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昭关》为例谈京剧锣鼓的打法(一)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杨宝森《文昭关》饰伍子胥

很多朋友对京剧的锣鼓有兴趣,希望来了解它。

中国的戏曲锣鼓乐是打击乐艺术形式的高级呈现,京剧锣鼓又是戏曲锣鼓之精华。以对待文化之心来正视、玩味和研究它,当为明智之选。

下面我们就结合着《文昭关》这出传统戏的锣鼓应用,对锣鼓的打法、用法做一些具体剖析,藉此向大家介绍一些相关知识。

选择这出传统大戏为例的原因,是由于大家对它比较熟悉,是观众们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谈起来比较容易理解,好感受。

作为流派艺术的代表剧目,这出《文昭关》经过了杨宝森、杭子和、杨宝忠等前辈大师长期的舞台煅造和苦心孤诣的精妙创造,不仅在表演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锣鼓音乐的伴奏上也有很深的造诣。

杨宝忠先生操琴

全部《伍子胥》的剧目内容若只表伍家遭陷、伍员逃亡的故事,应该是从《战樊城》起,包括《长亭会》、《文昭关》、《芦中人》、《浣纱记》、《鱼肠剑》、《专诸别母》、《刺王僚》等多折。《文昭关》为其中最脍炙人口之一折。

戏的开始是[缓锣]。这是一出大文戏,虽然剧情迭宕,扣人心弦,但传统戏的锣鼓打法讲究从大局着眼,注重整体风格的统一。像全部《伍子胥》的用锣,除最后“镦底”的铜锤花脸戏《刺王僚》之外,从《文昭关》到《鱼肠剑》的老生戏部分,始终就用一块中虎音锣(音偏低一些)或低虎音锣(音偏高一些)伴奏到底,锣鼓除打法上尺寸、劲头的细致多变和用法上大、小锣锣鼓的分别安排,并不能在这一出戏里频繁地换锣。因为音调、音色的变化会带来非常敏感的效应,过多、无谓的转换会令人感到纷乱、无序,非常不利于观赏。[缓锣]也是一样,这出戏开戏时的[缓锣]在尺寸、劲头的把握上也需要注意:一、符合老生戏稳健、沉着、朴实、大方的基本特点,二、与戏一开始时的剧情发展节奏相吻合。

这出戏以[大锣圆场]或[冲头]来做[缓锣](有关[缓锣]的形式和意义在前面章节已谈过,这里不再复述),头场戏是二道幕前奉命把关的将军米南适带领四名军士的调场。[缓锣]结束,[大锣圆场]打上四军士站门,再套开一个[大锣圆场]打上米南适。[大锣归位]收住米南适念对儿“奉了平王旨,捉拿伍子胥”[大锣住头],接着通名并说明行动意图后“昭关去者”叫起锣鼓,打半个[大锣水底鱼](因二道幕前场地所限不能大走,打半个[大锣水底鱼]有个行程的表示就够了)接[大锣圆场](或直接[撤锣])米等下。从开始的[缓锣]到米南适[水底鱼]调场完,这一系列的锣鼓在打法上要注意节奏的平稳、贯穿,不紧不拖,力度适中。

接下来是[撤锣]转小锣上东皋公。东皋公曾周游列国,是一位才学满腹的名士,因不满(楚)平王无道而退隐山林。他闲居自得,悠然出场,自然是小锣打上。依东皋公的身份,他上场时前面是可以打[小锣冒子头]的(有关小锣打上时[小锣冒子头]的用法在前面也已谈过)。小锣打上的锣鼓一般是由[小锣圆场]接[小锣归位]组成,也有前面不打[[小锣圆场]而只打[小锣归位]的,这自然要视演员表演动作的简繁、快慢情况而定。如果两个锣鼓连打,而演员的动作简捷偏快,锣鼓打来就会很显局促,行话讲“伸不开腰”,听觉上也会甚感零乱。所以就不如直接打一个[小锣归位]合适。像东皋公是位持重的长者,在剧中又是次要角色,表演动作比较简约、流畅,锣鼓打法就更不宜多施色彩了。

东皋公念[引子],锣鼓照章办事:“门外青山绿水,[哆哆]黄花--[哆啰]百草风吹。”这种老的念法,似乎断句语法不尽合理,但这属于演员的念法问题,锣鼓只按打法规格在气口节奏上把握准确就行了。(也有把下句念作“黄花百草--[哆啰]任风吹。”的,虽然在断句语法上近乎合理,但又与上句“门外青山绿水”不能对仗。)

东皋公归“小座”落座后念定场诗、通名、表白,然后“看今日天气晴和,不免到山前山后游玩一番便了”叫起来唱[西皮原板]“闲来无事步从容”等四句,鼓板起[扎多乙]([龙咚大])开头。

这里锣鼓打法需要注意的是:

