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生:中国古代发生过两次类似文艺复兴这样的社会变革

作为明清之际启蒙运动中的一员主将,王船山先生是一位全面而又坚定的思想开拓者

王船山先生生活于明末清初,他是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和儒学文化巨子。他的思想遗产及其流芳余烈,影响着中国的近现代发展进程,也影响着东亚地区的思想文化发展。正如湖南近代的著名人士陶澍所说的:船山先生是“天下士,非一乡之士”。

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是作为一定的历史和时代条件的产儿应运而生的;任何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则往往又是作为一定的重大历史和时代转折关头的骄子因时而出的。可以说,这是历史人物产生成长和经纶世事的基本规律。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谈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曾经指出:“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还是一次为结束欧洲中世纪封建主义的旧社会旧时代,开创资本主义的新社会新时代而制造舆论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

综观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类似欧洲文艺复兴这样的社会变革,曾经发生过两次:一次发生在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它是由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上的中央王朝和地方诸侯的统治与分治相结合的国家,逐渐向建立在郡县制基础上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转变,由奴隶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是属于重大社会转型和历史转折关头;一次就是从明朝末年到清朝初年,它开启了中国从古代社会逐渐向近现代社会转变的时期,这也是属于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

古代中国的这两次社会变革时期,如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样,都曾发生过为未来新社会阶段的开创而制造舆论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都产生过当时的一批时代巨人。前者在春秋战国时期兴起过以“百家争鸣”为标志的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管仲、商鞅、老子、孔子等思想文化巨子;后者则从明代末年开始兴起过以倡导个性解放、倡导科学精神和批判君主专制为标志的思想启蒙运动,产生了徐光启、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船山等一批思想文化巨子。

明末清初开启的中国由古代社会逐渐向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程,决不是偶然的,它是由当时的历史和时代条件所决定的。这些条件,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宋明理学尤其是程朱理学,已形成对人们思想的严重束缚。这种状况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阶层的不满。到了明清之际,这种不满最终引发了对它们的激烈批判,并实现了儒学文化从理学向实学的转变。

二是以君主专制为政治核心的封建社会制度,到了明清之时已是弊端丛生。特别是由于明王朝专制统治的极度腐败,导致了满族统治者入主中原取而代之,建立了清王朝。这种政治变局在全国上下尤其是知识界,引起了极大的震惊。

三是到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已开始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实践这一新型经济活动的市民阶层及其代表人物,开始提出新的思想、政治、经济主张与要求。

四是欧洲资本主义的科学文化的东传,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和影响。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全球航路的开通,欧洲各国纷纷派出传教士和其他人士,前往世界各地尤其是东方了解情况,为寻找和扩张在世界各地的资本、商品、原料市场和建立殖民统治作准备。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一大批耶稣会士,就是从明朝末年开始先后来到了中国,他们带来了欧洲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及其一些技术成果,也带来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一些进步思想文化理念,这在当时中国的知识界引起了震动。以徐光启为代表的早期启蒙学者,深深感到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已经落在西方之后了,应该向欧洲和西方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进行学习借鉴。

以上这些历史和时代条件,相互交错并综合发生影响和作用,在明清之际引起了怎样的社会震动,形成了什么样的社会思想政治局势呢?用黄宗羲、王船山、顾炎武的话来描述,就是发生了“天崩地裂”“海徙山移”似的社会震荡,形成了“已居于不得不变之势”的社会思想政治局面。面对这种社会情势,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学者,于是开启了他们的政治反思、历史总结和推陈出新的启蒙行程。

船山先生作为明清之际的这场启蒙运动中的一员主将,无论从思维敏锐、热情勃发还是知识渊博、思想深邃来说,在启蒙诸子中都堪称一面旗帜,他是一位全面而又坚定的思想开拓者。他在参与反对清王朝统治的斗争失败以后,即回到衡阳及其周边的山区深居起来,开始了自己的一系列著述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以哲学探源、历史总结为求索基础的思想启蒙工作。

他在几十年间写就的主要著述,有《春秋稗疏》《读四书全说》《读通鉴论》等。这些著述体现了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以古鉴今;贯穿了一个核心政治思想,就是通过以古鉴今,认为今后的中国社会不应该还是君主专制的为“一姓之私”的“私天下”,而应该是为“天下生民”的“公天下”。在明末清初的历史条件下,船山先生和其他早期启蒙学者,能够认识到并鲜明地提出中国社会在变革君主专制以后,应该成为所有中国人的“公天下”,已是具有相当的民主性思想而难能可贵了。

王船山先生六个方面对当时对后来具有历史价值的思想遗产

那么,船山先生通过研究中国古代典籍,总结中国历代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留下了哪些对当时对后来具有历史价值的思想遗产呢?我想从六个方面来简略地谈些个人看法,供大家研究参考。

