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人的高考故事看高考变革时代变迁
说起中国高考
中国的高考变革
必然伴随着无数家庭的兴衰演变
解放后
于1952年开启高考模式
在一穷二白的国内形势下
共和国开始了艰难的高考长征
这次长征
在1966年4月戛然而止
十年浩劫
一种新的模式应劫而生
一个新名词“工农兵大学生”横空出世
高校录取采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高校复审”的十六字方针
也就是曾风靡一时的“保送”上大学
可能由于一开始准备不足
到1969年这一形式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66、67、68三年出现断档、空白
这三年高校停止招生
如今看来
这是旷世的悲哀啊!
国之悲哀!国人之悲哀!国运之悲哀!!!
我的父母辈在这一时期
成了应该参加高考的适龄青年
高中的课程
以劳动为主
上课为辅
参与轰轰烈烈的大串连
爬火车、徒步奔赴北京
朝拜伟大领袖毛主席
多么滚烫的岁月啊!
大多数学生
高中毕业后
直接回家务农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没有期望中的高考
也没有令现在孩子讨厌的高考压力
当然也没有高考过后的荣耀----金榜题名
请问现在马上就要参加高考的孩子们
如果现在突然宣布“停止高考”
幸乎?幸乎?幸乎?
我舅舅作为学生干部和优秀毕业生
是万千高中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和幸运儿
被直接安排进了镇医院成了一名外科医生
传奇不?
疯狂的时代
一切都见怪不怪
尽管舅舅经过短期培训和自己长期努力
成了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
但不经过任何专业学习直接当医生
旷世未闻的奇谈吧?
就发生在共和国发展的特殊时期
这能说明
当时的共和国的各个岗位都急缺“人”或“人才”
由于“人”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1966到1976就是历史上定位的十年浩劫
十年浩劫!!!
对于国家对于一个人都是多么大的杀伤力
1976年一击粉碎四人帮
1977年中华大地一声春雷响-------“恢复高考”
从南海到北疆
从城市到乡村
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们热血沸腾
终于可以高考了
放下镰刀、锄头
找见早已废弃的课本
拿起久违的笔
浩浩荡荡奔赴考场
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
齐聚一堂
参加这一场久违的伟大盛事
国家的畸形发展必然造成无数个人的畸形命运
一个新的高考时代来临了
我们家的下一代
我们姐妹一个也长大了
1987年迎来了我的高考年
对于这一年的高考
我至今记忆犹新:
有以下三个永远挥之不去的时代烙印
一尴尬的预选
可能由于高校资源确实有限
高考录取率实在太低
让全体高三生都参加高考对于国家公共资源是一场巨大的浪费
所以在高考前的一个月
每个学校都要独立进行一次预选
一大批高中生无缘高考
在距离高考仅仅一个月之遥时拿着高中毕业证提前下岗回家
结束三年的角逐
在高考这一巨大的机遇面前连试一下自己运气的机会都没有
在国家命运、国家政策、时代命运面前
任何个人的命运都是一团空气
这样的预选
对于我而言
毫无悬念
在我们应届生和大量的往届生中
预选考试我依然遥遥领先
我不太关心
那长长的名单后都有谁
可我的两个好朋友李建军和刘珺杰都落选了
我成了高考路上的孤家寡人
每天独来独往形单影只
二 八年抗战不是传说
上面我的好朋友刘珺杰实际上一位插入应届班的往届生
高四、高五、高六的大有人在
记得我大学毕业了
回到县中教书
在食堂碰见了仍然在补习的高中同学
最后这个同学终于被张家口师专录取
成功地跨越了农业和非农业的天堑
吃上商品粮
拥有了“铁饭碗”
那个时代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到处翻唱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
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
高考是残酷的
高三复习是痛苦的
对于那时的我们而言
能参加高考是幸运的
对于这场巨大的幸运而言
其他的痛苦都可忽略
三 估分报志愿
由于社会资源的局限
运输、判卷的滞慢
每个学校都是先组织学生自己估分报志愿
由于语文、英语、政治无法精确估计
又本着宁可少估不能多估的原则
我才估了四百六七十分
看着比我估的多的同学
我还在内心嘲笑人家
心里想
我发挥的基本正常
考多少分不知道
但我任然会是第一
这肯定毫无悬念
由于对白衣天使的崇拜
我第一志愿报了北京医科大学
第二志愿河北医科大学
第二批的最后一个志愿兜底---河北师范大学
高考分数的谜底揭晓
我知道我在报志愿上犯了严重的失误
535.5分对于1987而言
是一个比较传奇的分数
命运有时候也是雾里看花
我不是时代的弄潮儿
我是时代的路人甲
接下来就是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忐忑日子
听姐姐说
当时临县一个512分的已经收到了北京医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我的录取通知书却迟迟不来
终于我等到的是河北师大的录取通知书
在报志愿时
画蛇添足的一笔
我的命运随之确定
命运还是和我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事后才知
当时“师字院校提前录取”
只要你的众多志愿中有师范院校
你的档案就被提前拎走了
不幸与幸都无所谓了
毕竟借助高考我实现了走出农村的家庭使命
我本来就是一只丑小鸭
无法通过任何外力真正逆袭
我感谢这么多年的教师生涯
让我成为一个简单而快活的人
得以一直与书为伴
我不够聪颖
但我不乏毅力
昨天我还告诉自己“我是个为学习而生的人”
没有曾经的高考
就没今日的我
我们家的高考故事仍在继续
2010年迎来了儿子的高考年
儿子已经成为我们家和这个时代一个比较成熟的高考人
高考前
儿子给我打电话“妈,这几天你不用管我,也不要给我打电话了”
那我只有在家守望了
8号的下午五点半
儿子的电话响起“妈,来接我吧”
听声音“平静又高兴”
刚挂了电话
儿子的电话又来了
“妈,来的时候低调点”
什么意思?
这就是考的不赖!
我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在等待出分的忐忑日子里
为了缓解儿子的压力
我们一家去了野山坡
两天的游玩中儿子一直沉默寡言
满怀心事地发呆
儿子和曾经的我一样
在等待命运的揭晓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
高考从来就不是小事
从我的高考到儿子的高考
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不再估分报志愿了
网上报志愿了
网上录取了
一切都更加公开、公平、公正、透明了
在一个激动的午夜时分
谜底终于揭晓
2010年儿子以619分全省两千八百名的好成绩圆满收官
高考的分数随着高考题的难易会有相当大的浮动
报志愿关键看全省排名
我和儿子夜以继日的计算
从高到低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的加
看看到两千八百名排到哪些学校了
最终确定了五个档次差不多的985院校
第一志愿是当时排名全国第九第十的中山大学
第五个志愿是中国海洋大学
最终儿子被广州的中山大学录取
我们家的高考故事还在继续
这几年侄女、外甥都在陆陆续续参加高考
高考是中国发展、中国制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以其相对公平、公正被全民接受、信任和推崇
公平的考试一定会保佑共和国国泰民安、国运昌盛!!!
我对高考情有独钟!
与您结伴,走一段红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