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未来,兴旺不兴旺,要看亲人;发达不发达,要看生人

文章:对外人特别文明礼貌,对家人特别简单粗暴,值得反省啊

谈到“一致性”这个话题,我们已经讲了言行的一致性,前后的一致性。

今天我们要讲内外的一致性。什么是内呢?就是家里人。什么是外呢?就是陌生人。

首先,我想到了以前在报纸上看过的一个报道:有一个贪官腰缠万贯、挥金如土、纸醉金迷。但是,他在老家的父母却过着特别贫困的生活。

在某些影视作品里会有这样的情节,这种事在现实生活中我也看到过。一个小有成就的企业家,生意虽说不大不小,但是,用我们平常的老百姓的眼光来看,那也是非常有钱了,但是,他老家父母的生活还是很艰难。

我第一次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内心受到的冲击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叫做触目惊心!但是,当事人振振有词“哥们兄弟一共四个,该我做的我都已经做到了。”而且,他夫人关于这个问题说辞更多,说法也更加振振有词。不过对于我来说,他讲的越是振振有词,我这心里这种感受越是不舒服。

有趣的事情就出现了,你看他对父母这么冷淡吧,但是,单位的员对它的感觉还不错,说这老板还行,对大家还都挺热乎的,逢年过节大家还能收到他的红包。

这种情况挺有趣,对外人很火热,很温暖,但是,对家里人很冷淡,很绝情,相信大家在生活当中也会遇到这样的人。

对这样的人,我们往往有一句评价叫“清官难断家务事。”

谁家都有一点家务上的烦恼,哥们兄弟的事很难说清,但是,大家仔细想一想,这哥们兄弟的事、家里的事,真的很难说清吗?

记得听过这样一个版本的故事,说一小伙子跟父母吵架,一气之下离家出走,结果有一天贫病交加,下着大雨就病倒在一个陌生的村庄里边,有个老者就把他给救了,柴房里铺上稻草给他熬了姜汤,又给他拿来了干净的衣服。这小伙子特别地感动,就和这老者说,你救了我的命,以后我愿意服侍您,我愿意照顾您,我给您当儿子。

等他说完自己的经历以后,老者跺着脚,点着他的鼻子说:你糊涂!你想一想,你的爹妈给了你生命,给了你生活,二十多年,一心一意照顾你,因为一时言语的冲突,你就把他扔到一边就不要了,就不管了,我一个陌生人就给你点干草,给你件干衣服,给你一碗姜水你就要认我做爹,就要照顾我一辈子,你这小伙子,你这不是糊涂吗?你这不是没脑子吗?

我觉得这个例子说的就特别透彻。

我们的现代人有一个特别要命的误区:外人的小恩小惠我们都记得,家里人的大恩大德,我们往往容易忘记。用文明礼貌的方式对待陌生人,用最随意粗鲁的方式对待家里人。对最不重要的人,我们采取了最文明礼貌的方式,对最重要的人,我们却采取了最野蛮粗暴的方式。这一点确实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大家想一想连亲爹亲妈都不在乎的人,他能向陌生人献爱心,现在你能给他带来好处,他当然朝你微笑。将来一旦有点利益纠纷,那抡起棒子就要命啊!这种冷酷的人,我们恐怕要远远的躲开他。

所以,老辈人讲要跟一个人打交道,要跟一个人交朋友,先看看他怎么对待家里人。连亲兄弟都算计的人,他能和陌生人合作吗?连自己亲爹亲妈都不在乎的人,他能照顾外人吗?连自家人都能下狠手,你说如果是外人,他得多么冷酷无情。天边事我们看不到,身边事我们看在眼里,通过身边事我们可以推断天边事,通过眼前事我们可以推断将来事。所以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有一个相关的判断,就是:忠臣必是孝子,孝子必定忠诚。“忠和孝”往往是一体的,他爱家了就爱国,这个行为模式是有一致性的。虽然不是因果关系,但是,有强的相关关系,所以,通过分析家庭关系,我们真的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团队行为,对家里人的态度体现了一个人的德行。

还有一种人就是对家里人特别热乎,但是,对外边的人就比较冷酷。这样的例子我们也是经常遇到的。有一天我参加一个聚会,给家里的老爷子过生日,子女们在一起又是敬酒,又是唱歌,喜气洋洋、其乐融融、爱心无限的。这挺好的事吧,结果上菜的时候因为一点儿小的碰撞,这家里的小伙子和那服务员就不依不饶闹起来了,而且你一个大小伙子,人家一个打工的小女孩,你犯得上为那么点事跟她不依不饶吗?这么喜庆的场合,你那么大呼小叫的,他实际上是打自己的脸啊!

