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NO.61
NO.61
谢晦一下子就懵了,也一下子就慌了。
是的,放眼刘宋国内,谁来他都不怕。
除了檀道济!
他暗自念苦,六神无主,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政府军的后续部队已经陆续抵达。
茫茫大江之上,舰船樯橹相接,一眼望不到头,声势极为浩大。
见此情景,荆州军全都失去了斗志。
两军刚一接战,荆州军就全线崩溃,谢晦乘小船狼狈逃回江陵。
他知道大势已去,便带着弟弟谢遁等七人向北逃亡,想投奔北魏。
然而谢遁是个大胖子,骑不了马——估计没有马能承受他的重量,无奈谢晦只能一次又一次停下来等他。
这样的速度怎么可能逃得了?
没过多久他们就被政府军抓获,送往建康,满门抄斩。
刑场上的谢家人倒是不失书香门第的本色,谢晦的侄子谢世基赋诗道:伟哉横海鳞,壮矣垂天翼。一旦失风水,翻为蝼蚁食。
谢晦随即应声续道:功遂侔昔人,保退无智力。既涉太行险,斯路信难陟。
言罢,他从容就戮。
剪除徐、傅、谢三位老臣之后,年仅二十岁的刘义隆彻底把持了朝政大权。
他重用王华、王昙首(出自琅琊王氏)以及殷景仁(出自陈郡殷氏)、谢弘微(出自陈郡谢氏)等一批士族文臣,大力整顿吏治,促进生产,从此刘宋国内社会日趋安定,经济日趋繁荣,百姓生活也开始蒸蒸日上。
趁着这几年南方无事,让我们把目光转到北方。
与致力于内政的刘义隆不同,比他更年轻的北魏皇帝拓跋焘则更热衷于征服。
上台后不久,他就表现出了自己非同寻常的一面——好战!
那是在公元424年八月,他的对手,是北方的柔然。
柔然本来是拓跋鲜卑的一个附属部落,代国灭亡后又依附于拓跋部的世仇铁弗部。
拓跋珪建立北魏后,对柔然人实施了毁灭性的打击,其残部被徙居到了云中(今内蒙古中部)一带。后来拓跋珪入主中原,一时无暇北顾,柔然贵族郁久闾社仑乘机率领部众逃到漠北,抓住山中无老虎的机会猴子称霸王——大肆兼并高车等各游牧部落,从此成了漠北的新主人。
社仑自称丘豆伐可汗,不断骚扰北魏的北方边境。
社仑死后,其弟斛律、侄子步鹿真、侄子大檀又先后继任首领。
这次,听说北魏皇帝拓跋嗣去世,继任的是个十几岁的小屁孩,柔然可汗大檀喜出望外,马上率军南下,大举入侵。
柔然军很快就攻占了北魏旧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大肆烧杀抢掠。
拓跋焘闻讯亲自率轻骑兵前去救援。
他昼夜兼行,仅用了三天两夜就赶到了前线,与敌军交上了火。
但由于初出茅庐,缺乏经验,拓跋焘此行所带的部队并不多,而他的对手却是大檀所率的柔然主力,很快他和他麾下的北魏军就陷入了柔然人的重围。
按照惯用“夸张”(也可以说是“吹牛不上税”)这种修辞手法的《魏书》记载:
当时拓跋焘本人所在的位置竟然被围了五十多重!
柔然骑兵的马头都已经碰上了拓跋焘坐骑的马头!
这样的局面,对马的感情交流比如说接吻十分有利,但对拓跋焘的人生安全却是万分不利——可以说是危在旦夕!
眼看拓拔焘就要英年早逝以“最年轻的战死沙场的皇帝”而名垂青史,周围的北魏将士都大为恐惧,但第一次踏上战场的拓跋焘却毫不惊慌,泰然自若,表情依然是那么从容,目光依然是那么坚毅,似乎他看到的根本不是生命危险,而是风光无限!
他这种英勇无畏的表现,如惊涛骇浪中的定海神针安定了北魏军的情绪,如漫漫黑暗中的闪亮灯塔照亮了北魏军的前程,如茫茫沙漠中的突降甘霖滋润了北魏军的心灵。
在他的带动下,北魏军信心大振,勇气倍增,人人都奋不顾身,个个都英勇无比。
柔然人的作战原则向来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只捏软柿子,不碰硬骨头”,看见北魏军实在不好惹,他们逐渐萌生了退意。
在激烈的战斗中,柔然军中旗帜性的大将——大檀的侄子于陟斤被流箭射死,这成了压垮柔然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再也无心作战,很快就如过境的台风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拓跋焘就这样创造了奇迹,完成了可能性只有0.001%的大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