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麓堂琴统》

中国明清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带动了古琴艺术的发展。徽州作为「徽文化」的发源地,在当时的琴学发展上也显现出欣欣向荣的一面。作为徽州最具代表性的琴谱,《西麓堂琴统》可谓是详尽包含了明清时期徽州琴人对古琴艺术传承的贡献和影响。从六个角度和大家一同了解《西麓堂琴统》的内容。

一、琴曲数量多

原作者汪芝花费三十年时间将170首琴曲纳入《西麓堂琴统》中,比后世发现的大部琴谱《天闻阁琴谱》还多出29首。如此大量的琴曲对于现今古琴打谱工作者和琴学研究者们来说是一座丰富的资料包库。除此之外,《西麓堂琴统》中的琴曲年代都比较久远,比如琴曲《列女引》《逍遥吟》《逍遥引》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

二、有大量的孤本

孤本是指某书刊中仅有一份在世间流传的版本。在《西麓堂琴统》中,有47首孤本琴曲,32首调意中也有18首为孤本调意。另外历史上只有记载曲名却无曲谱的琴曲,如「嵇氏四弄」中《长侧》《短侧》两曲,也在琴谱中重现。

三、琴歌的收录

在《西麓堂琴统》中,也收录了15首琴歌。这对于琴歌逐渐走向没落的明清时期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在这15首琴歌中,其中1首为琴歌调意,又名《秋风辞》,7首部分有歌词,另7首是完全的琴歌。而7首部分有词之曲都是在琴曲的某个段落出现,比全曲有词的琴歌更突出了古琴作为独奏时的旋律音色。而演唱歌词时也是整首曲子的点睛之笔,这样的弹唱方式不论是在当时还是现今都是很新颖的。

四、同名异曲现象首次出现

一般琴谱中只会收录一曲一名,而在《西麓堂琴统》中收录了相同曲名却不同曲谱的乐曲五首,分别是:1、《商意(甲本)》和《商意(乙本)》;2、《徵意(甲本)》和《徵意(乙本)》;3、《羽意(甲本)》和《羽意(乙本)》;4、《广陵散》和《又广陵散谱》;5、《泽畔吟》和《又》。

这其中,《商意》《徵意》《羽意》两个版本只是在乐曲中间部分有所变动,开头结尾基本相同,是不完全意义上的异曲,而后两首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版本。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作者在每卷的开头针对本卷琴曲都编配了调意,可见其缜密的用心。他认为《泽畔吟》和《广陵散》这两个版本都具有价值,无法割舍,所以将其同时收录在一本琴谱中,以供后世参考。

五、经典琴曲的首次收录

如今,很多经典的古琴名曲都是从《西麓堂琴统》而来的。比如《洞庭秋思》《醉渔唱晚》《汉宫秋》《欸乃》《桃源春晓》等。这样的琴曲在琴谱中共有26首,仅《汉宫秋》一曲,就被21本琴谱收录。这些琴曲旋律动听,琴家们乐于弹奏,自然就广为流传下来了。

六、失传已久的外调琴曲收录

「正调」是指古琴的七根琴弦按照五声音阶排列。除此之外都属于「外调」。古琴各调的调弦方法以图表的形式在多部琴谱中有刊载,最早出现在《太音大全集》中,统称为「转弦宗派」。

在「转弦宗派」中并不是所有曲调都有曲谱流传,而《西麓堂琴统》非常用心地收录了这些失传已久的外调琴曲。比如:玉女调琴曲《仙佩迎风》;泉鸣调琴曲《鸣凤吟》《孤竹君》和《凤翔千仞》;碧玉调琴曲《秋夜吟》和《秋宵步月》;间弦调琴曲《明君》;离忧调琴曲《忘忧》等等。

由此可见,徽文化的兴盛带动了古琴的发展,而这其中由以《西麓堂琴统》的贡献最大。这部著作不仅丰富了古琴曲的数量,更让古琴传统可表现的范围大大增强,成为日后琴家们纷纷钻研的经典著作。

(0)

相关推荐

  • 古琴《广陵散》杀气腾腾的琴曲,能听出来吗?

    古琴《广陵散》杀气腾腾的琴曲,能听出来吗?

  • 查阜西:《琴曲集成》编者的话

    编者按: 20世纪50年代,查阜西基于对琴谱的调查.收集与整理,发现能够演奏的琴曲较谱存琴曲不及十分之一,且一般弹琴家一生所见谱本为数甚少.为了避免古琴艺术衰退,为了更好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当时文化 ...

  • 背馍

    饥饿和寒冷对于我高中生活的侵扰,远远甚于我的童年时代. 我的三年高中生活是在离家三十多里地的户县二中度过的.八十年代,这是一所著名的省级重点学校,是一个绝佳的学习场所.我的狭窄的眼界和肤浅的认知,在这 ...

  • 关于《背馍》

    我完全没有想到,<背馍>这篇文章发出去之后,会惹起那样的轩然大波. 我也完全没有想到,我的这段回忆,勾起了那段岁月里走过的那么多人的回忆.就像在花生地或者土豆地里,只提起一棵秧苗,居然拉出 ...

  • 【吃在大荔·散文·闫忠录】背馍背出了个名堂来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20 背馍背出了个名堂来 原创/闫忠录 背馍的往事,已时过境迁,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现在回忆起来,虽然有点心酸,但那也完全是为了去中学上学读书.那时的学生 ...

  • 【大荔文学·散文·田健民】背馍上学的岁月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40 背馍上学的岁月 文/田健民 每当说起今天的孩子们上学,条件越来越好,国家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标准化建设,有的还选择了更好的学校就读.小学阶 ...

  • 张玉环‖背馍上学的日子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我到目前记忆刻骨铭心的饿有两次,一次是一九六零年在幼儿园食堂吃饭,一次是一九六六年在孟塬铁中学校食堂吃饭. 背馍上学是我家在渭南住,渭南铁中一九六六年新成立,房子没准备 ...

  • 【文学】齐蕊妮:再读《背馍记》

    [前言]<背馍记>是礼泉县著名作家马腾驰先生的一部散文集,2020年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书中文章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记录了那个时代乡村的真实生活,因此让很多跳出龙门但时刻关注着农村的中 ...

  • 青年歌唱家杨萍音乐作品《背馍》上线,点击试听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离家远的学校去上学,背着馍当干粮.现在的年轻人肯定弄不懂是什么意思.那时候,农村孩子上学离家远,近的十几里路,远的几十里甚至更远,不能在家吃饭,只能背着够一个星期吃的馍去上学了.背 ...

  • 李立新//我和《背馍记》的情感故事

    我和<背馍记>的情感故事 · 李立新 <背馍记>是作家马腾驰新出的一本广受好评的散文集.其中很多的文章扯疼了我的心. 读<背馍记>里的文章,想起了前几年发生在我身上 ...

  • 大荔记忆|那些背馍上学的日子

    如梭岁月,匆匆又匆匆,不知不觉已年届半百.站在岁月的十字档口,总有些记忆永远沉淀在成长的心路历程里,伴我前行.衣食无忧的日子留不下太多的岁月印痕,背馍上学的六年却像是一枚苦难的印章,永远的镌刻在五十年 ...

  • 【陈海峰原创】背馍那年

    ▲ (题图由作者本人提供) 花季 文|陈海峰 时光飞逝,学生时期的记忆是永远抹不掉的记忆.懵懂的年代,二二的青春,时时想起,酸涩中掠过丝丝甜意,味美而又醇香. 最难忘却上学背馍的那段时光. 时光荏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