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私塾|第三届知•己之旅|碎片08
半醉:慢
今天走在草甸上想体会下慢是怎样的感觉。
我脚下踩的路,每一步我的脚掌都能感觉到:软的、实的、硬的。我走路时发出的长或短的呼吸声我也能听到。还有外界的比如小草堆上的水,脚踩一下我可以看到水能溢出来多少、山丘有些是软的、有些是硬的或者山丘之间的距离。
正是因为这些东西,我心里的感觉是,接受了太多的信息,会感觉到累,会觉得不舒服。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走快会难受,其实走得慢也会不舒服、会累,就和有时候大家常说的一句话“想太多”一样。
慢是折磨。
稻子:
A
出发点有趣,但可能是体验的过程偏短,你所描述的体验有些流于表象和直观。应该说你脚步慢了,但内心还尚未沉浸在对慢的各种体验中。
B
快、慢和累之间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可以回想前几天爬山时你分享的自我呼吸。
通常,当人们在专注和享受一件事儿的时候,累会来的晚一些,或者说累被发现的晚了。
还有两种情况是:受个人惯性影响,慢让人在刚开始时的不适应;一直没有发现进而觉得无聊和急躁的状态。以上可以回应你刚才说的慢是折磨。
C
大脑运转的慢和行为上的慢是两个概念。
接受了太多信息和想太多也是两个概念。一个是信息选择,一个是信息制造,它们都是你主动选择的。
慢不是放弃选择。
D
如何而深入的观察和发现是摆在你面前一个坎儿。
这几天老听到你用累和不累去分类,倒可以尝试描述下你对累的感知体验。
E
再延伸一下,经常听到有人说“按自己舒服的方式来”有些担心你们被误导。
空谈误人,对说者、听者来说都一样。
事实上,在社会谋生中要实现其中的内容是难的,是奢侈的。别人没有理由为你的舒服提供便利。在过程中你首先需要付出,需要能力,需要先为别人提供舒适开始。
小霞:静默
雪顶、青山、绿松它们都是处于一种相对静默的状态,但其实雪顶在融化也可能在结新的冰;青山内部也可能正在酝酿崩塌;绿松看似静止,其实每天也在生长。过河的时候有的地方水深,有的地方水浅,想到“静水流深”波动小它下面的水可能更深一些。
这几天大家都说“你要静下心来,要静下心来”,那我静下心来不一定是说我不说话,我沉默下来我就是静下心来?别人说的那种静下心来的那样一种状态?
我不是一个特别安静的人虽然我不太喜欢那种特别特别热闹的场合,我自己闲下来会收拾捣鼓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时我也并没有别人说的那种静默状态,但这对我自己本身来说,这就是一种很安静很放松的心态,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的思维可能更有创造力,或者想象力会更丰富一些。
稻子:
A
既然是静下心来,那么重点就在“心”就不一定是静默。静默是不说话,静心未必是。
很难去定义什么是“静下心来”如果描述的话就是一种从容或专注的状态吧。静心所表现的形式是多样的,由外及里的推理容易不完整。你倒可以尝试从“静不下心来”去描述“静下心来”。
B
你完全可以以你静下心来的状态展开你的感知体验。
即便没了身边的人声,自然界也并不安静,你完全可以和它互动起来。
C
在每天的徒步过程中,是要求大家散开走,不要聊天、吹牛的。目的是让大家进入各自的感知体验中去。在这里强调的是个人感知体验心境的形成,因为我们训练的是自我的切身体验。
D
一定需要明知的是,我们的感知体验并不是依赖讨论和分享得来的。分享只是让你们各自的感知体验变得更清晰和明确一些。
E
每个人节奏不同,慢慢来,一定记住人和人没有可比性。
真诚、用心就好。
F
由“心”突然想起一句常听到的口头禅“开心就好”。
这本来是一句宽慰人的话,但听者不能简单理解,不可完全当真,不可因此就降低自我要求。如果大家都没有了接受挑战和进取的意识,都不愿意接受和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这种开心就变得脆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