此次公布的临床试验数据样本量太小;二则该试验并非随机双盲试验,无法排除患者自愈的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此项临床研究并非是在中国武汉地区进行的。53名被试患者来自美国、欧洲、加拿大及日本,均为重症患者。其中有30名患者在用药前已经插管,另有4名使用了ECMO。他们基于同情用药原因使用了瑞德西韦。

在跟踪了18天(中间值)后,30位插管患者中17位拔管,4位ECMO患者中3位不在需要ECMO。总体数字则显示,瑞德西韦给36名(68%)患者带来的改善,其中25位患者出院。另有7位患者死亡。

吉利德方面也承认,同情用药的数据具有局限性

“瑞德西韦是在研药物,尚未在世界上任何国家获得监管的批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我们必须采取负责任的、符合伦理道德的方法来确定瑞德西韦是否确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Daniel O’Day表示。

另需要指出的是,瑞德西韦在中国武汉进行的临床研究数据结果将于4月27日公布。但是,因入组停滞,瑞德西韦在中国针对重症患者的临床研究已停止。

瑞德西韦这就算凉了。

“人民的希望”的名号,纯粹是某位话语权者争夺权益而推波助澜的结果。

四大院士战鄂都。

钟南山院士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广州第八人民医院的“透解祛瘟颗粒”验方,也就是“肺炎1号方”。

李兰娟院士及其团队则主推阿比朵尔、达芦那韦两种药物可有效抑制病毒。

陈薇少将则上来就先控制了武汉所,并且推出了雷米迪维或伦地西韦(Remdesivir,GS-5734)、氯喹(Chloroquine,Sigma-C6628)、利托那韦(Ritonavir),并且率先展开了疫苗的人体实验。

这三位院士把能起作用的基本药物和疫苗手法几乎都占去了。

留给别人的机会不多了。

所以,总有人另辟蹊径。

为了自己的得意弟子兼女婿,瑞德西韦这种实验室在研药物就这么被人翻了出来,还堂而皇之地在国内大造舆论,被说成“人民的希望”。

在希望变失望之后,还要酸溜溜地说“别以为已经胜利了,大家只是对新冠缺乏想象力”。

并且还说道西方一些国家施行实质性的“群体免疫”策略,以牺牲年老体弱者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人群整体免疫水平的上升,疫情之后能够放心打开国门。而我国将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不放弃一个患者,后期可能面临被动局面,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和开放带来不利影响。

院士读过的书明显和我们这种门外汉不一样,作为RNA病毒,亚种无数,如何能实现这个所谓的人群整体免疫水平上升,真的希望院士能给普通民众上一课。

其实2月5日就知道它要凉,公号的文章为此还招来不少人来打嘴仗,现在把旧文发出来打脸。

就是这么不厚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