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oshou的脸色,官员的眼色——丰收节乱想之四

通常参加类似丰收节这种节庆活动,都是高高兴兴的事情,但这一次万荣的丰收节,对一部分人可能是这样,而对我和汪德宪、徐国伟来说,就比较悲哀了。
汪德宪和徐国伟,这两位可以说是万荣香菇事业的缔造者,而我充其量是锦上添花。
那天在研讨会上,徐国伟坐在我旁边,发言很短,他自己也几乎落泪,那事儿,也很催人泪下。徐国伟可能是国内少有的产业推广者,他总能让一些不了解香菇的人爱上并开始从事香菇事业。没有徐国伟,万荣会不会有人种香菇?很难说,但至少已经发生的事情,是他把香菇产业带到了万荣。这里面的辛酸我们就不详细说了,就一句,为了让人种香菇,他可以到地里帮人摘苹果。他是西峡人,西峡的许多业务关系,也是他带到万荣。
万荣香菇产业的优势之一就是原料,这就是苹果木。虽然万荣开始种香菇的时候灵宝那些地方已经用开了,但而一河之隔,行政区划的影响,整个运城就没有人注意这个问题。运城地区的十个县市,现在都有香菇生产,但起点是在万荣。离三门峡最近的平陆,香菇业却基本上提不起来。万荣香菇开始扩张的初期,什么都缺,这个时候,汪德宪被徐国伟请到万荣。如果说徐国伟是开山的,汪德宪便是修路的。
汪德宪是陕西安康人,这个人非常细致,责任心很好,对于任何地域的长期发展,这样的人是举足轻重的。研讨会上,我说万荣香菇发展在国内属于最平稳的典型例子,当然是先称赞一下政府政策方面的做法,但要是从技术层面讲,汪德宪才是其中的真正的关键。
汪德宪在万荣销售菌种,同时常驻万荣并承担辅导菇农生产的工作,虽然都不是什么政府支持项目,但他却扎扎实实的尽了最大努力。他是一个把万荣香菇用最快速度带向正常市场道路的不二功臣,许多外界技术和商业模式,都是直接到位,而不是和别的地方那样经过各种“交学费”的过程才逐渐走向正轨。
现在万荣以最短时间达到高比例的盈利水平,与汪德宪所付出的努力因果显著。
万荣香菇产业的一个特点,就是菇农的技术框架基本正确。不要小看这句“技术框架基本正确”,中国能够做到这个水平的县,不超过十个,万荣是其中最小规模最短历史的。
但是,这一次丰收节的宣传,我们三个人都没有能够露个脸,请看下图。
这TMD也太莫名其妙了,卸磨杀驴啊,不过现在是人,不能杀,所以只能冷落,你识相的自己滚吧。
什么是专家?三个为万荣干过活的人不是专家,那些和万荣八竿子打不着的成了专家,这就是万荣人眼里的专家?唯一的理由,可能我们都没有官方头衔,不过,这里面有个别山西专家甚至都没有去过万荣,都可以堂而皇之挂在上面。
我在万荣用不着忌讳,对地方官员很生气,我说没钱拿可以忍,连免费广告也不给做一个太过分了。当地官员解释说,他们也很无奈,就因为某一块宣传牌上写了我,而没有山西省那些场面货(这玩意没法编造,万荣人都知道),某jiaoshou很不高兴。jiaoshou一使脸色,地方官员就看眼色行事了。我不高兴,也会有脸色,只不过在某些官员眼里,我的脸色可以忽略不计。
我在山西这几年虽然没干啥惊天动地的活计,对山西菌界的乌七八糟还是有些了解的。万荣香菇业,什么人贡献大,万荣的菇农可是一清二楚的,但万荣县财政支付的技术协作服务费,我们没有拿一分钱。
常明昌在山西就是菌界一霸,头衔多到名片印不下,凡是省里要过他手的项目,没有他的同意是绝对不行的。所以,也可能就是这样,官员们就宁愿得罪俺们这些干活的,也不敢得罪他。也所以,常明昌能够香车宝马(谁给买的宝马,也不方便开啊,比校长的车都好),甚至可以说也是“表”哥,连戒指都说价值数万(所以有人讽刺我羡慕嫉妒恨),其他的,估计只有纪委可以查清楚。
常明昌富可敌国,还觊觎俺们江湖人士一点微名薄利,欺人太甚了吧。你常家班干了些啥?你有啥资格使脸色?俺还就认认真真是个小人,常明昌也别不明就里,你是有事弟子服其劳,现在弟子惹祸,老师担责,也算实至名归了。
万荣令我们这些干活的很受伤,那今后万荣香菇事业,就请常家班多多关照了,我将正式告别与万荣县官方的业务往来。万荣香菇现在名声在外,徐国伟也罢,汪德宪也罢,都用不着了,我自然也用不着。天下菇业人才多老了,地球离开谁也要转,再见了,万荣。
感谢万荣人对我的信任和友好,所以我还是祝万荣香菇业一路顺风。
有空,再讲一讲万荣的故事。让做技术服务的人引以为鉴。

(全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