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的张家口食谱-----教您做一道香艳绝伦的美食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此话一点也不假

不同土地上生长出的农作物

味道会不同

比如说“黄米”

南方、山东也叫“黍子”

张家口和沧州两个地方生长的“黄米”磨的面子

味道有很大差异

正所谓“橘生于南则为橘,橘生于北则为枳”

何也?

“水土异也”

这就是大地母亲的奥秘

这就是赐给我们生命的地球的奥妙

人吃了不同的味道的植物口音会不同

张家口人的口音泥土味浓一些

牛羊吃了味道不同的草

肉的味道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张家口,坝上,内蒙的羊肉

羊膻味小肉味更香

张家口是个讲究吃的地方

过年更是要隆重地将就一番排场

大年三十的中午

要吃油炸糕

说起油炸糕

实际上是阳原和蔚县的祖传特色

有两个必须:

当地出产的黄米面

当地出产的胡麻油

这两样东西相互作用才能做出正宗的油炸糕

第一步和面

到底水和面的比例是多少

得看面子

面子的不同水的比例也有不同

要想做出一顿软硬适度的油炸糕

确实得费一番脑筋

第二步放在蒸笼上蒸

这一步简单

和蒸馒头一样

第三部“拆糕”

这一步最残忍

最不好学

把糕蒸熟了

立即关火,立即出锅

趁热把蒸好的糕倒进盆里

手沾一点冷水就开始“拆”

类似于你揉面蒸馒头

但这是极烫的面

不停地“拆”

直到它劲道了

第四部油炸

做成一个一个的小团

里面包进豆馅,糖馅

也可以是素馅

韭菜鸡蛋粉条

包好了进油锅

这是最后一道工序

只有本地的胡麻油才能炸出最理想的效果

黄灿灿软酥酥

咬一口皮脆,面软,馅香甜

没有油炸糕的大年

对于张家口人来说

无法想象

冒着热气带着喜庆的油炸糕

把过年的气氛烘托到了极致

家家户户过新年

家家户户油炸糕

整个村庄弥漫在一种黄色烂漫的喜庆中

前些日子

从老家带来的黄米面吃完了

在市场里买了点

人家说是山东出产的

回家一蒸,味道不对

关键是稀松哗啦粘的没法“拆”

只好以失败收场

同一颗种子泥土不同

会大相径庭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就是如此的伟大和神奇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上帝弄人

不同的地域人种都有那么大的差异

安守于自己的文化

栖息自己土生土长的土地上

是不是活的更惬意更适合颐养天年?

大年三十的中午炖肉油炸糕

可能是天气的原因

张家口的牛羊肉也分外的香

在张家口的十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吃肉

那种肉

绝不像饲料猪肉的柴

一口糕一口肉

或者直接把糕放进肉汤里

就像把整个身体都浸泡在了浓香里

吃完了中午饭

下午的项目紧跟着上演

是过年饭的重磅节目

煮猪头羊头

农村人标配的大铁锅木锅盖

整个的猪头

放进大锅里加足香料不停地煮

翻过来倒过去的煮

滋滋地冒着蒸汽

飘着肉香

灶台下燃烧着早已备好的木头

炖肉带给人一种轻松和喜悦

在蒸汽中人们说说笑笑

好像一年的喜悦全部飘散在肉香中

一家人坐在炕上包着饺子

虽然在张家口的年夜饭

饺子是作为配角出场的

但也必不可少

从太阳正午煮到太阳西挂

好像把璀璨的夕阳牵引进了调料里

肉都变的红彤彤软瘫瘫的了

拿筷子一通

毫无阻碍

捞将出来

刚出锅的猪头肉

香而不腻

汁多油少

软弹滑溜

猪头煮好了羊头也就煮好了

羊头的分割是个技术活

羊舌头,羊脑,羊脸子分开组装

开始炒菜

家里自生的豆芽

短粗矮胖

色相上不那么美艳

没有街上卖的那么奇长妖娆

但是好吃

脆生生水汪汪还有一股子绿豆味

绿豆芽,黄豆芽,羊脑,羊头肉,猪头肉,猪耳朵,羊蹄

齐刷刷一桌子农家菜

再配上一盅小酒

幸福马上就要流出来了

家家户户飘散着丰收的喜悦,团聚的快乐,大年的喜庆

感谢中国的大年

感谢老祖宗创造了春节这个节日

守住传统节日

某种程度上就是守住了我们民族的根

品尝传统饮食

我们的胃才不会迷路

才会长出中国味的大脑和文化

过年

早被我们赋予了神圣的

中国主义

和毫不夸张的万岁色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