第一,在哲学思想方面。船山先生全面总结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了唯物主义的传统,建立了一个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其中包括本源论上的“天下一气”“天下惟器”“理依于气”的“气本论”唯物思想;包括发展观上的事物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峙”而并立,又“清浊相容”而统一,并通过“相互摩荡”的斗争而实现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思想;包括方法论上的“动以入动,不息不滞”的永不停息的“日新之化”思想;包括认识论上的“知行相资”“力行而后知之真”的唯物主义反映论思想。可以说,船山先生的哲学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的最高水平。这也为他总结历史经验、进行思想启蒙工作奠定了唯物辩证的科学思想基础。

第二,在政治思想方面。船山先生深刻认识到君主专制给国家和天下民众带来了严重危害,是在“销天下之才智,毁天下之廉隅”,“不招乱亡之祸者无有”。故认为皇权“可禅、可继、可革”,并进一步提出天下应该是为“天下生民”的“公天下”的政治思想,大声疾呼:“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他还认识到,要使天下成为“公天下”,就应该坚持以民为本,强调应以“重民”“养民”为治国理政之旨,将“公天下”的政治理想,建立在民本思想的基础上。为了“重民”和“养民”,船山先生提出在经济上应“以天下之财,供天下之用”,在政治上应“严以治吏”,“宽以养民”。这种政治思想,就成为他进行思想启蒙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第三,在经济思想方面。船山先生敏锐察觉到了以农为本的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到了明末清初发生了很大变化,一种新的经济现象随着商品经济和市场贸易的发展,在全国一些地方开始出现了。虽然他和当时其他早期启蒙者并没有认识到这种新的经济现象就是资本主义萌芽,但已看到它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在发挥重大的作用。他一方面坚持“崇本务农”思想,主张“劝民以耕”以达到“裕国而富民”;一方面主张努力发展工商业以强国力。同时,他十分重视货币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十分重视农民和商贾自主进行生产经营的经济活动。他的这些经济思想,在客观上起到了为资本主义萌芽这种新的社会生产力在中国产生和发展制造舆论的作用。

第四,在道德思想方面。船山先生通过批判宋明理学,尤其是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旧道德思想,倡导把社会道德建立在尊重人性、尊重人的欲望的正当性基础之上。他指出“存天理、灭人欲”,把天理与人欲绝对对立起来,完全否定、抹煞人性和人的欲望所包含的正当性合理性是荒谬的。他认为人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日生而成”“日非其故”“屡移而异”的;认为天理与人欲不是绝对对立的,天理就在人欲之中,“理欲合性”,“人欲即天理”,“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因此,他反对程朱理学企图抹煞一切人欲的禁欲主义,同时也反对要求取消一切社会道德规范及其约束的纵欲主义。他主张义利应该统一。“生以载义,生可贵;义以利生,生可舍”,是他对于义利关系认识的点睛之笔。船山先生的这些社会道德思想贯彻了唯物辩证思想,有力地冲破了程朱理学的旧道德框框的禁锢,为人性解放和人的个性解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第五,在教育思想方面。船山先生把教育提高到关系民族兴旺、国家强盛的高度。他认为,明王朝灭亡的深层原因之一,是文化的衰落和教育的失败,其弊端就在于学校成了科举考试的附庸和跻身官场的跳板,不重视品德的养成,不重视经世致用,不传授经世济民的思想和智慧,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无益于世”,要么热衷于辞章、心性等“置四海困穷而不言”的空谈,要么成为追逐“教以利,学以利”的鼠目寸光的俗儒。他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启发学生自悟,使之“致其知”“进之善”;教学方法应该提倡学思结合,使学生做到博学、有疑、精思、论辩,并引导学生把学到的书本知识付诸实践,使知与行统一起来,做到“相资以为用”“并进而为功”。船山先生提出的这些教育思想,意在通过改进学校和社会教育,培养出真正适时合用的人才,以利于从根本上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第六,在社会创新思想方面。船山先生在自己的研究著述中,用了很大的精力阐述和倡导与时并进的社会创新思想。他集中锋芒批判了所谓“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泥古主义和厚古薄今思想,认为这是违背社会发展历程的客观事实的,社会发展进程的事实说明总是今胜于古的。他明确指出:“祖宗之法,未可恃也”,“以古之制,治古之天下,而未可治今日者也”,“以今之宜,治今之天下,而非可必之后日者”。如果“守其故物而不能日新,虽其未消,亦槁而死”。他反复强调,一切制度和法令都应随着时代和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坚持变革创新,坚持“当革之时,行革之事”。这就是船山先生在他的著述中所概括的“趋时更新”“推故致新”“新故相推新其故”“荣枯相代而弥新”的社会创新思想,而这也体现了历史发展辩证法的精髓。

