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市名称由来
1.济南
因水得名,位于古济水以南,故名。
境内趵突泉声名远播,亦称“泉城”。《史记》载“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可知”济南“一名古已有之。秦朝属济北郡,称”历下“,隋唐称”齐州“。
2.青岛
古为“莱夷”地,齐灭夷后归入齐土。“青岛”原专指城区前海海湾内一座小岛,因岛上林木茂盛,终年留翠,故名“青岛”。后来作为地域专属名词,”青岛“所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并逐渐演变为指代今天的”青岛“。
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厦门”“舟山”等地的名称演变上。
3.淄博
因合字得名,取境内淄川、博山两县首字而得名。
4.枣庄
建市时,因政府驻地位于枣庄得名。
明初允许民间开矿,该地“乡民开山取石为磨、碾,挖井取煤作薪”,随着从事矿产业的“工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村落,较出名的有三处:金庄 、三合庄、枣庄。枣庄因其地枣林密布,盛产枣而得名。
5.东营
因东营村得名,胜利油田第一口油井所在地位东营村,设市时因以为名。
东营村据说和唐王有关,相传唐王东征时在此地安营扎寨,厉兵秣马。后人建村时取相对位置命名为“大东营村”,简化后称“东营村”。
6.烟台
因明朝在此设“狼烟烽火台”得名,“烟台”为其简称。一说因烟台山得名,其实是弄错了先后顺序,现有“台”,后有“山”和”地“,是因台名山、因台名地,而非因山名地。
7.潍坊
因合字得名,原称“潍县”,1948年4月27日潍县全境解放,29日成立潍坊市,取辖区“潍县””坊子“首字而得名。
历史上其地分属齐、鲁、杞、莒等国,风筝之都。
8.济宁
因济水得名。元朝至元八年(1271年)设济宁路,其名始见。由于“济水南会泗,北会汶,州居其中”,城池所处地势高亢,可保安宁,得名”济宁“。
9.泰安
境内有泰山,历来为皇帝封禅之地。其名”泰安“源自《周易》“履而泰,然后安”,取”国泰民安“之意,寓意泰山定而天下安。金朝时,刘齐政权在奉符县境内设“泰安军”,“泰安”一名从此启用。
10.威海
因“威海卫”得名。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朝廷为防倭患,于文登县辛汪都三里设“威海卫”,取“威震东海”之意。明谷景阳《重请威海卫印记》载“卫治极山东之东,三面环海,一城负山,形胜险要甲于天下,盖海防一重地也。”
11.日照
因地理现象得名。北宋元祐二年(1087)设日照镇,取“朝日东升,初光先照”之意。清康熙《日照县志》载“海隅日出之义”“日出初光先照”。
12.临沂
因水得名,地近沂河,故名。
春秋末,南部属楚,北部归齐。秦时该地分属琅琊、薛、郯三郡,汉承秦制,三国时属曹魏。北魏时于此设北徐州,北周改“沂州”,隋朝设“临沂县”,治于此。后数易其名,民国时期、抗战时期、解放后均有使用过“临沂”一名,1994年升地级市。
13.德州
一说因水得名。古时黄河流经此处称“德水”,地以水名。《长河籍考》记载,汉代黄河故道流经德州及陵县称之谓“德水”,因此这一带被称为“安德”,取“德水安澜”之意。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安德”为“德州”,始名。
又一说因去奢怀德而名。万历《德州志》载“德为名者,因齐俗夸侈,欲更化而振德也”,“德州”因此得名。
14.聊城
一说因水得名,因古有聊河,故名。
一说因古地名得名。战国时,齐国于此设有重镇名“聊邑”。《说文解字》释义“聊”为“耳鸣也,从耳卯声”,“聊邑”之名有边陲要地,时刻监视敌情,警钟长鸣的意思。
15.滨州
原为“惠民地区”,“惠民”因境内有“惠民沟”得名,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设有惠民县。
“滨州”一名因濒临渤海而得名,古时就有此称。五代后周于此设“滨州”,今名系沿用古名。
16.菏泽
得名于古泽。“菏泽”相传是伏羲桑梓,尧舜故里,济水入,菏水出,是连通济水、泗水的一处湖泊,因“南有菏山,北有雷泽”,故名“菏泽”。
西周时有曹、贯、黎、郜等国,秦时属东郡、砀郡,隋朝属济阴郡,唐朝改称“曹州”,北宋改“兴仁府”,金代复改“曹州”,清朝升级为“曹州府”。《曹州府志》载“雍正十三年(1735)曹州升为府,设附郭县,疆域仍州之旧,赐名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