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要建议你学习一些“无用”的知识
关于我的一切和有用的推文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哦!
关于“活到老,学到老”这个说法,我想大家都已经听腻了。
我觉得现在很多人都已经拥有了学习型思维,就是大家都知道为了适应这个变化速度极快的社会,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
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在学习这个问题上,其实大部分人都抱有功利性心理。也就是说,我要学的东西是要对我目前的学习和工作有用的、有直接帮助的,我才会去学。
其实这个想法本来也没有错,学习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可以让你直接地得到一些反馈,让你更有激情和动力。
但是今天我也想告诉大家:除了功利性学习外,我们还需要摄入一些“无用”的知识。
什么叫做无用的知识呢?
有一些知识,不会马上反馈到你的工作和生活中,跟你现阶段的学习和工作无关,你无法感觉到那种直接性的提高,你甚至会觉得,学了跟没学差不多。
比如说,微积分的学习,你一听就觉得够头痛了,你会觉得:我为什么要去学微积分呢?反正我以后也不做跟微积分有关的工作,我买菜难道还要用到微积分吗?
比如说,你是学IT的,你会想:我以后也从事IT方面工作,那我为什么要去看唐诗宋词呢?反正学了再多,也不能够帮助我升职加薪。
这就是一些无用的知识。
很多人对这些无用的知识抱有轻慢的态度。他们觉得自己时间宝贵,不应该浪费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有这个时间,不如去学一些跟自己直接相关,能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改变的知识。
可是今天,我却想建议大家不妨试着去学习一些无用的知识。因为有时候,这些无用的知识,其实能够发挥出很大的价值。永远都不要小看了无用的知识的重要性。
无用的知识
其实很有价值
”
我们需要明白一点:所谓的无用是具有相对性的,现在对我们无用,不代表以后也对我们无用。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变化极快的世界,谁都不可能保证,你永远都可以在自己的那个小小的舒适区内不出来。
而如果因为世事变化,导致你不得不从自己熟悉的领域走出来之后,你就会特别迷茫:我是谁?我在哪?我该去做什么?
这些看似无用的知识就会给你提供一个方向。你会比别人更快找到新的道路:其实我还可以往这个方向走。
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到这些无用的知识。无用变成有用,可能也只是一刹那之间。
我们时常会说:要当一个准备好的人。
从知识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别等到要用到了,再去学。等到那时候,很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理科博士,并且我觉得这辈子可能也就从事跟化学有关的工作了。
可是我这个人很喜欢看一些闲书,心理学、文学、经济学等等,什么领域的都看,摄入内容杂七杂八,这些闲书看起来对我的专业并不会有什么帮助。
但说真的,我现在写微博、写公众号这些东西时,靠的其实是这些闲书给我提供的养分。
如果我等我要写了再去看这些书,我都不知道有这些书的存在,那还怎么写?不像现在,我可能想到了一个点子,然后联想到我之前看的一本书,然后突然有了灵感。
有些时候你觉得没有用的东西,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就发挥出作用。
看似无用的知识,可以构成你的认知体系,构成你的“气质”。
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并不只是靠他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是靠一个复杂的、广阔的知识体系。
无用的知识,或许不会直接地发挥作用,却是构成这个基础体系的重要一环,在无声无息中浸润了你,影响了你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我们经常说,你的气质藏在你读过的书里。换句话说,你的气质藏在你习得的“无用的知识”里。你可能没有直接地察觉到它们在发挥作用,但它们一直都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支撑着你。
比如说,当你看不同的书时,你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可能有一些观点是截然相反的,因为你输入了不一样的观点,你很可能就会进行思考:哪个是才是对的?你更认同哪一个观点?你有什么想法?
你慢慢地就会对一些想法进行批判性思考,然后,你可能在后续的阅读以及其他事情中也会带上这种思维方式。
表面上看起来,读几本闲书好像对你没有什么影响,但它们却在塑造你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又会反馈到你的行为模式中。
比如说,你看到一个观点,你觉得说得对,然后这个观点就会慢慢塑造和影响你。虽然你自己可能感觉不到,你也没有直接地获得什么技能上的提升,但你确确实实已经变得不一样了。
无用的知识,同样可以触类旁通,在你的生活中发挥作用。
我有一个师兄从事着化学研究的工作,但是在闲暇时间里,他特别喜欢读哲学类的书籍。
因为他觉得,在他的科研工作遇到一些瓶颈的时候,读一些哲学类的书籍,可以让他的大脑放松很多,还可以给他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有时候工作的瓶颈就是这么突破的。
当然,我们也会觉得很奇怪,哲学跟化学有半毛钱关系吗?
他就神神叨叨地说:所有学科之间都可能存在一定的交叉关系。而且很多大科学家也都说了,科学的尽头就是玄学。
仔细想想,我发现我认识的很多在某个领域专精的大咖们,他们的认知领域其实很广泛,什么都能聊一点。
越是在某个领域专精的人,好像越认同“触类旁通”的观点,会努力吸收其他领域的知识。
怎样摄入
无用的知识
”
既然无用的知识这么有用,我们应该怎样去学习这些无用的知识呢?
☑ 首先,适当地丢弃一些功利心理,保持更多的好奇心。
不要将“有没有用”当成你要不要去接触这个领域的唯一标准,或者说是首要标准。
而是应该将“你对这个领域有没有兴趣,你对这些事儿好不好奇”作为评判标准。
当你对一系列知识产生兴趣时,不要觉得这是在浪费你的时间,你应该放开自己的好奇心,给自己一个探究和学习的机会。
产生兴趣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去压抑自己呢?
好奇心本来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可以助力你探索其他领域,让你向更大的世界走去。
☑ 其次,每周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在无用的事情上。比如说看一些无用的书籍,听无用的课。
你可以提前给自己做好规划。
比如说,我对唐朝的历史很感兴趣,虽然这个跟我的工作没有任何关系,那我也可以将其列为本周规划,这周的无用知识,就学唐朝的历史了!
网上有很多教授讲座的资源可以找到,讲唐朝历史的书也有很多,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找到相应资源后,安排好时间。比如说,每晚睡觉前看半个小时这方面的书等等,做好规划,别为花出去的时间心疼。
☑ 最后,将自己的认知拼图拼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完整。
知识,就像一棵树,你认知的东西越多,它越枝繁叶茂。它也像一块拼图,你了解的领域越多,得到的拼图碎片就越多,一片片拼图碎片拼起来,就形成了你的认知。
当你联系起来的知识越来越多,它就越可能融会贯通,越可能将无用发展为有用。
当然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面面精深。除了向外扩张外,必要的精深也是需要的。
你可以选择其中几个你最有兴趣的、最擅长的领域好好探索下去。挖掘出这个知识的深度,同样具有意义。
你的身边可能充斥着这样的观点,
“你学这个又没用,何必浪费这个时间呢?”
“学习一定要功利化,才会有效果。”
这些观点让你越来越容易生活在一个“信息茧房”中,一旦遭遇危机,生活在信息茧房中的你,其实是最脆弱的。
功利化学习是必要的,但无用的学习,同样很有意义。
希望你在提高自己的同时,也给自己一个学习无用的知识的机会。当你感受到无用的知识发挥作用时,你会爱上那种感觉。
朋友们记得经常来看看我呀,
可以把我设为「星标」☆~
步骤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