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金瓶》启《红楼》”的《歧路灯》是怎样的一部小说?

《歧路灯》乾隆年间抄本

《歧路灯》是清朝乾隆年间著名的“三部长篇小说”之一,与《儒林外史》、《红楼梦》齐名。它生动地记录了18世纪中国社会中、下层各种人物的生活状态和思想面貌,以反映社会生活、人情世态深广为特色,堪称是一部清初社会普通群众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从现实主义小说《金瓶梅》发展到《红楼梦》中间的桥梁。

《歧路灯》作者李海观

李海观,又称李绿园

《歧路灯》作者李海观(1707—1790),字孔堂,号绿园,清代康熙至乾隆时河南宝丰县人,乾隆元年(1736)恩科举人。

年逾六十,选贵州印江知县。——《中州先哲传》

曾就职一任贵州思南府印江县知县,后来在河南新安教书,84岁卒于家乡宝丰。

《歧路灯》成书时间和过程

李绿园故居“今有轩”,曾是《歧路灯》等创作地点之一

《歧路灯》是作者李海观约42岁(1749)至71岁(1778)三十年间断断续续写成的作品,但一直并未付梓。至公元1963年至1972年栾星始据11种版本校注为一百零八回本《歧路灯》,以后才得以正式出版。

《歧路灯》内容梗概

《歧路灯》内容是写明嘉靖年间,河南开封府祥符县六品衔孝廉谭孝移之子谭绍闻,由于不听父教,不遵师训,以至无心读书,交结匪类,一再堕落,倾家荡产;后来改邪归正,读书中举,平倭有功,授知县,后其子谭篑初中进士的故事。

古灵陈先生曰:勿学赌博。余观近今人家之败,大率由于赌博。家中戏具,只可藏围棋二区。象棋颇近粗俗,骨牌、双陆已近赌博,皆不必学也。——栾星(编著)《<歧路灯>研究资料》

中州书画社出版的《歧路灯》书影

作者的主观意图宣扬封建社会的宗法伦理、纲常名教。作者理想的父亲要像谭孝移一样贤良方正,妻子要像孔慧良一样贤良淑德,老师要像娄潜德一样端方博雅,仆人要像王中一样愚忠。而谭绍闻则走入了封建礼教的歧路,应引以为戒,改邪归正,故书名《歧路灯》,意为给读者点起一盏照亮歧路的明灯,警示人们不要误入歧途。

康乾盛世图

《歧路灯》小说在客观效果上暴露了所谓“康乾盛世”时期社会腐败的社会现实,启示人们认识严师教子、培养后代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看,《歧路灯》是一部有借鉴意义的教育小说。当然,小说中把人的成长因素归结为“用心读书、亲近正人”八个字也是不全面的。

《歧路灯》艺术特点及评价

《歧路灯》用现实主义手法写日常生活、人情世态,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它借明喻清,以谭绍闻为主要人物,以开封为主要活动中心,写到学堂科场、官司法堂、里巷家庭、茶楼酒肆,旁及苏杭江浙、京津山陕,各行各业,涉猎颇广。小说中提及人物200多号,除破落子弟谭绍闻贯穿全书外,流浪公子盛希侨,无赖夏逢若、义仆王中等,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也刻画得相当生动,可谓继承了《金瓶梅》的现实主义手法。

歧路灯插图:山陕庙内甬路西侧看戏(王伟宾绘)

冯友兰认为《歧路灯》道学气太重,幸而作者在书中“他那道学先生的笔,颇有描写事物的能力,其中并且含有许多刺。”冯友兰先生对《歧路灯》所描写的当时社会生活的情况作了比较公允客观的评价,非常欣赏《歧路灯》在语言(尤其是河南方言)运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的成就。

风流才子朱自清

朱自清认为“《歧路灯》与《红楼梦》是中国旧来仅有的两部可以称为真正‘长篇’的小说,全书滴水不漏,圆如转环,无臃肿和断续的毛病,在结构上它是中国旧来唯一的真正长篇小说,若让我来估量本书的总价值,我以为只逊于《红楼梦》一筹,与《儒林外史》是可以并驾齐驱的。”

吕寸田评钞本《歧路灯》书影(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吴秀玉在《李绿园与其<歧路灯>研究》中评价到:清乾隆年间的三部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歧路灯》、《红楼梦》,所注重的写实生活,反映人情世态,创通俗小说创作的最高潮,最易引起读者的关心与共鸣。……《歧路灯》虽在艺术成就上不如《红楼梦》,在对八股科举制度的尖锐讽刺和批判上不如《儒林外史》,但在描写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作为“历史的书记官”,记录远比《红楼梦》、《儒林外史》更为多彩多姿、丰富翔实,是研究清代社会风尚不可或缺的资料。

结语

李海观与《歧路灯》(王伟宾绘)

《歧路灯》这部小说提醒人们,歧路,是一条岔路,可东可西。一个灯,指明哪边是邪路哪边是正路,这部小说就指明正路的书,是劝善的书。《歧路灯》在创作手法上继承《金瓶》的现实主义手法,启发了《红楼梦》的创作风格,是一本被埋没了两百多年的优秀古典小说,作父母的可以一读,青年人可以一读,有志治文史的你,更需要认真读一读。

参考资料:

1. 李绿园(著),栾星(校注).歧路灯[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0年.

2. 吴秀玉.李绿园与其《歧路灯》研究[M]台北: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6年.

3. 栾星(编著).《歧路灯》研究资料[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