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行走在宽窄巷子
在成都喧嚣繁华的闹市区中,有一处“老成都”的旧址,它像一张历史的活页,告诉人们老成都人的生活方式与情趣,这就是宽窄巷子。
我去宽窄巷子是在一个飘着细雨的傍晚。到的时候灯火已经点亮,在自然的光线与灯影里,宽窄巷子有些古朴又妩媚的气息。旁边就是高楼大厦,耳边也隐约可闻忽远忽近的车流人流,然而这些都与宽窄巷子无关。只要你一踏进这幽静之地,那些高楼、那些车流就仿佛已经远去了……只有巷子里那些斑驳的老墙和碧绿的青苔,似乎在向路人讲述着这座城市的过去。
据说,宽窄巷子已经有2300年的历史了。2300年前,秦国大夫张仪筑成都城,这里曾是“少城”所在;清朝时期,这里又成为平复准噶尔叛乱的满蒙八旗子弟兵和家属的驻地,宽巷子在清朝宣统年间叫“兴仁胡同”,窄巷子叫“太平胡同”,民国后才改名为“宽窄巷子”。
步入窄巷子,青灰色的街巷,淡墨色的屋瓦,静默的酒家,无不散发出一种闲散的味道。街檐下,梧桐掩映的浓荫里,陈旧的方木桌,川西独有的黄得发亮的竹椅随处可见,茶客们或三两为伍,或独占一席,一盏清茶,两腿一翘,悠闲地叼一枚烟袋,就着一杯盖碗儿茶,或打牌,或聊天,或看报,或发呆,微风轻拂,花树摇曳,尽显幽静和惬意。
虽然细雨霏霏,还是有一拨拨打着伞、手持相机的男女成群结伙从我的身边经过。那些宅前屋后高挑的红灯笼和绽放着鲜香的花花草草,让人的心底透着一种欢悦,心里萌生出与之共同被时光凝固的痴望。 顺着巷子往里面走,有家店在卖一些五六十年代的颇具代表性的玩意。闪闪红星的徽章,毛主席语录,还有搪瓷缸子,无不显示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朝气与斗志,使人恍然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段火热的青春岁月。
窄巷子的街道稍窄,两边多是小资情调的酒吧、咖啡馆、冷饮店和艺术沙龙,借着老房子和石板路的古朴底色,各个店面突出自己个性、考究的装饰风格,整条街道洋溢着艺术、时尚的气息。坐在不同风格的酒吧里,或沉浸在浪漫的萨克斯音乐中,或听着婉转曼妙的怀旧歌曲,或观看川剧表演,或畅谈文学创作的酸甜苦辣,或分享摄影艺术的魅力……心灵在这里热烈碰撞,思绪在这里尽情放飞,痛快至极!
在窄巷子30号门旁的老墙上,还遗存着一块拴马石。高度与马的高度相当,用质地较好的红砂石雕刻而成。拴马石中间镂空一条拴马立柱,用来拴住缰绳。不知道旗人在这个拴马石上拴过多少次马啊,你看那拴马石都被缰绳磨得光溜溜的了,让人遥想起这里熙来攘往、车水马龙的往昔……
在巷子青绿紫红的气氛中,一路走,一路抬头细看各家店名。各色商家大都取个意味深长又有些风雅的名号,如:“点醉”“滴意”“子非”“荷欢”“花间”“胡里”“味典”“养云轩”“兰亭叙”“莲上莲”……有点文艺,有点小资,有点讨人欢心。宽窄巷子浓浓的古典韵味和艺术气氛让人留恋和回味。
绕回宽巷子,浓郁的咖啡香气散落在雨中,有点湿润,有点飘逸。街上两旁的建筑都不是很高,加上不很宽的街道,站在其中你会觉得自己很高大、很充实。顺着街道向一个个敞开大门的院子里望去,中式的四合院里或餐馆或茶舍,令我惊异的是一家四合院里开的竟是“星巴克”。我走进了这座独特的“星巴克”,看着坐在中式玫瑰椅、八仙桌前吃着汉堡、喝着摩卡的高鼻子蓝眼睛的老外,还有老式庭院中桂花树影下偎坐在藤椅里抱着笔记本上网的时尚一族,我恍如梦境。我也没让这梦境溜走,要了杯卡布其诺,悠然坐在院子中的石阶上,思绪飞远,真不知今朝何夕、今身何处。
挑一个不起眼的小院,走了进去,淡淡的熏香立即弥漫四周,两道平行的夹墙,两边两个花园,中间一道窄窄的青石小径,不见一个人,也没有一点声响:那一刻,自己就成了园里的一棵树,久久不愿再挪动一下脚步。
在巷子的深处,有一家由古老川西四合院民居改建而成的小旅馆——龙堂客栈,这是一个与成都同样齐名的地方。远远地就能望见客栈门口两侧的石墩狮子和长串的红灯笼,走进古色古香的龙堂客栈,客栈墙上有个很醒目的告示:“西装革履者恕不接待住宿”, 这样的“告示”让神情疲惫的背包客赚足了风光,令世界各地的背包族们找到一个年轻的、自由的精神国度。龙堂客栈顽强地拒绝着电梯等现代产物,也顽强地拒绝着西装革履。每天都有大批风尘仆仆的背包客在此聚散离合,他们匆匆的步伐踏破了老街的宁静,也为幽幽古巷注入了勃勃生气。
踏着留下岁月痕迹的青石板,和着院落里流泻出的优美旋律,行走在宽窄巷子,恍如游走在时间的长河里。古与今,古韵与时尚,梦幻般地交替呈现,让你惊喜感动,心潮澎湃。触手可及的悠闲与安逸、宁静与怀旧,足以让任何人心醉与痴迷。
于此地此刻,会一个旧友、看一处风景、喝一杯闲茶,任何一种过法都不会觉得是虚度。成都,不愧是“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她始终以一种休闲舒适的生活姿态,向人们诠释和演绎着舒缓岁月里的慢节奏生活。
“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宽窄巷子名副其实!
主编:
张宝树
执行主编:
疏勒河的红柳 毅 然
责任编辑:
晓轩 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