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玲:山珍野味
山珍野味
作者:于秀玲
古人对竹情有独钟,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雅兴;有竹人不俗,无肉使人廋,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炒肉。可见“竹笋”在人们心中是多么重要啊!竹子刚出土时叫竹笋,人们把竹笋视为珍品,《诗经》中有“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籁伊荷,惟笋及蒲”等诗句,可见人们食笋竟有近3000多年历史。
近年来,大别山上野竹没被砍伐,成片的竹园蔓延开来。有的地方沿大河边十几里山山岭岭都是竹园,气势磅礴,洪浩壮观,我们张冲是名副其实的“竹乡”。春季轻风吹拂,飘缈的雾霭相携竹笋,吞吞吐吐,半明半没,总会让你遐想翩翩,挑逗着无数的追求者;夏季漫山遍野绿竹如海,入林凉爽神怡;秋冬季节苍翠依旧,傲然挺立,装点江山。
野竹笋的种类很多,世界上大约有一千三百多种,分布也广泛。在我们金寨有:圆竹笋、水竹笋、苦笋、毛笔笋、小山笋、毛竹笋、斑竹、龙鳞竹等三十多种。但最受人们青睐还是小野竹笋。
野竹笋的营养价值很高:自古就有“素食第一品”的美誉,野竹笋美味独特、肉质细嫩、又是原生态、无公害的绿色植物,吸取大地精华,所以颇得养生者和厨师们的青睐。科学研究表明,竹笋富含缮食纤维、植物蛋白质、人体必须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C、E、钙、磷、铁等营养成分;还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特点。现代医学进一步证实,吃笋有滋阴、益气、化痰、消食、明目等功效;还能渴利尿,消痰大爽胃,促进肠胃蠕动,治疗便秘,预防肠癌;辅助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防病抗病能力,是天然低脂、低热食品,也是肥胖者减肥佳品。常吃笋子的人有体会,野笋是最剐油脂的良药。平常只吃一碗饭的人,如吃笋烧肉,一顿吃两碗饭,不要两个时辰,就饥肠辘辘。
野竹笋的采集期长达一个多月,因种类不同,出土时间不同。毛竹笋最早,有经验的老农会挖一小部分冬笋迎新年。带到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群山野岭布满了难以计数的、深褐色的“炮弹”、直射南天、整装待发。如果这时你漫步林海,你会更加深刻理解:“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的意境。随着一种候鸟“老茶翻棵,老茶翻棵......”一声紧一声的鸣叫,满山遍野的园竹笋像发了施号令般地,从土里争先恐后地窜出来,它们个个探头探脑地打量着这个全新的世界。那可爱的模样,吸引了无数双眼睛,也挑逗了我们这些好吃精们。刚冒土的小笋尖,一天一个模样,乍一看,像千万支毛笔插在大地上。它们书写蓝天白云的惬意;挥洒晴明雨霏的畅快;倾诉着山川河流的秀丽。一阵山风吹过,它们又竖起小耳朵听小鸟为它们唱歌,看姹紫嫣红的花儿为它们鼓掌喝彩。
同一品种的笋子出土时间也各有不同:朝阳先出,背阴山后出;土地贫瘠的地方先出,但都是瘦小的;土地肥沃的地方中期出土,是最状的;最后出土的叫三笋,也是“老弱病残”的,十有八九不成林。有经验的林农采两头、留中间,根本不影响它们的传宗接代。政府正在引导林农实施:“一竹三笋”科学管理和生产。还有因为海拔不一样,温度,湿度,光照都不一样,所以出笋时间也有差距。有掰笋经验的农民,总会从海拔低的先掰,过几日依次往山高处一茬茬地掰。
掰笋子是件快乐而又刺激的体力活儿。如果去的适时有没被别人采,一会二功夫就能掰几口袋;这样的机会少,大多是要爬陡山、钻刺蓬、翻山岗、越溪涧,累得汗流浃背,弄得蓬头垢面,一改淑女之态。那狼狈相也着实让自己啼笑皆非。尽管如此,每次有邻居约掰野笋,依然热情高涨。
野笋子的制作也是很有技术的。掰笋回到家,忍着饥肠辘辘,也要抢时间把笋壳子剥下来进行加工,因为笋子见风就老。看着眼前剥出青白如玉的竹笋,亦如浩然正气的人,没有一点污垢,一节节干净利落,修长白净。立马把它放进盐开水中煮熟,捞起来撕成片状,再用清水漂几个钟头。煮熟的野笋在街上卖是六元一斤,经常被一抢而空;大部分做成干笋子,十三斤鲜笋子才能晒一斤干的, 晒干得小竹笋黄灿灿的,如黄石玉般通透;还有为了更好吃,把晒成八成干的竹笋用大火蒸半小时,晾干后洒上少许白糖放坛中贮藏。
野笋的吃法五花八门:可炒,氽,炖,腌泡,酱制……竹笋烧腊肉、竹笋烧香肠、竹笋炒鸡蛋、竹笋炒肉片是我们这儿人的最爱吃的;但野笋不能与羊肉,羊肝,龟肉一起食用;新鲜的竹笋可做鸡蛋笋子汤、竹笋肉片汤,味道特鲜;做酸菜野笋沫;可凉拌吃;新鲜嫩笋还可以加上泡椒放玻璃瓶里做泡菜;鲜肉炒竹笋,习惯将肉炒成八成熟,洒上佐料,与新鲜笋或干笋放一起爆炒,感觉笋入味了,再放水焖干、放青红椒起锅,口感细腻酥脆,久食不腻。春夏之交在我们金寨笋子烧肉是普通人家餐桌上的家常菜。
竹笋是“红军菜”中独特的一种:当年红军战士就用盐水煮竹笋,既是菜又是粮;他们将竹笋焯水后晒干,背在身上,行军打仗时做干粮。这是洪学智将军倡导的方法!他家门口就有一个很大的竹园,青青翠竹见证了将军少年时代的苦难生活,也启迪着他勇敢地走向了革命事业。当时老百姓把红军吃过的野菜都叫“红军菜”,其种类繁多、数量丰富。
笋衣也是笋子的精华部分,有好多聪明人视为宝贝,说这营养最为丰富。他(她)们将笋梢内的乳白色笋衣焯水晒干,留着做汤时放入,口感软,爽滑,比豆皮还鲜嫩好吃,可惜大多数人都将笋衣扔进垃圾桶。
“从小吃得用不得,长大用得吃不得”。小时候大人们就教我们猜这个谜语。我更忘不了小时听的、关于吃笋子的笑话:七十年代北方老侉经常进山里买干杉树。好客山里人即使遇到素不相识人也热情招待,就用野笋烧腊肉给老侉们吃。北方没有竹子,更不用说吃笋子烧肉了。他们吃着这稀奇的美味是赞不绝口、一扫精光。他们酒醉饭饱后便问:“你们这竹子几年啊?竹子都能吃吗?”这老东家也喝得醉意朦胧,含糊不清地说:“能吃,能吃!”谁知这几个北方收杉树人,回到家里后老想吃笋子烧肉。有一天他看见粪桶上有竹子做的绊子,于是大开灵光,就把几个粪桶绊锯下来,煮上一大锅,可煮上半天,用筷子夹起来尝怎么也嚼不动。于是第二次进山,老侉径直去上次那个朋友家,把这“傻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朋友。朋友捧腹大笑道“竹子一出土叫笋子,老了就是能用的竹子,哪能吃啊!”这笑话被我们一直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