同时我也听过这样的话。有一个年轻人语气坚决地说:这个世界上跟我有血缘关系的人,我就认真对待,跟我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他们爱怎么样怎么样,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就照顾那个跟我有血缘关系的,那没有血缘关系的,别找我,我谁也不管。其实这样的人也挺可怕的。因为他的爱心和责任感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说了这么多,我做一句话的总结:对家人的态度体现了德行,对外人的态度体现了教养。我们身边有些人就是有教养,但是没有德行,这种人可以定位为伪君子或假善人。还有一种人是我们认为真正的君子,就是教养和德行要平衡,既要善待家里人,也要善待外人,这是一个内外平衡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在对家人的态度和对外人的态度上出现了巨大的反差,呈现出一冷一热冰火两重天的样子,那么这个人不是教养上面有问题,那就是德行上面有问题。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也得敬而远之,把他清理出自己的朋友圈。

而且我看到资料上记载了希特勒一边签署命令屠杀了上百万的犹太人,另一边却对自己的宠物小狗特别有热情,特别有爱心。对自家的小狗都有那样的关心和温暖,对待那几百万的人却那样的残忍和血腥,这样巨大的反差确实能证明此人他就是个恶魔,这就是内外的一致性给我们带来的一个准确的判断。

一个人未来的事业兴旺不兴旺看什么?

我们要讲一讲三国里边刘备的夫人,在三国里边,刘备有名有姓的夫人,有四位:甘夫人,糜夫人,孙夫人,吴夫人。今天我们单单就讲这个甘夫人。一提到三国里边的美女,大家可能想到的是大乔小乔铜雀春深锁二乔,可能想到了洛神甄氏,想到了王昭君,最容易想到的是凤仪亭吕布戏貂蝉,包括曹操的卞皇后也很美。另外,特殊提一个人,就是刘备的夫人甘夫人。刘备这个人呢,走桃花运,艳福不浅。

按着《拾遗记》的记载,甘夫人生在贫寒人家,但是很小的时候,有相士给她看相,说以后必然大富大贵。等她长到十七八岁的时候,《拾遗记》上说,“玉质柔肌,态媚容冶” ,意思是说皮肤细腻,就像玉一样洁白温润,估计满满的胶原蛋白,而且姿态柔美,容貌艳丽。

那时候刘备已经40多岁,而且之前已经失去几位夫人了,这老司机一眼就相中了甘夫人,就把她纳为妾室。如果你问三国里边这些美女谁最美丽,那春兰秋菊各有所常。不过你要说这些美女里边谁皮肤最好,肯定是甘夫人,那是可以给很多化妆品做形象代言的呀!

“先主召入绡帐中,于户外望者,如月下聚雪”,说甘夫人在半透明的绡账里边跟先主对坐,当然那肯定穿得很简单的服饰。“户外望者”,偷偷把眼的人不少。远远望去,甘夫人坐在绡帐中,就像那月下雪人一样晶莹洁白,这太美了!所以刘备非常宠爱甘夫人。那甘夫人也给刘备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后主刘禅。

当时刘备正在小沛做豫州刺史,有人给他进献了一个宝贝,高三尺左右的一个玉人,这个玉人自然也是晶莹剔透的。刘备白天讲说军谋,议论天下大事,晚上这边抱着甘夫人,这边抱着玉人。他经常把甘夫人跟着玉人对比,有时候都分不清谁是谁,皮肤都非常好,非常细腻。不过,甘夫人给刘备提建议说,你看《春秋》里面写子罕不以玉为宝,千古流传,现在天下纷争,北边有曹操,南边有孙传,旁边还有吕布,您不应该玩物丧志,整天抱着这个玉人呐,应该集中精力干大事才行。刘备赞叹说你说得很好,就把这玉人给撤掉了。

所以大家看后来的人要画三国人物谱的时候,画甘夫人会画一个美女,眼前再搁一个小小的玉人,其实指的就是这个典故。由于甘夫人不光人长得美丽,而且能够给刘备提出正确的建议,周围的人都赞叹,说她真是个神智妇人,神明智慧的妇人。后来甘夫人没等入川就去世了,没有看到革命事业成功。不过母以子贵,等刘禅当了皇帝以后,就尊甘夫人为皇后,而且把她跟刘备合葬,享受了很高的荣誉。

