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条路,在是与非之间
《马可·波罗游记》被人们认为是第一本向西方介绍中国的书,据说当时世界列强想瓜分中国就是看了这本书产生了错觉,认为那里真的遍地都是黄金和美女。
但这本书存在的很多疑点,至今没有答案。首先,这本书有八十多种手稿,却没有看到原始手稿,相传是马可·波罗在狱中和狱友口述而成,所以没有手稿。
再者,马克·波罗在元大都生活多年,但他似乎不认识任何中国人,书中没写过他有什么朋友,也从未提到中国的茶叶和书法,更没有评论过妇女缠足,或谈到长城。这对一个想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人来说,似乎有点不符合常理。
但他记录了当时元大都人用煤做燃料,最有意思的他详细记录了北京青楼的场景。
总之,这是一本内容既荒谬又详实的书。
马克·波罗可能来过中国,但由于他文化水平不高,不知道向别人介绍一个国家应该从哪个角度入手更吸引人,只是当时随想随写,或由于他不识字,他口述别人写成的,他能把青楼写得这么详实,看来老马来中国没少去那些地方。我甚至大胆猜想,他可能一直在这种青楼里供职,伺候那些官太太们,只是历史没有记载罢了。
老马的这本游记让我联想到:我们太习惯在黑和白,是与非之间考虑问题,可历史和现实中大量的问题是游离于二者之间的,我把这种游离于是非之间的现象称为“第三状态”,它是一种独立的状态,既不是“是”,也不是“非”,我们没必要过于对这件事情本身进行没完没了的考证,而是好好想想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答案,你可以选择是,也可以选择非,甚至是今天选择是,明天选择非,一切根据你自己的需要来定,学会用这样一种思想看问题,就会多一个思想工具,而不会就在是与非之间纠缠不清,进而裹足不前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