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田: 母亲生活的艺术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我时常想起童年的小书包,那是七十年代初期,我上小学时天天背着的小书包。小书包呈草绿色,上面配有红心和红麦穗。常有大人问我“哪里买的小书包,又结实又好看”。我回答:“我妈做的”,母亲把一双白色帆布手套染成草绿色,沿着手指缝拆线展开,正好呈16开本大,然后用红布剪成麦穗和红心,补住手指缝,缝上背带,小书包就做成了。当时我国处于困难时期,大多数同学的母亲为买书包发愁时,我的母亲没花一分钱和一寸布票,就让我们姐弟四人背上了漂亮的小书包。
帆布手套是母亲在旗下营沙石厂打工时领取的。沙石厂无固定厂房,哪里有石头就在哪里干活。课余时间我们经常帮母亲打石子,从河槽边捡起鹅卵石,用盆端到母亲身旁,母亲坐在冰凉的石头堆上,用打石锤打击成4-6cm间方。(打石锤——是母亲用麻、胶和钒将纺锤状的铁郎头安置在两片并排的竹条上,而制成的一把头不易掉,柄不会断,既轻便又有弹性且打击力强的专门打石子的竹柄铁锤)
体重只有八十多斤,身高仅一米四的母亲凭着技巧、恒心及耐久力,每天能打一马车石子,这比壮年男子打得都多。当时,一马车石子可卖三元钱,母亲每月能挣八九十元。不管风吹日晒、数九寒天、雪封大地,母亲总是持之以恒。常常看到在方圆五公里的田野里只有母亲一个人坐在那里打石子,那咚咚的有节奏的击石声响彻四野。母亲近十年打的石子能堆成一座小山,至今在包兰铁路的枕木下还留有母亲打成的石子。
当时月薪只有42元5角的父亲在内蒙古卓资县大榆树工作,家庭重担落在母亲身上。一年四季,母亲早晨给我们做好午饭,匆匆去打石子。天黑收工后,母亲烧一锅开水烫烫开裂的双手,急忙做饭。饭后姐弟四人围坐在小炕桌前,大姐把手教弟弟写字,二姐读“愚公移山”,我照着被子上的图案画喜雀登梅。
母亲常常为我们做针线到深夜。全家的衣服都由母亲缝纫,做新改旧,染色翻里,缝补洗烫,花很少的钱就可把我们穿扮得整齐、干净并好看。母亲做鞋不需花一分钱,捡一双旧塑料鞋底,按我们脚的大小裁好,把钢锯条烧红,烫化塑料,粘上鞋根,缝上鞋帮,这样一双白底黑条绒面的鞋就做成了。条绒布是母亲帮别人裁剪衣服时人家送的。母亲是街坊上有名的“好针线”。邻居们都请母亲缝纫衣服。那年头帮人做衣服不能收钱,否则会有人揭发“资本主义尾巴”。邻居只好送来莜面,端来黄米。母亲很要强,会理财,从不借钱,日子过得有条有理、有吃有喝,那时就已有了不少存款。
当中华民族处于困难时期,没有正式工作的母亲通过勤劳智慧,管理、经营了一个不贫困的家庭。改革开放初,父亲调回旗下营商业单位工作,开始租赁承包柜台。后来有了自家的商店,母亲很会算帐,帮父亲把商店经营得很好。那时银行存款利息很高,母亲玩起了“储蓄经营”。时常关注银行利率涨幅,力争以最大的利滚最大的利,经过几年苦心经营,硬把家里的存款翻了近一番。
母亲还很重视子女的学习与教育。恢复高考后,我刚读初一,母亲天天鼓励我们一定要考大学,常讲:外祖父家祖辈出了多少秀才的故事。80年代中期,我和弟弟相继考入名牌大学。当同时供我俩上大学时,母亲丝毫不觉得经济紧张。
母亲是热情的、善良的、始终微笑的,与邻里能和睦相处五十年。当地有一种习俗:娶回新媳妇时,需由一“全人”陪伴,所谓“全人”即:有双儿、双女、双父母,夫妻双双。直到母亲60岁,外祖父去世时,母亲一直扮演这一吉祥的角色。母亲教育我们要重视亲戚,孝敬老人,常讲:“房檐水滴到底,你不孝顺我奶奶,我不孝顺你”,并常告诫我们:俩口子吵架,千万不能动手,只要有第一次动手,以后就习惯动手了!
父亲当年患有老年病,母亲几年如一日精心照料,做饭、喂药、洗脚、搀扶,从不间断,从不烦躁,从不表功。她的顽强、智慧、耐劳、谦逊之品行不得不令儿女敬佩,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了儿女。
我们常回家看看。母亲总是唠叨:花钱不要大手,见了老人喊大娘,以免让人说:“你上大学了,变得眼儿高了”,不要说自己的孩子好看,让人家笑话;衣服开线了吗?脱下来,妈给你缝缝;有鞋垫吗?妈给你又做了一双;城里土豆贵,从家里拿点吧……
今年母亲八十四岁了,身体很健康,依然忙前忙后坐不住,习惯于手里有活干,没活好像很难受,总要找点活干,她还在用四十年前曾用过的钉着钉子眼的铁皮,手工磨制土豆粉,春节我们回去吃的粉条,就是母亲用自己亲手磨制出的粉面又亲手制做而成的。在城里买楼房,我们选择了一楼并带着一个十平方米的小院。在小院里,母亲种满了各种蔬菜,施肥、浇地、採摘,洒下了汗水,收获着喜悦!
每次回到母亲家,面对五十岁的儿子,母亲的眼神中依然凝结对小孩一样的关爱!“就在妈家吃饭吧,想吃啥?妈给你做”,不一会,母亲把饭一盘一碗地端到五十岁儿子的面前,没等吃饭,就又把一勺饭菜按在碗里,并说:“大后生家多吃点”。
躺到母亲的大炕上,我感觉到温馨踏实。我深思:倘若没有母亲,这家就没了风水。母亲是家庭的脊梁,可母亲从不夸耀自己。她认定生活本是这样的,心态始终是平和的;她与家庭是和谐的;她与社会是和谐的;她从容、自然、健康而又艺术地生活着,因而她是幸福的。是的,恰恰是她深深理解和把握了生活的真谛,而她只读过三年书。
作者简介
王利田,男,内蒙古卓资县旗下营人,1988年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后,在山西地质中等专业学校任教五年,1993年入西北大学城市资源系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2000年回呼和浩特市自主创业,建立公司,涉猎文化产业,精于博物馆的设计制作,同时担任总经理、工程总指挥、总设计、总编辑、总撰稿之职,常撰写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多次编辑出版书籍与光盘,多次在报刊上发表散文与诗歌,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被收入书刊。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我与10W+之间只差您的一个转发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