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深州庙
早些年,一个县城每一年举办的物资交流大会很是热闹。
我们饶阳敢这样的大会叫起庙,去会上叫做赶庙。
那个时候,村里的商店少,集市也不多,主要也是没有热闹看,庄稼人一年到头在地里钻扭,实在想看个稀罕,而庙会除了买卖兴荣,人欢马叫外,还主要是能看到外地来的马戏团,歌舞和戏曲表演等等热闹。
那个时候,一到秋末冬初,地里的庄稼收获差不多了,人们所剩下的活就是摘棉花,这个时候,男女老少的心里便开始痒痒的,四处打听着多咱起庙。
我们虽然属饶阳,可是,我们村离着深州近,主要是赶深州庙。
庙还没有起,人们在棉花地里已经嚷嚷开了,说庙会上买什么,孩子们喜欢吃食,大人们要盘算着卖了棉花买个缝纫机,自行车等等,出嫁的姑娘便想着去看看家具·····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打算,一个时代的要求也不一样。
我十几岁的时候,骑车去赶庙,先是土路,一到北午村,就上道了,人们出行的工具几年一个变化,原先是骑车子,走着,后来是拖拉机,三马车,摩托车,再后来是公交车一趟趟的早晚接送,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骑自行车的,骑摩托的,骑电动车的,开拖拉机的,一大早就起来了,公路上,土道上,车流人流汇成了河,特别是一到星期天,加上很多学生,更是人流如海,熙熙攘攘,场面很是壮观,到了城里,摩肩接踵的,走路都有些困难,各色杂技、歌舞、魔术竞相上场,声震于天。
我兜里钱少,主要就是在集上瞎转悠,看卖东西的,一个个的摊位,卖吃食的,卖衣服的,卖日用品的,卖玩具的,排起了长龙,走不到头,望不到边,都是人,都是商品,说的,叫的,喊的,闹的,孩子哭的,闺女们笑的,一个个顶棚就是一方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
到了晌午,各个饭棚爆满,有时候吃个饭要等上一个钟头,人们也顾不上风刮尘扬,能找到一个座位就烧高香了,能吃上一顿饭就谢天谢地了。
我有时候看看跑马戏,有时候看场歌舞,有时候就是看看人。
但是,因为那个时候,人们收入不高,看着庙会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也只能看看而已,所以回到家就有一去欢、回来蔫,钻进被窝里就思冤的想法。
现在呢,村里的集市多了,城里的商品也多了,特别是进城,各种车辆都有,热闹也有,现在的人们已经不稀罕什么庙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