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中国(66)| 苍茫策马嘉峪关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图文丨管苏清
拥抱嘉峪关的那一刻,人像喝了瓶烈酒,刺骨的风瞬间跑远了。深秋的河西走廊一片寂静,天空瓦蓝瓦蓝,飘浮缕缕白云,大漠一望无垠,远处的祁连山连绵不绝,古长城蜿蜒而去……三十年后,再见嘉峪关,它仍然身披土黄色战袍,倔强地屹立于茫茫戈壁,像久违的将士,迎接远方的战友。
白云苍狗,嘉峪关戍边数百年,气势依旧逼人。关上城楼高悬“天下第一雄关”匾额,厚重的朱红大门,青石铺成的道路,一茬茬披甲执锐的将士……我也曾为戍边人,共同的命运,令我对远行的他们肃然起敬。查阅史料,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是现存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它位于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城关两侧城墙北连黑山,南接"天下第一墩",狭谷穿山,危坡逼道,嘉峪关扼险踞此,东通肃州(今酒泉),西达安西,是京都长安和西域联系的纽带,亦为历代军事重地,素有“河西第一隘口”“连陲锁钥”之称。
宋元以前,嘉峪地区有关无城。明宋国公冯胜决定在此修建关城,断断续续修筑168年,终成完备的防御城堡。元明以前,西域使者进贡都经过玉门关,随着明代筑嘉峪关,玉门逐被废止。嘉峪关成为从哈密入河西走廊,西域贡使前往明代中国唯一的法定路线,闭关绝贡是明朝震慑四方的手段。
嘉峪关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整个建筑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关城有三重城郭,层层设防,重叠并守。内城外墙勾连环接,箭楼角楼相倚相偎,壁垒森严,与关外的长城连为一体,形成庞大的防御体系。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这样的气魄在静穆的皑皑雪山映衬下,更显雄伟壮观。
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山高路远,无法运输。民工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运出一块,耽误工期,脑袋难保。大家正在长吁短叹,上苍洞察,指点妙计。冬季到来,众人修路,路面泼水,结成冰道,石条放之上滑行,非常顺利抵达关城之下,节省了不少工期。
伫立东关城上,可览关城全貌。光化楼、柔远楼和嘉峪关楼,三座关楼均筑“过洞式门楼”,同处一线,令人叹服。东西瓮城布局森严,三座高台楼阁建筑,依托宽大的城壕和长城烽火台组成威风凛凛的建筑群,如敌攻入,形同瓮鳖。内城宽广,可跑马,藏精兵。内城建有关帝庙、文昌阁和戏台,供守边将士谒拜孔子,诵读诗书,默记经典,闲暇观戏,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
硝烟烽火,战鼓擂天,依稀可见西汉霍去病的战马从这里驰骋而过,明代冯胜从这里班师凯旋,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大军风云驰骋……碧血黄沙,热血男儿,在历史的天空,在嘉峪关城墙上彰显英灵。极目远望,金戈铁马犹在耳畔回荡。清代,林则徐因禁烟获罪,被贬新疆,路经嘉峪关有诗赞曰:“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挥手离别嘉峪关,如同征人分手,万语千言,一时哽咽……直到今天才明白:人生路途由心描绘,无论处于怎样的境遇之中,心光明,则一切光明!
责任编辑:财宝哥
文字撰写:管苏清
图片来源:网 络
期刊总数:720期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