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质:廉洁清正,善断刑狱
翻惭不识奇男子,窥管徒知见一斑。汉末的每一位刺史都不容小觑,想想一州只有一位州牧或者刺史,而载入史册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本篇就来聊聊胡质,字文德。
胡质是扬州寿春人,他的父亲胡敏以正直闻名,曹操也认为胡敏有长者之风,还问当时担任扬州别驾的蒋济“胡敏这样的长者难道没有子嗣吗?”蒋济回应“他有个儿子胡质,气概不如其父,但在处事细节上犹有过之”。
胡质这才被曹操征辟为顿丘令,巧的是曹操年轻时也担任过顿丘令。胡质年少时就闻名江淮,与蒋济、施绩齐名,在蒋济举荐前胡质就已经在扬州任职了。曹操征辟的扬州名士有蒋济、刘晔、胡质等人,而曹操还曾秘密来到扬州,本意是策反周瑜,但周瑜不为所动,而胡质等扬州名士可能也是在这一时期被曹操征辟的。
“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乃密下扬州,遣九江蒋幹往见瑜”——《三国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
胡质的细心在审理案件时很关键,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如郭政和堂妹谋害妹夫程他,郡吏冯谅作为证人也被下狱受刑,郭政和堂妹都忍受住了严刑拷打,但冯谅忍受不住酷刑被屈打成招,这样一来郭政和他堂妹几乎可以免受惩处。为什么说是几乎?因为胡质到任了,他通过察言观色发觉另有隐情,这才为冯谅翻案。
后来胡质作为东莞太守时,士人卢显被人杀害,胡质分析此人没有仇家只有年轻的妻子,因此开始审问住在卢显周边的年轻人。轮到书吏李若时,胡质就看出这人神色异样,开始刨根问底,李若这才吐露实情,接受惩处。从这两起案件中,也可见胡质对于细节的观察有多么仔细。
胡质担任扬州治中从事时,张辽因为与自己的护军武周有矛盾,就跑去找扬州刺史温恢,想让胡质来给自己当护军。但是胡质推辞自己生病了,张辽很委屈地问胡质为什么辜负他,胡质教育他“与人相交要报以信任,不能轻易听信流言,以前对武周赞不绝口,怎么一点小事就闹矛盾了呢”最终张辽还是和武周和好了。
胡质此后又被曹操征辟为丞相府属吏,等到曹丕时期才出任常山、东莞太守,在他九年的太守生涯中,吏民过得便利安稳,将士也恭敬从命。太和二年(228年),曹丕亲征东吴时,胡质、满宠也在军中,说起来胡质、满宠、徐邈、王昶等人备受信任,后来都作为一方刺史。
景初元年(237年),朱然率两万兵马围攻樊城时,时任荆州刺史的胡质力排众议,率领轻兵解围。最终胡质官至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二州军事,这在曹操时期很难想象。而胡质素来节俭,时常将朝廷赏赐的钱财分发给将士们,身故后家无余财。
他的儿子胡威也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同样重视廉洁。胡质作为荆州刺史时,胡威从京城跑来省亲,因为家中贫困,雇不起车马童仆,就骑着驴只身前来,临走时胡质赐给他一匹绢,用来在路上换粮食吃,胡威为此还质问父亲这绢哪来的,直到胡质说是俸禄才放心。
胡质帐下都督还假装不认识胡威,在路上与胡威结伴而行,一路上照顾有加,后来被胡质知道了,杖责一百,还罢免了官职。晋武帝司马炎在与胡威讨论他们父子时,胡威表示自己比不上父亲“父亲清廉怕人知晓,而我却怕人不知晓”。凭借清廉的作风,胡质、胡威父子都担任过一方刺史。
国之良臣,时之彦士。
板楯蛮:诸葛亮:神兵板楯蛮,巴郡连弩士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