1、定场诗念完要打[小锣住头]然后通名,不能诗后只下一板“扎”。若打旦角、老旦在诗后下一“扎”(作为定板)是可以的,老生、小生、花脸则必须要打[小锣住头]。另外,有些戏里没有定场诗而直接通名,如《遇皇后》李后上唱[二黄三眼]叫散结束后下[小锣住头],通名“哀家李后”,有的打法这里也给一“扎”,这是没有道理的。锣鼓打法应该讲规范,尤其是对于板这个东西,用白登云先生的话说:“板是有份量的,是不能随便胡打的。”如果是作为定板,按常规在念诗或念对儿时可以打板,如这出《文昭关》里东皋公与伍子胥念的下场对儿:“正是(扎)忠臣孝子当扶助,愧杀男儿不丈夫。”这是“扎”下在念诗前面的例子;定板下在诗后的例子这出戏里也有,如后面伍子胥从下场门上念“父母冤仇恨,常挂一片心。”(扎)。所以,对于锣鼓的用法、打法规范,不仅鼓师自己要清楚,演员也应该注意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好演员不仅不会给鼓师出难题,往往还能在锣鼓的用法、打法上独具匠心,给鼓师以启发,从而产生积极的成果。反之,双方如果难以沟通,僵持不下,学术问题甚至还会引来人事危机。

2、有关东皋公所唱头段[西皮原板]胡琴入头过门的拉法。这段[西皮原板]的胡琴入头过门要按[西皮快三眼]拉,这也属传统规范,曰“三眼头子”,即每一出戏的头段[西皮原板]的入头过门都要按[西皮快三眼]拉,进入唱腔后再转[原板](这在前面章节也提到过)。

东皋公四句[西皮原板]唱至末句收腔时鼓下关门点儿,腔转散,板要顺着尾腔圆着下“扎、扎、扎、扎------”(开始进入[摇板长锤]的底鼓)接上伍子胥的幕后架子“马来”,锣鼓接起[摇板长锤]上伍子胥。这里,]摇板长锤]作为唱上锣鼓,打法必须注意要与演员身段、步法的节奏相吻合。一般的打法规格是:在头下大锣开出后,演员按节奏间歇准备,然后在接着的第一下小锣上出场,([摇板长锤]“匡七------台七------”大、小锣位是轮换更迭的)走在铙钹的颤音“七------”里面,亮住在接下来的第二下大锣位上。然后缓步前行至台口勒马止,锣鼓收。锣鼓打法应注意:一要把锣位安排得均匀有致,节奏平稳、流畅,二是要与演员的身段、步法相吻合。当然,这也要求演员动作的节奏感要强,特别是步法节奏要准确,两方面合理配合,才能圆顺、统一,好听、好看。(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京剧司鼓:关于单键一支的一点看法

    (文章来自网络) 爱好打击乐的朋友都知道,锣鼓经要打得好,必须要心中有数.然而这百十个锣鼓经,又要分大小罗,对于一个业余的爱好者谈何容易.对于一些挎板单键一支开的锣鼓点,虽然在平常用的不多,但是有些底 ...

  • 徐兰沅:胡琴过门的起头锣鼓杂谈

    倒板:有大倒板.小倒板.中速倒板之分,每种倒板都是代表着一定的情绪,因而起头锣鼓也有了区别. 西皮倒板:用<四郎探母>来谈,这出戏共有九个西皮倒板,在尺寸上是很少相同的,铁镜公主的&quo ...

  • 刘吉典:略谈京剧音乐

    刘吉典:略谈京剧音乐 刘吉典(1919-2014),京剧作曲家 京剧音乐是京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剧本文学.表演.美术等有机地联系着,构成了完整的京剧艺术形式.京剧音乐从其组成的内容来讲,应该包括打击 ...

  • [转载]白帝城锣鼓伴奏提纲

    原文地址:白帝城锣鼓伴奏提纲作者:琴缘先生 白帝城锣鼓伴奏提纲 有请皇伯[大锣导板头]刘备(内西皮导板)白盔白甲白旗号, [吊钵回头](四龙套.关兴.张苞引刘备同上.) [单楗子凤点头] 刘备(摇板哭 ...

  • 京剧中没有打击乐行不行——谈戏曲“锣鼓经”

    在中国的戏曲史上,有关"锣鼓经"的记载枚不胜举."锣鼓经"又称"锣鼓点子", 也简称"锣经",有的地方戏也叫" ...

  • 例谈座谈会发言如何实现开头''满堂彩''

    座谈发言开头要力求抓住听众的耳朵,方式要灵活多样,而开头的分类,有如下几种方式,可以作为借鉴.        第一种,以幽默的方式开头.这种开头的方式既幽默又风趣,能够很快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一般幽默的 ...

  • 魅力课堂:例谈任务驱动作文

    例谈任务驱动作文 大同一中   李林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提法,来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的一篇文章<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 ...

  • 教师必备|例谈英语阅读课活动的分层设计

    培养学生,一定不能停留于物质层面,也不能只停留于精神层面.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应定位于让学生有美丽的心灵和高尚的灵魂:而阅读是培养人文素质和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 教材既是教师实施阅读教学的主要材料,也是 ...

  • 京剧锣鼓:圆场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 京剧锣鼓:小锣帽子头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刘念,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民乐科教研室主任.

  • 京剧锣鼓:大锣帽子头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刘念,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民乐科教研室主任.

  • 京剧锣鼓:住头

    刘念,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民乐科教研室主任.

  • 从丑角谈京剧:不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固步自封,是要进博物馆的

    作者:莫喜忠 我演了这些年的"丑"戏,看了这些年社会形形色色的变化,常常把生活中的一些道理,放到戏里来考究.我演的是丑角,也就更注意历史和生活中的"丑角.我觉得这些丑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