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香菇菌株选择重大失误实例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很多农户出身的技术人物,在菌株选择方面的基本想法是:高产、优质、快速出菇,不会爆发出菇。想法只是要求,要求无所谓对错,只是有不切实际的问题,所以这样的要求就永远得不到解决。
现在最热闹的事情莫过于扶贫,扶贫之下催动的大跃进,是根本缺乏基础条件的,所以许多项目失败,而我们今天讲的这个例子,也是同样由于半桶水咣当的“根据我的经验”模式下的扯淡玩意。不过,别人的扯淡,最好的结局是警醒后来人,顺便给我们的生活添点笑料,否则那么多钱打水漂,就很不值得了。
话说所有的政府参与了的工作,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以下问题:
1、要求脱离实际;
2、不讲科学与市场规律;
3、喊的快,做的慢;
4、形式主义效率高,实际工作效率低。
5、喜欢配合吹牛的奴才,不喜欢实事求是的人才;
6、看重效果实际的人下课;
7、没有人敢说真话。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句话就特别显得有道理,那就是计划不如变化快。
话说某公司计划趁扶贫的东风,大干快上,要做成若干个第一,所以俺也就有机会作为行业里的略有影响者之一,参与其中。不过由于俺是出名的反调分子,所以项目中是有人爱有人恨。爱的是我比较务实会帮助他们降低风险,这是投资者,但还有一种爱,是因为我的名誉,说话比较靠谱,能够给不支持项目的意见一定的对抗。说实话,其实俺一直并不赞成这个项目,无奈主持工作的给俺说能够达到某些我不太相信的目标(当然是说能够到手多少支持款),所以觉得折腾一下也许有机会,但我一再指出,搞栽培是基本上无利可图的,核心是搞加工,利用栽培拿地,利用加工盈利,理论上说还是行得通的。
废话少说,先是谈判很久,接下来是施工很慢很臭,所以,要完成秋季开始出菇(旅游的好季节,方便参观,这是政府的要求),就有点不可能了。但该公司的行政最高领导是第四条前面一工作的高手,而技术负责人是第五条里的前一工作的受益人兼“土专家”。总而言之,杯具的很,该公司的遭遇是上述几条他们都占齐了。
在政府这个要求前面,他们有没有合计一下我不知道,但肯定没跟我商量,选择了据说是0912和212这两个短菌龄菌株,因为他很可能是点日子算时间得出的结果。土专家们的常态就是,只懂算术不懂数学,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考量。等我到场的时候,计划的菌棒生产都快结束了,没有办法改变现实了,那就看看能不能改变未来。
我本来还打算将错就错看看能不能把这批菌棒处理好,这需要出菇棚的配合,但后来发现我的计划也跟不上变化了,看着几乎就要完工的棚子,就是无法投入使用。
我离开的时候,没有人和我告别,因为我已经很烦人了,爱已成恨了。我和几位不轻不重的人物说了一下我的预言:九月会是一个手忙脚乱的季节。果不其然,刺孔翻堆不能进棚,憋袋菇大量涌现,这些天土专家估计要愁死了,菌业头号乌鸦嘴又不幸而言中了。
遥想当初人家还爱我的时候,我说过,一个公司做菌棒要盈利,最好卖白棒,转色留给菇农做,这样出棒的时候不容易因为震动人为催蕾。但被“土专家”否决,因为“土专家”借口要“照顾家乡菇农的技术水平不足这个问题”,我也是醉了,自己还半桶水,居然要照顾别人,不知道到底是出菇管理难指导还是转色管理难指导,如果转色管理都指导不了,又谈什么出菇指导?
后来我才知道,建设是很有猫腻的内容,而卖白棒的话,培养室的需求量将是卖转色棒的一半不到,我的意见,相当于降低建设投资,所以是不受欢迎的。
如果卖白棒,虽然要多一道指导转色工作的程序,但减少了翻堆工作,总工作量只会降低不会增加,而且菌棒如果在菇棚直接上架转色,一方面会质量更好,另一方面就是比较不容易爆发出菇。卖白棒的另一个好处是:指导转色的工作通常两年后就不需要了,因为那玩意还是比较简单,容易掌握。无需指导后相当于菌棒成本下降不少了。
设计卖白棒的套路,基本上只要卡准季节气候,无所谓菌株的后熟快慢。但现在我们这位土专家在外部销售无门,自己场地没搞好的基本面之下,毫无余地的选择了短菌龄菌株,神仙也救不了他了。
去年我写《阜平十篇》(点击可进入,与此有关的内容是第六篇)的时候,就谈到了品种问题,这地方虽然不是北方,但气候却很类似,所以因为都是扶贫,结果都很阜平。
好了,现在就看我们的土专家怎么解决这个难题,估计又是交学费了。我不知道这家公司有计划给土专家准备多少学费,据我了解,明明白白的交出去的学费已经200万以上了。
例子讲完了,讲几句总结。如果你是搞工厂化制棒就地销售,无论如何,第一年不要使用短菌龄菌株,因为那是完全没有什么时间余裕的,只要略有差池,问题就不可避免。除非你是一切已经就绪,那就可以根据供应的顺序,先做长菌龄菌株,次做中等菌龄菌株,后做短菌龄菌株,这样合理搭配,同步上架出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