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老照片 找寻浒墅关版“李焕英记忆”
《你好,李焕英》电影仍在热映,截至目前,票房已跻身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3名。许多观众走进影院,被电影中穿越回上世纪80年代与妈妈相遇的母女情戳中泪点。电影同样圈粉的还有那段热火朝天、青春激昂的老厂记忆。而在浒墅关,也藏着不少旧址,它们曾经是爸爸妈妈那辈人的青春回忆。苏钢厂、蚕种场、老电影院……无数工人用青春与汗水创造奇迹,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主角”。
□刘娇
苏钢厂
“苏钢厂”这个名字在苏州稍微年长的人那都有所耳闻,它承载着父母辈的青春和汗水。依托早年河运的运输优势,上世纪50年代,苏钢厂选址落户浒墅关北侧,苏钢集团曾一直是地方骨干企业,甚至一度是苏州市最大的国有企业,全盛时期的苏钢厂规模占地超百万方,在过去那个“工人最光荣”的年代,许多人以能进厂工作而自豪。
翻开老照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记忆扑面而来,大字报、老建筑、骑车经过的老伙计……
1971年王家谟进入苏钢厂,他在《苏钢往事》中回忆:苏钢是个小社会,厂里学校、医院、托儿所、商场、银行、邮政、派出所、消防队,厂门外还有小菜场,配套齐全。上世纪70年代初开全厂大会,主会场大礼堂1000多个位子坐得“塌塌浦”,各个食堂分会场也“满满当当”……企业兴旺时人多闹猛,苏州各大活动都会派出队伍参加,厂里每年组织十月歌会,可谓“歌声震天响”。
如今,这里部分区域以崭新的面貌进入公众视野,游乐场、球场、环山走道……成了动静皆宜的一方秘境。
蚕种场
大有蚕种场是我国蚕桑业发展众相中的一帧缩影。据记载,浒墅关大大小小的蚕种场曾有20多家,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大有蚕种场。一百多年来,那些为了蚕桑事业奋斗过的人,他们的笑容也深深镌刻在了记忆里。
马林泉是原浒墅关大有蚕种场场长,今年79岁的他自十几岁开始便在蚕种场工作。在他的记忆里,蚕种场里的这些民国建筑是当时整个浒墅关镇最漂亮的房子,雍容又气派。
如今,浒墅关对蚕种场予以保护和利用,今年这个春节,蚕里街区大红灯笼高高挂,处处弥漫着新春的气息。
老电影院
去影剧院看电影也是许多老浒关人的回忆。老影剧院就是当时浒墅关的休闲CBD,每天影剧院大厅播放四场电影。
1983年,马雪峰进入浒墅关影剧院担任放映员一职。在电影放映时间,马雪峰一个人坐在放映室的板凳上,听着大厅里观众的欢笑、感叹。哪怕是已经放过上百次的幽默桥段,他还是会一个人笑得眯起眼来,因为他能真切感受到观众们从中得到的快乐。他说,电影放映员是天底下最好的职业,它用一个人的单调枯燥,换来无数孩子和青年色彩斑斓、天马行空的梦想。
老电影院未来也将得到妥善的保护性利用,规划打造为大码头项目二期“剧源”,引入小型剧场、电影院等文化艺术业态,成为以多功能剧场为核心、同时又具备时尚元素的电影交流空间。
那些曾经代表着苏州最鲜活和潮流的生活方式,属于浒墅关人最珍贵的文化记忆,将随着对老建筑的保护,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