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气类方腹证(承气汤:辨有三要,用举四例)

中医书友会第173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临症中,常有畏承气之峻,惧承气之攻,恐承气之伐,疑承气之损,因而弃承气而不用,以策安全。当用不用,实属延误之弊也。攻下之法,务要使用得当,必须辨证精确,掌握时机,方能投药无误。如何精确辨证打击?如何掌握时机?本文和盘托出承气汤使用眼目,从而帮助精确使用承气汤。(编辑/青立)

承气汤临证应用体会

作者/郭秀珊

承气者,以其有承顺胃气下行之功而得名。临症中,常有畏承气之峻,惧承气之攻,恐承气之伐,疑承气之损,因而弃承气而不用,以策安全。当用不用,实属延误之弊也。

诚然,攻下之法,务要使用得当,必须辨证精确,掌握时机,方能投药无误。否则津液受损,机能紊乱,甚至损及元气。若当下而不下,延误病机,损伤脏腑,责在“失下”;若不当下而下,损伤脏腑,责在“误下”。欲投方无误,必须详细审证。大气汤证,痞、满、燥、实必须具备。如何审证,仅个人管见略陈一二。

―、辨承气证“三要”

1、切腹:

辨承气证,切腹至为重要,当以脐部为中心,其满硬多在脐之上下左右,医者以指轻切重按,自有心得。痞者,气结胃肠,切按脐腹,滞塞坚硬;满者,气壅胁腹,切按稍力,支撑难忍;燥者,肠中燥屎干结,脐下切按,累累如珠;实者,腹痛大便不通,切按脐腹,其痛更甚。上乃大承气汤之腹证。

小承气汤腹证:痞满异常,重按脐下,无燥屎结块,此实热尚未结硬也。

调胃承气汤腹证:痞满不甚,但脐下有坚硬物应指,此燥屎已结成形也。

由此可知,大承气腹证具“小承气”之痞满,备“调胃承气”之结实,痞、满、燥、实俱备,投用攻下,正中肯綮。

2、察舌:

“观舌质可辨五脏之虚实,验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诚经验之谈也。笔者认为应用大承气汤时、观舌察苔实为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其舌苔:焦黄而厚,粗糙而垢、或灰或黑,裂纹如皱。若舌苔黄而不焦,厚而不燥,色黑而润者,切不可妄投攻下,否则将铸成大错。

3、诊脉:

承气贵在通里,通里之旨,贵在泻实,临证诊脉亦颇重要。其脉沉实,或沉数有力,或沉实而滑,实证实脉此乃其常。间有痞、满、燥、实诸证俱备,但其脉小而不大,缓而不疾,更有热盛体厥,六脉沉迟,或六脉皆脱,而口气热臭,腹满而硬,久按灼手,证实脉虚此乃其变。相机权衡,自可获致得心应手之妙。

可见,切腹、察舌、诊脉,乃辨承气证之三大要点,三者不可偏废而重此轻彼。总之要抓住要领,掌握全面,方不致以偏概全,顾此失彼。

二、临证病案举例:

1、无形热结:

蔡某,女,68岁。

前数日感受风寒,自觉心下烦热,腹胀微病,大便五日未行。今见潮热汗出,躁扰不宁,烦渴口臭,鼻燥唇焦,脘腹痞满,久按灼指,但小腹尚无结硬之物。脉沉滑而数,舌苔黄燥。

判为阳明腑证,邪郁肠道,痞满微实,燥结不甚,无形之热结也。

治宜涤肠行滞,通泻郁热。投小承气加黄芩、杏仁、山楂,一剂病减,后经调理而愈。

2、疹毒内陷:

郭某,男,1岁。

染麻疹四日,疹未出齐,发热,烦躁不宁,咳嗽气喘,便秘,偶有抽搐而来诊。证见面赤身热,疹色紫暗,口干舌燥,喘促气憋;诊腹,脐下结硬;审舌,舌黄燥而质赤;指纹青紫透过气关;脉滑数。

综合分析,判为疹毒内陷,阳明燥结,热毒壅肺之候。

治宜清热宣肺,攻下腑实。用调胃承气汤加石膏、杏仁、瓜蒌皮、黄芩、赤芍、紫草。药后半日,燥屎得下,诸症悉减。

翌晨二诊,身热不甚,咳嗽微喘,疹齐,色红,口渴引饮,苔黄数。腑气虽通,热邪犹存。

治宜清热宣肺,凉血解毒。

宗泻白散加减:桑皮、骨皮、黄芩、杏仁、桔梗、二花、连翘、大青叶、葶苈子。二剂热退喘止。继以竹叶石膏汤如沙参养阴清热,疹收而痊。

3、阳明腑实:

杨某,男,58岁。

1963年秋发病,证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疼,口渴、微烦,舌苔周白中黄,脉浮略紧,二日未解大便。

