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笑料——扯扯“鸡枞”到底有多少蛋(3a)

在中国,吹专利就是个笑话。
而关于鸡枞的专利,那就是笑话中的笑话。
菌物培植的基本原理,是绝对不能改变其基本的遗传生理特征的,所有的育种工作,都是在菌物的环境适应性、产量、以及商品表现性方面求得更好。
所以,所有所谓的人工栽培松茸和鸡枞、黑虎掌、干巴菌、牛肝菌之类严格共生菌号称使用腐生菌路线的,100%是假的。
现在唯一可能令人感觉共生菌能够用腐生方法栽培的东西,就是黑牛肝菌,也就是暗褐网柄牛肝菌,实际上根据最新的研究结论,并非严格共生关系。但因为共生状态是最佳的营养途径,所以人工栽培的子实体大小、质地及产量水平都明显低于形成了共生状态的情况。
金耳、银耳使用腐生模式生产,是因为与之共生的菌种可以营腐生生活,甚至可以理解为金耳、银耳寄生于他的共生菌,使用单一金耳、银耳菌种是不可能完成栽培的。
仅仅产生子实体才需要微生物刺激的菌类,是可以使用腐生模式生产的。
鸡枞与白蚁的共生是非常严格的,所以我们看得出,很多前期研究,不约而同使用蚁巢煮出液,甚至很多伪鸡枞的所谓“研究”,也添加白蚁巢成分,这些人可能认为,伪鸡枞如果使用了蚁巢材料,长出来的东西就更像鸡枞了?如果是这样的想法,那就真的够奇葩。
但是,你要看看这些关于鸡枞的专利,一定笑掉大牙。
要么是说弄到了白蚁就有鸡枞,根本弄不清楚白蚁和鸡枞关系形成的原理,我现在办公室装修的一个门框就长了白蚁,咋不见长鸡枞呢?与动物形成共生关系的研究,难度是相当高的,没有这个关系研究的清晰机理,很难保证后期结果。老实说,关于白蚁的研究内容,更多是防控他对人类木材器物的损害,研究与鸡枞关系的论文少而且分散,谈不上形成结论。
而另外一些所谓的鸡枞专利,描述的是腐生方法,根本无从通过正常的讨论,所以这方面连虚假成果都做不出来,不是以伪鸡枞冒充的话,就只能申请专利,专利不需要鉴定真伪,只需要时间上是第一。
有一定学历和知识脸面的人,造假也是比较谨慎的,所以申请这些鸡枞专利的,要么是外行扯淡,要么就是无知无畏的。用“中国专利之星检索系统”键入鸡枞,有多达365项结果。
由于这里面包含加工包装等其他无关乎我们讨论的东西,所以我缩小范围搜“鸡枞+栽培”两个关键词,结果有68条记录:
考虑到很多使用了“黑皮鸡枞”的名字,我再用黑皮鸡枞+栽培,搜索出了17条内容:
这就意味着,实际上有51条专利是关于鸡枞栽培的了,毫无疑问,这里面混淆“鸡枞”和“黑皮鸡枞”的是主要的。粗略的翻查一下,确确实实是以“鸡枞”名义申请的专利不到30条。
搞笑的是,这里面真正的权利人却不多,很多人占了好几个,申请鸡枞栽培相关专利最多的人有如下几位:
第一名是胡廷棒,贵州印江县人,有关于鸡枞的专利申请7项,其中一项属于保鲜的,不在我们讨论范围。其中又有五项是属于谈栽培技术的,同一天申报,这个要是批下来,乖乖隆地洞啊。
田果廷,云南省农科院,4项,但是田先生有内容说明是【云南红土鸡枞菌(Oudemansiella raphanipes),中文学名:卵孢小奥德蘑,俗称水鸡枞、露水鸡枞、油鸡枞、长根菇、长根金钱菌等】,不是指的真正的鸡枞,这个就不算造假,而是有点打擦边球了。赵永昌先生和我聊谈过这个问题,认为使用“红土鸡枞”和“黑皮鸡枞”是不妥的,他后悔当初同意田果廷先生使用这些词汇。田果廷先生我也认识,挺聪明的一个人。
张学西,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务德镇新店村委会新店子村人氏,4项。这位张先生果然无畏,讲的就是蚁巢菌属的鸡枞。而且也是他满世界发微信要搞各种野生菌栽培技术培训,他甚至跑到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寻求支持。杨祝良先生了解到其荒唐后,对他再三劝诫,而人家不为所动,继续满世界忽悠。这个必须告诉大家,要预防了。
更有意思的是,中科院昆明植物所赵琪老弟,给我转发了一些图片,据说是某些鸡枞骗子的宣传材料,在图片里面,鸡枞居然有了颗粒状的种子了,当然我感觉这更像是某种糖果。奇图共欣赏,让我们知道鸡枞骗子有多疯狂就行。
顺便说一下,图里面的菇应该是真的鸡枞,但怎么确认这办法搞出来的是鸡枞?还有菌类怎么可能有这么大颗粒的“种子”,菌类的种子叫“孢子”,单个儿的时候,肉眼都看不见。即使是菌丝体菌种,那也不是这么包装的吧,莫非是干货。
大家有没有觉得这玩意像糖豆?骗死人不偿命!

(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