疍家人家疍家糕,一层一份情,千层够情谊

今日来到高要江口村,见到一家"正宗千层疍家糕"门店,黄老板正在进行紧张的包装工作,争取上午11点钟之前送到酒家食肆。

讲到疍家糕,不得不先讲讲何谓疍家人。疍家是水上居民,即是渔民,以捕渔为生,因为陆地上没有他们的归缩地,所以一家老小以船为家,休养生息都在摇晃的船上。

翻开疍家人的历史书得知,他们差点成了少数民族。 

清朝的时候,雍正皇帝下诏书说:“四民之外,另有一种,名曰疍户,即瑶蛮之类。”既然皇上都说疍民是少数民族,金口玉言,水上居民们也只好认命了,没有去计较这些名份。

关于疍家人还有一个传说:宋朝灭亡后,汉人为反抗蒙古族的统治,把“大杀元番”的字条夹入月饼里面互相传递,约定到了八月十五吃月饼时,就一起杀蒙古人。当时,住在广东的一个蒙古人受到当地一汉族老百姓的保护,隐姓埋名躲过一劫,后来还与这家汉人的婢女结婚生子。明朝皇帝听到风声的时候,他们家已经传到第五代了,上上下下有一百多口人。按照当时的律例,是应当斩首的。可这些人的身上毕竟有汉族的血脉,而且时过境迁,过去的仇恨也渐渐淡了,于是皇帝便传旨,让他们去水上居住,不准上岸。

建国后,许多专家为此问题研考了许久,如果把他们当少数民族,可他们的姓氏都出自汉族的百家姓,他们说的也是和广州人一样的白话。而按后来关于他们是蒙古人后代的传说也是不通的,因为人们在南宋人周去非撰写的《岭外代答》中发现了这么一句话:“以舟为室,视水为陆,浮生江海者,疍也。”也就是说,早在南宋时期,疍民已经存在了,他们不可能是元末蒙古人的后裔。

1955年,中央派出调查组,对广东省内的水上居民进行了民族识别调查。调查组的专家走访了广东沿海和内河的水上人家,进行了全面的摸底,最后认定,所谓的疍民其实是汉族的一部分,是生活在水上的汉族人。

然而,这些拥有千年历史的水上居民到底源于何方?专家们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周总理关怀水上居民。1954年6 月下旬,周恩来视察了珠江河南河道和黄沙、 白鹅潭、沙面沿江一带的小艇。周恩来在沙面上岸后,询问了水上居民的工作、生活情况。第二天,又到天字码头附近的小艇上看望水上居民。他对陪同的省、市负责同志说:水上居民长期住在小艇上是不行的,食水不卫生,要逐步帮肋他们迁到岸上定居;水上流动小学,要帮助他们迁到岸上去办,而且要办好。要关心水上人民的就业、生活和文化教育,要培养水上人民的干部,筹集资金为他们兴建住宅,建设水上居民陆地聚居点和水上居民新村,让他们搬迁上岸。随后广东省启动了水上居上岸的工作。        

高要的水上居民应该也是六十年代初期上岸居住的,结束了以船为家的历史。现在他们的身份是江口社区居民,没有了"水上居民"的铬印。但一些疍家人的生活习俗还保留下来,那就是疍家糕的制作方法。

疍家糕是疍家人逢年过节时才制作的特色美食。现在有识人士,把疍家糕作为一盘生意来经营,天天制作疍家糕供应给酒家,让广大食客品尝。

凡是到江口河鲜特色美食街食饭的食客,除了品尝河鲜外,必食一味咸甜疍家糕的。

那么,疍家糕为何叫千层疍家糕的呢?因为做疍家糕是一层一层地蒸出来的。五厘米厚的疍家糕,要蒸至少40层,由于层数多,所以,被称为千层疍家糕。

做一次疍家糕需要四个小时以上,黄老板每天三点钟起床做,步骤包括浸米、打浆、调配、蒸粉、翻动、出炉、冷却、包装等。

黄老板坦言,做疍家糕是一项辛苦活,现在年青人都不想做、不会做,如果老一辈因年老做不了的话,真的是后继无人了,疍家糕传统制作技艺就会失传。他表示愿意开班授徒,但学生呢?

我也无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