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区莲花寺镇:高家河、白家河与党家河村
邮箱:3125136050@qq.com
高家河、白家河与党家河村
高家河是莲花寺镇政府与火车站所在地,东面、北面与莲花寺石渣厂(现为华山监狱)、柳枝骞家窑、半截山、联社村相连,南靠铁路,西面隔着八一路与白家河相邻,包括大小高家河和潭头堡。
白家河村巷道 高振强 摄
小高家河为第一村民小组,镇政府所在地,连霍高速公路穿村而过。早先,仅五六户人家,新庄河(今莲花寺车站所在地)还有两三户人家。如今,新民居已和火车站、小街街道连在一起。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车站建成后,镇政府由大高家河迁到现址,街道逐渐形成,商店、医院、学校一应俱全。近年来,客车(火车)不再停留,医院迁走,八一中学撤销,街道繁华程度有所减弱,唯附近的钼炉料厂生产依然火红。
小高家河向东是大高家河,大高家河是主村,分为两个村民小组。原先路北是老村.老村之北建有高大的测量台。如今,路南和东头也相继建起新的民居。
爱国民主人士高醒夫就是本村人,早年曾领头在村东北创办小学(人民公社时期为莲花寺公社机关所在地)。他知识渊博,曾为首次县志编写的顾问。大小高家河村居民以高姓居多。潭头堡是第四村民小组,村子是有名的郭家潭,故得此村名,村中亦郭姓居多。村之东北原有花寺老火车站,加之莲花寺石渣厂的发展,形成了莲花寺小街,街上有百货店、理发店、饭店、陈鸿年钟表店、小学校、粮站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陇海铁路南迁时,曾在村东刘家潭修了一个大转盘,火车要转一个大圆圈。随着铁路、车站南移,莲花寺小街遂失去往日辉煌。
高家河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耕地1250宙,274户.1010口人。2012年人均收入560元。
小高家河端西过八一路一里是白家河村,通村路与八一路交叉十字路口竖有“白家河”三个字的牌楼。白家河村在陇海铁路和西郑高铁之间开阔平坦,原是一个比较方正规则的村庄,南北两道巷,东西排成线。
白家河城墙严整,城门坚固,渠道围城,泉眼众多,碧水流淌,草树护边。数九寒天,泉水仍热气弥漫,妇女淘米、洗菜、揉搓洗衣、笑语不断。村北有郭子仪衣冠冢(已毁),再北是老西潼公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华县二区六乡(白家河乡)乡政府就设在村西水渠边两间小屋里。村西南角的上坡子,本属于该村。村东早年还有纸厂在蔡(伦)王庙,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曾有革命活动,1947年,国民党曾在纸厂大逮捕。
白家河村文化底蕴深厚。北巷白映斗为清末秀才,思想进步,提倡新式教育,在村北关帝庙创办新式小学堂,组建强聒社,编演皮影戏,促进世风转变,倡导新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四个儿子皆受新式教育,长子白伯旅为民国时期华县四大书法家之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曾任华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其后辈中有多人从事教育,被誉为“教育世家”。南巷白国桢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洋文学系,民国时期曾任时村竟成中学校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毕业于兰州大学的白菊筱,还有白中立等大学生。改革开放后有张宏、白莹等大学生。改革开放后,时移境迁,泉水渐枯,不少居民已将房盖到村外,有的还建在莲花寺火车站附近。全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耕地1400亩,312户,1360口人。2012年,人均纯收入7880元。
白家河村西南一里远是党家河村,包括党家河本村和三地里、水旺村。三个自然村呈三角形,南贴陇海铁路,西临罗纹河,北接罗纹村。
主村党家河原有城墙、城门、南北两巷,树荫浓浓密,高墙土屋,还有茅屋草舍。村周围沙石地居多,东有莲花寺火车站,西有莲花寺职业中学,北有连霍高速公路。村上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曾建居民点,不少居民相继在村外建起新房,有的还在车站附近建了新房。
党家河村党姓居多,名人辈出。
清代党声震,官至礼科掌印给事中,廉洁自律,告老还乡,以夫人所纺线穗补充路费,一时传为佳话。
解放战争中,共产党员党刚娃,只身降豹,英勇杀敌,在入小數峪侦察中被埋伏在八里店附近敌人暗枪射中,壮烈牺牲。
改革开放后,党家河旧貌换新颜,近年来,张江鱼带头致富,发展养猪。2012年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
村西南一里远的三地里,位于罗纹河右岸,陇海铁路北侧,原先仅两三户人家,故有其名。又因沙石较多,也叫山地里。村北一里为水旺村,即华县志书上记载的水庄。水旺村当年周围流水潺潺、蛙声一片,水气很旺。如今,已无水稻种植,但仍有渠水缓流。
注:
注:此文选自由“华州区民间艺术研究会”整理出版、贾平京先生任主编的《乡愁的味道——华州地名面面观》一书,“华州百姓”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