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来虎 | 玉米糁

玉米糁

文/任来虎

在我的记忆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玉米糁却是农村黎民百姓寒冬腊月里的主食。今年冬日的一个下午,回到农村看望舅舅,而舅舅家门口的一段土城墙,太阳暖融融地照在岁月斑驳的城墙上,几位年长者与舅舅圪蹴在城墙的角落,他们背靠土城,手端老碗,一人一碗玉米糁,边吃边聊,此情此景,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四十多年前一段记忆,“石磙”外爷的身影跃然脑际,让我骤然心痛与唏嘘不已。

我从小是在外婆家长大的,12岁之前,也不知道什么讲究,每年春节要在外婆家过年,舅舅每年早早就把我接到外婆家,晚上睡在烧的烫屁股的土炕上,一会热的蹬了被子,一会又钻到舅舅的被窝,老鼠整晚上都在顶棚上撒欢,吓得我头也不敢出被窝。舅舅说我不要怕,老鼠每天晚上要开会,钻在被窝会闻臭屁。我也就把头钻出来,一晚上仔细地听老鼠开会,却怎么也听不明白,只闻吱吱地叫声不断,慢慢地也就睡着了。

早晨起来,外婆早早就把玉米糁熬好了,我和舅舅一人一碗,端着饭碗就去城墙下面晒暖暖,城堡里的老人孩子几乎不约而同地来到城墙根,端着饭碗,一边吃饭,一边晒太阳。几乎端的老碗里都是玉米糁,有的和红苕煮在一起,有的碗里放点切成细丝的红萝卜和白萝卜咸菜,香香地就着吃。更有对门的一位外爷,圪蹴在石磙上,膝盖上放一青瓷蓝花袖珍碟子,碟子里面一半是萝卜丝,一半是青翠的雪菜。几个小孩围着他,看得直流口水,眼巴巴地看着石磙爷爷吃饭,忘记了自己手里的饭碗。

石磙外爷每每看到我,就给我的碗里夹一点碟子里的菜,一来我是客人,舅家门前的人,年长者叫外爷,年龄相仿者都叫舅舅,那时的我,总觉得自己辈分低,见到的人不是外爷就是舅舅,不过因为我嘴甜,总能吃到外爷和舅舅盘子里的各种咸菜。

记得石磙外爷把几个小孩赶走,嘴里说:“看你们一个个鼻子流上,滚远点,你看人家客人娃,多干净,回去洗脸去。”石磙外爷说完,就会给我碗里夹点菜,乐的我呵呵喜笑,回去给外婆一说,外婆问我那个外爷,我也不知道名字,就说经常圪蹴在石磙上吃饭晒太阳的爷爷,我叫石磙外爷。外婆听完哈哈大笑,反正门上都是你外爷和舅舅,嘴甜点好。我点头示意,其实就是因为我的嘴甜,嘴也就没有吃亏,我心里最清楚。

突然有一天,外婆村子里的小学里开批斗大会,小孩子就是看热闹,我和几个年仿的舅舅去看热闹,可谁知带着牌子批斗的竟然是石磙外爷,说是什么投机倒把了,大人孩子高呼口号:“打倒投机倒把。”看到有民兵推搡和扭打石磙外爷,我一下子就哭了,踹倒身边高呼口号的石头舅舅,跑到台子上抱住当过兵的舅舅的大腿,不让他推搡石磙外爷,石磙外爷看着我,扭曲惊恐地脸上流下了两行热泪。

那个冬天,石磙外爷祸不单行,儿子给生产队喂牲口,被人揭发偷拿牲口的饲料,晚上熬稀饭吃,白天肩膀上背着饲料,头上戴着用报纸糊的尖尖的高帽子,跟在锣鼓队后面游街,只见他低着头弓着腰,可怜兮兮地样子至今让我难以忘记。

后来我才知道,石磙外爷冬天星夜进山,黎明进城,用红苕干倒腾回来些玉米回来养家糊口,而在哪个年代,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石磙外爷就去劳动改造了,听说不久,他的儿子也去了,一同在我们村子旁边的水库工地上干活,接受劳动改造。

我让妈妈做了饭,玉米糁里加点面条,叫糁糁面,把碗放在草笼里,小心地提到工地上,让石磙外爷吃,石磙外爷饿极了,几口就把饭吃完了,看着我问:“孩子,见你不听话的舅舅没?”

“见了,妈妈也给舅舅送了饭,他好着那。”我看着石磙外爷说。

石磙外爷听完,擦操汗水,点点头,唉声叹气了几声后,眼眶里涌出的泪水顺着脸颊慢慢地流淌下来。

时间不长,更大的噩耗让我震惊,石磙外爷劳动改造结束,回到村里看管砖瓦窑,不料窑口火墙坍塌,自己葬身火海,老娘送饭的路上,知道儿子出事了,手里端着一碗玉米糁,哭的昏天黑地。最后那碗玉米糁一直供奉在石磙外爷的灵堂上,听说下葬的时候老娘让孙子放在棺材的旁边,说那是你大(父亲)没有吃的一碗热饭。

时过境迁,石磙外爷坟前的两棵松柏都长的碗口粗了,外婆门前那些叫外爷的人大多已经作古,那些年龄和我相仿的舅舅们都和我一样,两鬓霜染,渐近六旬,我的少年时期,日子虽然艰辛,但好多回忆让我想起来,却觉得非常地温馨,尤其那些熟悉的面孔,如石磙外爷和我的外婆、外爷等等,他(她)们的音容笑貌,至今都是那样的亲切和令人难忘。

作者简介:任来虎,陕西富平刘集人,就职于陕西煤业黄陵矿业集团,陕煤集团作协理事,黄陵矿业集团作协副主席,铜川市王益区作协会员,曾经发表散文多篇,出版长篇小说《走出黄土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