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之路】方格纸上书写人生/徐 朝

弹指一挥间,自1977年参加工作,到2020年八月退休,43年来笔耕不辍,在各级报刊、电台、电视台刊发、播出稿件1600多篇,70多万字,有的作品在国家、省、市级报刊获奖。用过多少方格纸已无法计算。
我在读初中、高中时就偏爱作文,特别羡慕记者、作家,总想有一天,自已写的字能变成铅字,稿子在报刊上发表。心怀这种初心,自己就卯足劲儿的写稿。那时公社印制的没有方格纸,大都是横格纸,供销社也很难买到方格纸,有的话也是一角钱一张,当时对月工资只挣18元钱的我来说,也是望而生畏。所以说只能用公社印制的横格纸,垫上几张复写纸,用小尺子标着,用圆珠笔画出方格,尽管这样,写稿时舍不得用,先用横格纸写出草稿,稿子修改完后再抄写在方格纸上,寄往报社。
由于自己的发奋努力,稿件不断的在报纸上发表,引起河北日报、河北电台驻衡水记者站、衡水军分区报道科的关注,所以每次去《衡水日报》送完稿时,就去河北日报、河北电台记者站、衡水军分区要些方格稿纸。衡水军分区报道科长王英柱,每次都给20多本。那时的方格纸一般是204个方格,也有300个方格的,方格的颜色大都是蓝色的,印象中最好的方格纸,就是河北电台记者站的,方格是黑色的,纸质特别好,每页同样是204个方格,但上下左右空边特别大,便于改稿。
方格纸圆了我的写作梦。我高中毕业后应聘到本公社——景县后留名府公社(已改为乡)任半脱产协助员,负责通讯报道工作。自已找到了发展的平台,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去,以实际行动,圆自己的写作梦。白天下乡采访,晚上“爬格子”,第二天把稿子寄出去。1978年12月23日下午,大雪纷飞,我突然接到县委报道组董书尧同志的电话,他告诉我,因雪下的太大,他们不方便来采访,让我抓紧去毛主席批示的全国养猪先进村,魁星庄大队召开座谈会,写一篇纪念毛主席诞辰85周年的通讯,《衡水日报》急着用。我顶风冒雪,踩着厚厚的积雪,徒步来到魁星庄大队,召开了座谈会。晚上写完了初稿,修改完后,认真地抄写在方格纸上,一晚上没有合眼。第二天上午乘车去巜衡水日报》社送稿。长篇通讯《魁星庄的怀念》于12月28日刊发。1973年6月14日下午,一场罕见的风雹,疯狂地袭击了景县后留名府乡,农作物遭受严重损失。风雹过后,乡政府立即召开了乡村干部紧急动员大会,号召各村开展生产自救。当晚我撰写了《灾害压不倒坚强的人民》一稿,我在横格纸上写完修改以后,让办公室曹印伦同志帮我抄写在方格纸上,第二天我送往报社,6月17日,巜衡水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此稿,并获得“头条新闻大赛”三等奖。2012年,《衡水日报》为庆祝创刊50周年,开展了“我与《衡水日报》征文”活动,我即兴在方格子上顺畅的写下“我与《衡水日报》35年情缘”一稿,8月17日在《衡水日报》刊发。方格纸帮我传播了正能量,也坚定了我抨击社会一些不良现象的信心。我在下乡过程中发现,有个别机关干部深入农家,不是真心实意,而是走过场,摆花架子等现象。我撰写了《切莫坐在炕头拿起派头》、《切莫真的挂起来》等小评论,先后被《衡水日报》、《河北日报》采用,《切莫坐在炕头拿起派头》小评论,《党建》杂志,于1990年第七期刊发。
方格纸助我奔前程。我从一个半脱产协助员转为正式国家干部,尽管我的职位一变再变,但我写稿的初心没有变。从任乡团委书记到党委委员、宣传委员,乡政府副乡长,乡党委副书记,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方格纸为我助力加油。我任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期间,1998年、1999年,连续两届被衡水市委宣传部评为“十佳乡镇宣传干部”。当我站在领奖台上,双手接过市领导给我颁发的证书时,我内心念叨“方格纸啊,方格纸,感恩有你啊!”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实现无纸化办公,人们在电脑上打字,发电子邮件。但我每当写稿子时,仍习惯先在方格上写草稿,然后再用电脑或手机打字。我感觉只有这样心里才踏实,思路不容易被打断。我时常问自己,是不是自己笨、方格纸“依赖症”;还是对方格纸心存留恋的那份情感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