我们要看一个人的事业是否会兴旺,就要看他亲密接触这个圈子里边,大家都谈些什么。如果跟亲密接触的这些人在一起的时候,能与善言谈正道心怀天下,那么他的事业就要兴旺了。如果跟这些人一天到晚聊的是声色犬马吃喝玩乐家长里短,那么他的事业有可能就要衰落了。

你看人家刘备,事业繁荣昌盛的标志,就是连身边的漂亮姑娘都能聊《春秋》《左传》,这能不繁荣吗!你再看看有些人,特别是很多二代三代的企业家,办公会上的董事经理,都只会讲香车美宅,三里屯高尔夫,你说这事业能不衰落吗?

所以,兴旺不兴旺,要看亲人;发达不发达,要看生人。那看生人应该怎么看呢?

一个人未来的事业兴旺不兴旺看什么?

评价一个人做事情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考虑,第一,眼前所做的事情越来越好,这用一个词形容是兴旺;第二,领域越来越宽,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个用一个词形容是发达。做个比喻,前者指的是你有一棵苹果树,你把它浇灌得很好,这棵树硕果累累;后者是指除了苹果树,后来你又有了柿子李子梨桂圆龙眼荔枝,都长势很好,硕果累累。

看一个人的兴旺程度,我们要看他跟亲近的人怎么相处;看一个人发达的程度,要看他跟陌生的人怎么相处。

在《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刘备的故乡涿州,是一个贸易集散地。有两个贩马的商人,一个叫张世平,一个叫苏双。这两个人的生意做得特别大,他们把中原的丝绸茶叶贩卖到北地,然后把北地的马匹再贩入中原,坐拥着亿万家财。他们在涿州跟刘备接触之后,对刘备大为赞赏,就拿出金银珠宝马匹物资来资助刘备。刘备靠着这个赞助,拉起了第一支队伍,刘备先做了平原令,后来做了平原相。

《魏书》中写了30个字,“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这大概说了三个层面的问题,首先,刘备在做地方官的时候,对外抵御这些盗寇的入侵,对内,发展生产,改善民生,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第二层意思是说,刘备礼贤下士,对手下的士人学子都能够尊重有佳,十分关心他们;第三层意思是说,刘备的这种勤政爱民礼贤下士的名声广为传播,影响力非常大,所以来投奔他的人非常多,给他支持的人非常多。

说到这里,大家大概明白刘备基本的做法了,就是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同时,给人以尊重给人以关怀,围绕需求做文章,抓住人才求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刘备遇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事件,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核心。平原这个地方,有一个势力非常强大的大财主,他叫刘平。这个人看刘备非常不顺眼,他就雇了一个刺客来刺杀刘备。大家想一想,有钱雇刺客,说明势力很大,敢于刺杀地方官,说明有黑社会性质。

刺客来见刘备,刘备毫不知情。当时刘备对来拜访自己的人,不管是下级官僚还是普通百姓,都是非常热情接待的,所以对这个刺客也不例外,待之甚厚。这个抱着杀人目的的刺客居然现场就被刘备感动了,这是双方第一次见面,他立刻感觉到刘备这个人了不起,于是他把受人雇佣来自杀刘备这件事和盘托出,向刘备坦白了,自首了。刘备也没有跟他计较,了解了这个事情之后,又放刺客走了。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基本规律,刘备能做到这一点,所以他的事业发达程度,那就可想而知了。

在分析如何跟生人打交道这件事上,有三个要点要把握:

第一,在互相不了解、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是高姿态还是低姿态?刘备选择了低姿态;

第二,在以前没有交往的背景下,是以自己的需求为核心,还是关心对方的需求?刘备选择的是关心对方的需求;

第三,在未来发展不确定的情况下,跟人交往的时候是挑挑拣拣,特别挑剔还是宽容大度友好相处?刘备选择的是宽容大度,友好相处。

如果能做到上述三点,那么这个人即使眼前的事业比较小,领域比较窄,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也会蒸蒸日上,一片发达光明的前景。刘备身上呈现的这个规律,我们可以借鉴一下,用来评价和预测身边的一些人和一些事。

趙玉平博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