船山先生同所有历史人物一样,由于受时代、社会和认识条件的局限,也有缺点和错误。比如,他同情和肯定受苦民众进行反抗的合理性,但又反对民众的反抗斗争,主张进行压制。但船山先生的思想遗产对鸦片战争以后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对外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解决民族独立问题;对内变革封建专制制度,解决民主民权民生问题,起到了开立先声的先导作用。

船山先生不独在中国留下了影响深远的思想足印,而且在东亚和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留下了其思想的雪泥鸿爪。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俄罗斯、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一批批研究者,长期以来都在致力于研究王船山的事迹和学说。韩国的成均馆大学还专门设立了王船山的研究中心。总之,船山先生的思想影响,如同远空的一颗星辰,辉耀于国际社会的文化思想之园。

(作者为国际儒学联合会会长、原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

原标题为《“天下士,非一乡之士”》


(0)

相关推荐

  • 中国近世千年思想家(自宋以来)

    原创:文章首发于牛虻公众号 历史上有一类人总是受到后人尊敬的,他们或对现实进行无情的批判,他们或提出超出时代的思想,照亮了社会前进的步伐.他们的思想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照耀着人类前进的步伐. 在中国历 ...

  • 程朱理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在中国历史上的好坏说

    程朱理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在中国历史上的好坏说. 昨天我介绍了儒家圣贤王阳明,王阳明在他的心学思想中明确反驳了"格物致知"的程朱理学思想,他认为知行合一才是 ...

  • 王夫之的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何种影响?

    ​王夫之(1619-1692年)明末清初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衡阳市人,字而农,号姜斋:中年称"一瓠道人""更名壶",晚年仍用旧名.因隐居衡阳 ...

  • 心学的社会意义在哪里?

    阳明先生的学说脱胎于程朱理学,对于朱老师很多观点进行了修正,试图在最大的程度上解决程朱理学存在的问题,但是面对当时 "存天理.灭人欲"的主流观点,王老师的学说更像是学术上的异端,但 ...

  • 【奇文】中国古代四篇千古奇文

    中国"四大千古奇文"或为处事之至理,或为劝世之良言.虽越千古,如今读来,仍是朗朗上口,其状物之精.明理之深,实为不可多得的奇文. 一.<钱本草> 作者:张说 原文: 钱 ...

  • 风向突然变了,中国科技发生了两个“怪象”...

    风向突然变了,中国科技发生了两个"怪象",我们不应该选择忽视. 第一个"怪象",中国企业开始扎堆布局芯片领域.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中国涉及半导体产业的企业已经突 ...

  • 沈从文:中国古代穿衣时尚指南

    2021年07月21日 09:58:28 来源:凤凰网读书 . 沈从文的前半生和后半生都是传奇. 身为作家,青年沈从文以清澈的文笔为湘西世界写下不朽的篇章:身为学者,晚年沈从文以严谨的态度为中国古代服 ...

  • 一文理清中国古代思想

    中国古代思想史是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初中教材,新高中历史教材于各单元均有分布,且知识细节更丰富.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复习难度.为此,今天螺蛳君为大家梳理古代思想模块的主干知识线索-- 一. ...

  • 书法欣赏:滕文生书《兰亭集序》及跋

    本期刊发国际儒学联合会原会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会长滕文生日前为'中国书画五洲行'书画展专门书写的书法作品,供欣赏. 该作品包括两部分:一是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一是滕文生会长撰写的跋. ...

  • 中国古代十六两称的计算口诀

    中国古代十六两称计算口诀 此计算口诀在我国很早就已使用.从秦朝开始至新中国建立,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我国一直使用的是十六两秤.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秤都不一致,但以十三两为一斤的较多,中国南七北六 ...

  • 中国古代历史上两大傀儡皇帝,一个是秦二世,还有一个是开国皇帝

    正所谓无奇不有!中国古代历史上还真有有两位皇帝是他人的傀儡,一位是臭名昭著的秦二世,另一位还是一朝的开国君主!一般历史上有名的帝王不应该都是一些才能卓著的人吗?怎么会是他人的傀儡呢?一般只有那些碌碌无 ...

  • 文学原创•《 中国古代劳动妇女至美的赞歌》 文/郑松堂

    中国古代劳动妇女 至美的赞歌 --乐府诗<陌上桑>学习札记 文/郑松堂 乐府诗<陌上桑>是我国古代叙事诗中的一朵奇葩.诗描述的是一个采桑女子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作者运用多种 ...

  • 三国历史人物——马超(中国古代十大勇将,蜀汉五虎大将,成都武侯祠文臣廊14武将)

    马超,字孟起,扶风(今陕西兴平,)茂陵人氏.马超父亲叫马腾,大约在汉灵帝末年(180~189)与西州的边章.韩遂等共同起事(起义造反).初平三年(汉献帝的年号),马腾.韩遂率兵进军长安.当时的汉朝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