初诊辨为:太阳伤寒未解,内热复炽,属表寒里热之候。

拟予大青龙汤治疗,三日后热转剧,躁扰不宁,目呆神昏,且发谵语。脉沉实有力,舌苔焦黑起刺。切腹痞硬而满,重按脐下左侧,有坚硬结块。

断为阳明燥结,热扰神明,治宜急下存阴,方用大承气汤加麻仁、川连、犀角,泻实清心。药服头煎,目睛转活,服二煎,泻下燥屎十数枚。翌晨再诊,脉平神静,再予“竹叶石膏汤”三剂清热养阴,遂告全愈。

4、热极体厥:

周某,男,48岁。

1955年冬患病,遍身手足尽冷,指甲青黑,面色苍白,两手撮空,谵语神昏。某医处干姜、甘草、生附子诸药,且日:“手足厥冷,遍身不温,阴盛体厥,脉微欲绝,速煎大温之剂令服,脉回则生,否则休矣”。余闻其声重且长;似非阴盛阳微之象,诊其脉,浮取微细欲绝,沉按有力;察其舌,质赤津干,苔焦黑而龟裂起刺,切脐腹,胀满殊甚,有拒按之势,重按左少腹,累累然结硬物应指。询知大便已五日未行。

余以为“热极似寒也”,非承气重剂不救,若用“四逆”将偾事矣。急宜攻下通结,涤肠泻热,遂用大承气重剂加犀角,嘱其寒”药“热”服,药后泻下燥屎十数枚。

翌日往访,脉和神清,病情向愈,虑其燥热伤津,又予“竹叶石膏汤”五剂以清余热而增其液,转危为安。

三承气之适应证,历代家已有详尽阐述。医者若遇此证,宜遵先贤教诲,更以切腹助诊,审因辨证,方能诊治准确无误。


(0)

相关推荐

  • 气分证(肖春宏老师)

    ​气分证:只要症见舌质红,舌苔黄而干,或者舌苔厚白而干,脉数有力,发热而不恶寒,口渴,小便色黄.即可以诊断为气分证,至于伴随出现的咳嗽,头痛等症状,对辨气分证没大用,不需要记牢的.凡是热邪不在卫分,也 ...

  • 承气汤:辨有三要,用举四例

    中医书友会第1732期 I导读:临症中,常有畏承气之峻,惧承气之攻,恐承气之伐,疑承气之损,因而弃承气而不用,以策安全.当用不用,实属延误之弊也.攻下之法,务要使用得当,必须辨证精确,掌握时机,方能投 ...

  • 《证治准绳·类方》呕吐膈气

    生姜半夏汤(<元戎>) 止呕吐,开胃消食. 半夏( 咀) 生姜(切片.各三钱) 上量水多少,煎至七分服. 姜橘汤(<活人>) 治呕哕,手足逆. 橘皮(去白) 生姜(切片.各三钱 ...

  • 葛根汤类方病脉证解读

    有关葛根汤及其类方的应用研究正方兴未艾,笔者对葛根汤也情有独钟,每日处方葛根汤的几率至少60%,涵盖的病种十分广泛.葛根的剂量一般在30-60-90g之间,一年用量达数千公斤,从疗效中真切地感受到葛根 ...

  • 基于医案数据的白虎汤类方临床证候及用药特点分析

    摘 要:目的分析<伤寒论>中白虎汤类方在临床应用中对应的证候和在原方基础上的组方用药特点.方法收集古今医案云平台(V1.5.6)中使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治疗疾病的现代医案,利 ...

  • 五、下瘀血汤类方--01下瘀血汤/02桃核承气汤/03大黄牡丹汤

             胡希恕经方方证辨证要点精髓                       第五章.下瘀血汤类方  一.下瘀血汤方 [方歌] 下瘀血汤三两黄, 桃仁蟅虫二十商; 蜜为四丸酒一煎, 脐 ...

  • 《伤寒论》类方整理——12、理中汤类方

    十二.理中汤类方 目录 1.理中丸(汤) 2.吴茱萸汤 3.真武汤 4.附子汤 5.甘草附子汤 6.桂枝附子汤 7.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8.芍药甘草附子汤 1.理中丸(汤) 277.自利不渴者,属太 ...

  • 《伤寒论》类方整理——5、栀子汤类方

    五.栀子汤类方 目录 1.栀子豉汤 2.栀子甘草豉汤 3.栀子生姜豉汤 4.栀子干姜汤 5.栀子柏皮汤 6.栀子厚朴汤 7.枳实栀子豉汤 8.茵陈蒿汤 9.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1.栀子豉汤 76.发汗后 ...

  • 承气汤类方的临证运用及思考---蔡长友

    六经辩证,在我们的生活中,给我的感觉就是,三阳病相对来说比较多.在家兄的影响下,我对三阳病临床及处方的看法及认识,尤其是对承气汤类方的临床运用有我一定的看法与思考. 我今天与我们在坐的各位就把承气汤类 ...

  • 承气汤类方服药禁忌腹微满,大便初头硬,后...

    承气汤类方服药禁忌 腹微满,大便初头硬,后必溏者:大便干兼有恶寒无汗之表证者:三阴里虚寒证者:肠胃无热结者:胃满痛而喜温喜按者:脉虚弱.微细或脉沉迟无力者:年老体虚.慢性病.阳气亏虚等见大便燥结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