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子》卷24兵令下诗解1前后相保将卒相连

《尉缭子》卷24兵令下诗解1前后相保将卒相连

题文诗:
去大军为,前御备者,边县列候,相去五里,

各占要地.闻大军为,前御之备,战则禁行,

所以安内.内卒出戍,令将吏授,旗鼓戈甲.

发日将吏,出县封界,坐后戍法.兵戍一岁,

而,不候代者,法比亡军.父母妻子,

知之同罪;弗知赦之.卒后将吏,至大将所,

延迟一日,父母妻子,同罪.逃归,

至家一日,父母妻子,弗捕执及,不言同罪.

诸战而亡,其将吏者,将吏弃卒,独北尽斩.

前吏也者,弃卒而北,后吏斩之,夺其卒赏.

军无功者,三岁.吏卒相连,将吏互保.

三军大战,若大将死,从吏五百,以上不能,

死敌者斩;大将左右,近卒,中皆斩,

余士卒,有军功者,一级;无军功者,

三岁.战亡伍人,伍人战死,不得其尸,

同伍之人,尽夺其功,得其尸则,罪皆赦也.

【原文】

诸去大军为前御之备者,边县列候,相去三、五里。 闻大军为前御之备,战则皆禁行,所以安内也。

内卒出戍,令将吏授旗鼓戈甲。发日,后将吏及出县封界者,以坐后戍法。兵戍边一岁,遂亡不候代者,法比亡军。父母妻子知之,与同罪;弗知,赦之。卒后将吏而至大将所一日,父母妻子 尽同罪。卒逃归至家一日,父母妻子弗捕执及不言,亦同罪。

诸战而亡其将吏者,及将吏弃卒独北者,尽斩之。前吏弃其卒而北,后吏能斩之而夺其卒者,赏。军无功者,戍三岁。

三军大战,若大将死,而从吏五百人以上不能死敌者斩,大将左右近卒在陈中者皆斩,余士卒有军功者夺一级 ,无军功者戍三岁。战亡伍人,及伍人战死不得其尸,同伍尽夺其功,得其尸,罪皆赦。

【译文】

在主力前方担任警戒的,是边境上的地方部队,他们在彼此相距三至五里的地方,[各自占领要点。]一听到主力出动,就立即做好戒备措施。战时,边境一律要禁止通行,这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的缘故。

内陆士兵去守卫边疆时,应使将吏发给旗鼓戈甲。到了出发的日期,如有士兵在将吏之后离开县界的,应以后期出境论罪。士兵守卫边疆一年,而不等到接替的人到来就擅自离开的,应同逃兵一样治罪,父母妻子知道情况的,与犯人同罪,不知道情况的,免罪。

士兵在将吏之后一日至大将处所报到的,父母妻子都与他同罪。士兵逃亡到家已过一日,父母妻子既不拘捕又不报告的,也与他同罪。

凡是在战斗中,士兵擅自脱离将吏的,以及将吏抛弃所属部队自逃跑的,都应处死。
前方的将吏抛弃他所属部队逃跑的,后方的将吏能杀掉他,并把他的部队收容在一起的有赏。

在战斗中没有立功的,罚戊守边疆三年。
     三军大战,如果大将战死,其部下凡是带领五百人以上的将吏,没有与敌死战的都处死,大将左右的亲兵凡当时在阵中的,都一律死,其余士兵有军功的降一级,没有军功的罚戍边三年。

战斗时伍内有逃亡的人,以及伍内有人战死而不能夺回他的尸体的,同伍的人都要剥夺军功,能够收回死者尸体的,都赦免其罪。

(0)

相关推荐

  • 东汉时期最强猛将,一生征战200多次,董卓敬佩,贾诩感恩

    在我们华夏九州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匈奴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因为纵观历朝历代,中原和匈奴.匈奴后裔的战争从未停止过,早在春秋时期,匈奴人就多次骚扰中原边境的赵国.燕国居民,一直到西汉汉武帝时期,大汉经 ...

  • 本色是文人

    本色是文人 创建湘军,并统领这支军队打败太平军的曾国藩,在近代中国,以军功彪炳史册,且大为激发湖南人从军打仗的热情,以至后来中国"无湘不成军".鉴于此,称曾氏为军事家应不过分,但这 ...

  • 《光武中兴》之二十八:马援身死遭陷

    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三月,马援大军到临乡,打败蛮兵,斩杀.俘获二千多人. 当初,马援生病,虎贲中郎将梁松去看望他,到床前参拜,马援没有答谢.梁松走后,儿子们问他说:"梁松是皇帝的女婿, ...

  • 《尉缭子》卷24兵令下诗解2止逃将威令明赏信

    <尉缭子>卷24兵令下诗解2止逃将威令明赏信 题文诗: 军之利害,在国名实.今名在官,而实在家, 官不得实,家不得名.聚卒为军,有名无实, 外不御敌,内不守国,军以不给,将以夺威. 卒逃归 ...

  • 《尉缭子》卷22兵教下诗解1十二胜道兵有五致

    <尉缭子>卷22兵教下诗解1十二胜道兵有五致 题文诗: 臣闻人君,有必胜道,并兼广大,一其制度, 威加天下.有十二焉:一曰连刑,同罪保伍; 二曰地禁,禁止行道,以网外奸;三曰全军, 甲首相 ...

  • 《尉缭子》卷22兵教下诗解2审权计去攻围因情

    题文诗:周武王问,太公望曰:吾欲少间,极用人要. 太公对曰:赏之如山,罚之如溪.太上无过, 其次补过,正罚使人,无得私语.诸罚而请, 不罚者死,诸赏而请,不赏者死.伐人之国, 必因其变.示之财政,以观 ...

  • 《尉缭子》卷23兵令上诗解武表文里称将于敌

    题文诗: 兵者凶器;争者逆德.事必有本,王者伐暴, 本仁义焉.战国诸侯,则以立威,抗敌相图, 不能废兵.兵者二道,以武为植,以文为种. 武表文里.能审二者,知胜败矣.文道所以, 明视利害,辨别安危;武 ...

  • 《尉缭子》卷21兵教上诗解2正罚明赏兵自从令

    题文诗: 伍长教成,合之什长.什长教成,合之卒长. 卒长教成,合之伯长.伯长教成,合之兵尉. 兵尉教成,合之裨将.裨将教成,合之大将. 大将教之,陈于中野,置大表三,百步而一. 既陈去表,百步而决,百 ...

  • 《尉缭子》卷21兵教上诗解1伍至裨将教犯同罪

    <尉缭子>卷21兵教上诗解1伍至裨将教犯同罪 题文诗: 兵之教令,分营居陈,有非令而,进退也者, 加犯教罪.前行也者,前行教之;后行也者, 后行教之;左行也者,左行教之;右行也者, 右行教 ...

  •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22保民利真情必胜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22保民利真情必胜 题文诗: 凡国有难,君召将曰:社稷之命,即在将军, 今国有难,请子将应.将军受命,祝史太卜, 斋宿三日,后之太庙,占以灵龟,占卜吉日, 以受鼓 ...

  •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21能实民气待敌之虚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21能实民气待敌之虚 题文诗: 夫将者必,独见独知.独见见人,所不见也, 先见之明;独知知人,所不知也,谓之至神, 至神自知,无所不知,神明真情,真情自胜, 自胜 ...

  •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20出其不意隐天地人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20出其不意隐天地人 题文诗: 用兵贵在,谋之不测,形之隐匿.出于不意, 不可设备.谋见则穷,形见则制.善用兵者, 上隐之天,下隐之地,中隐之人.隐之天者, 无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