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读书】做个“好玩”的老师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做个“好玩”的老师
    “传道授业解惑”是当下许多老师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天职,当然要具备“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就教师个人而言,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要是真正不遗余力地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也就做到了“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只是现如今,“自媒体”平台的运用日益广泛,“大数据时代”以不可阻挡之势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在不长的时间里,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作为教育者,我们也应该重新思考自我的角色定位——为师者仅仅“传道授业解惑”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在时代的发展变化中,我们的学生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着,比如他们获得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作为成人的我们不可能“垄断”任何信息资源,学生和我们一样公平地享受着这种“开放”,这导致一般的教育活动中很有可能出现“我们想告诉学生一些东西,可实际上他们已经在这之前了解了这些东西”的尴尬。
    如此看来,教师这一角色似乎遭遇到了很大的困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信息日益开放化,但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心智尚未完成成熟:一方面他们中的大多数(尤其在小学阶段)还依赖于作为教师的我们带领他们走向未知的世界去探索;二来,信息的多而杂会促使他们在重重的选择中变得手足无措,需要有人在关键时间给予相应的指导;再者说,作为学生人生旅途中的“重要他人”,教师个人的影响依然不可小觑。
    在《要是校长好玩起来》这篇文章中,作者张贵勇问他的儿子哲哲:“怎样的校长才是好校长?”哲哲回答:“爸爸,我觉得好校长也应像孩子一样,愿意与学生一起玩。”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一个好校长要先“好玩”,才能真正走进教育之中;对于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的教师而言,让自己“好玩”起来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为学生服务的,就是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生命成长的,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和主要参与者。更何况,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做一个“好玩”的老师呢?
    首先,“好玩”的老师要懂得幽默。大仲马说过:“人生是一串无数的小烦恼组成的念珠,乐观的人总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人们都喜欢与那些能够给自己带来愉悦的人相处,学生自然也不例外。如果一位老师想更好地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里,总是板着脸肯定是行不通的。随着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日益确立,以及他们作为“人”的意识的觉醒,固守一般意义上的“师道尊严”,在心理上保持与学生的距离,是很难让教育“走心”的。其实,这个道理并不陌生,也不深奥。很多学生评教的活动中,那些课堂上能够不时“幽他一默”老师总是获得了更多学生的选票和支持就是最好的证明和体现。我们熟悉的于永正老师,他的课堂常常是笑语一片,欢声不断。除了幽默的开场白,于老师幽默的评价、幽默的角色扮演、幽默的动作演示等等都能够让身处课堂的学生忘记“课堂”这一特定的场所,在一种自然、愉悦的状态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其次,“好玩”的老师要有足够的积淀。诚然,一个老师要想成为学生愿意亲近的人,就需要打破师生间固有的隔阂。但是,这种打破不是简单的“弯下腰去”,形式上的“和学生保持同样的高度”多少会给人做作的感觉,时间一长很容易折射出教育过程中的浮夸。我们让自己成为一个“好玩”的人,这个“玩”是要比单纯的玩耍、嬉戏更富有内涵的“乐学”,而这离不开老师自身的积淀。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但是,面对学生日益多元的需求,“一桶水”的量也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唯有不断的学习和积淀才能够让自己成为提供源源不断活水的源头。一方面,教师的积淀来自于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来源于对于经典的研究和吸收,就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人体所需要的诸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必备的营养元素;另一方面,教师的积淀还来源于对潮流的把握和选择,就像我们也该尝试获得一些“微量元素”。对于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我们需要多一点宽容和接纳,关注学生所关注的,才能让他们觉得“老师和我共同话题”,从而愿意把我们当成“自己人”。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很多教育行为的实施就会变得事半功倍。
    再次,“好玩”的教师要发自内心的与学生交流。人与人相处,首要的就是“走心”。教师与学生相处过程中,能否真正做到发自内心的与之交流沟通十分重要。因为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他们对于外界变化很敏感,尤其是对于每日与自己相处的老师,他们会小心翼翼的“察言观色”,从我们的言语、动作、神态等等细节处判断他们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这一心理特征尤为明显。这就决定了我们所追求的教育教育生活不能“粗枝大叶”,而应该“和风细雨”。比如在学生泪眼婆娑时的一个安慰、学生在遭遇困难时的一次伸手等等。有人说过,教师就是一项良心的工作。我们要学生做到的,自己得先做到,即使一些要求的达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也应该选择与学生一起慢慢走向前。因为有了共同的经历,那些时光才更容易嵌进学生的记忆深处,甚至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轨迹。或许,这样的提法拔高了教师的作用,但是谁又能否认“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而且从我们自己的教育经历来看,记忆中珍贵不是老师教授了怎样取得高分的技巧,也不是一道道被精讲的习题,而是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却折射出教师关怀的瞬间或片段。
    除此以外,一个“好玩”的老师还得有一颗“会玩”“敢玩”的心。对于一些不适合学生的规章制度要及时质疑,甚至有底气去打破。一个“好玩”的老师也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遵循教育本身内在的规律,在规律和道德法律约束的范围内带领学生“戴着镣铐跳出属于自己的舞蹈”。因为“好玩”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更不能为了表面的“好玩”而去附和学生的某些不合理要求。一个“好玩”的老师还应该有着坚持不懈的韧性和充满理性的思考,毕竟在由“学”转向“玩着学”“乐学”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会遇到不解、阻碍,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此时就需要我们冷静面对、沉着应对,进而巧妙地化解疑难,走向“柳暗花明”……
    老师,让自己“好玩”起来吧!如此才能于纷繁复杂的教育生态中抓住学生的心,和着他们成长的节奏,在不经意间听见生命拔节的声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