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生活中会有很多巧合,比如,我的两位大学同班同学,平时联系不多,分住在不同地方。有一天,他们各自拖家带口,迎面相遇于大英博物馆一条走廊上;还有两位高中同班同学,也都有着不相交的生活,某天会偶遇于英国的机场。这不是巧合,这是缘分。
【原文】
叶岳字子中,信州玉山人。自会稽渡钱塘,至江岸,同待渡二百人,其七十人立墩上,馀皆趑趄水滨。值潮势甚大,水滨之人急回就岸,已为涛所溺。潮将至墩,众惶惑相视,无所逃命。俄一船从西来,有出舷边促篙工急救墩上官人者,岳即登其舟,随而登者三十辈,皆获免。半济,岳谢问姓名,乃芮国器祭酒之子。(原阙七字)何为得得见救?芮云:“众(原阙九字)”后数年,岳侍兄(原阙十二字)大江先已渡(原阙十三字)乱危(原阙十六字)来(原阙十七字)人皆仓卒。(原阙十四字。事皆祝养直说。)
(现在的钱塘江潮)
【白话语音文字版】
叶岳字子中,他是信州玉山(江西县名,现名同)人。有一回,他从会稽(今绍兴)坐江船要去钱塘(今杭州),到江岸的时候,同时等着江船的有两百多人,其中七十人站在江边岸墩上,其他人都在水边溜达。当时江潮势头很大,一个大潮过来,水边溜达的人赶紧往岸边跑,但已经来不及了,都被卷到江水里去了。大潮继续狂涌而来,马上要拍到岸墩,上面等船的人惶恐迷乱,大眼瞪小眼,看样子无处逃命了!此时,有一只船从西边来了,有人从船舷边探身而出,他催促撑船的篙工赶快拯救岸墩上的官人,叶岳随即登上了这艘船,一起跟他上船的被救者有三十多人,他们都逃出生天。船走到半途,叶岳感谢救人者,询问他姓名,那人原来是芮国器祭酒的儿子。(原文缺七字)叶岳问为什么会救他?芮子说:“大家(原文缺九字)……”几年以后,有一次,叶岳侍奉兄长某人(原文缺十二字)乘船渡江,船已经先过了某处(原文缺十三字),也是碰到了险情(原文缺十六字)来(原文缺十七字),所有人都很仓促慌乱……(原文缺十四字。事情是祝养直说的。)【祥宏点评】:虽然故事后半部原文缺失严重,但情节还能猜出来,所以值得一讲。前部分内容说芮国器祭酒的儿子因为某个原因(原文缺漏)救了叶岳。几年后,叶岳也是在江上救了芮家,一报还一报,正体现了故事名字“叶芮江舟”的含义,叶芮两家都是通过江船互救一命。讲的是善有善报;现在的钱塘江,古称“浙江”或“之江”。钱塘,在宋代是个县名,现已属于杭州市区。叶岳乘船的江就是现在的钱塘江;信州,是江西上饶;故事说的江潮,应该就是著名的钱塘江潮,可以推算事件发生在八月十八日左右,正在大潮期;芮国器之子救了包括叶岳在内的三十多人,也算大善事一件。有可能他看到了险情,因为他说的第一个字是“众”,但他点名要先救官人,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芮家人有梦征,一个是芮国器本人是官员,正赶上大潮期,他知道此时容易出事,就让儿子来救人。显然,叶岳是士大夫家庭,后面也证明了(侍兄);国子监祭酒,等同于现在最高学府的校长,或是现在的教育部部长,芮国器是有记载的历史人物。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39-从《夷坚志》看宋人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