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裁剪,“废片”新生 | 第6期
这样就导致我们拍摄的画面中元素过于纷繁复杂,画面杂乱,主次不分,常常需要二次构图来完善画面。
光圈:f/20 曝光时间:1/160秒 ISO速度:ISO-160 焦距:80mm
这张故宫作品初看上去,内容丰富,但各部分元素平铺直叙,缺乏重点。就像一篇面面俱到的记叙文,什么都想说,但是哪个都没让读者记住。
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又舍不得放弃,结果读起来不免单调乏味。加上日照强烈,整个画面为大平光,缺乏光影变化,立体感和纵深感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施展裁切大法,提炼出某个局部,才可能获得别具一格的视觉效果。
总览画面各部分,都是些静态元素,色彩淡薄,光影平淡,看来只能从景物造型方面入手。
左侧、下方的宫殿一角和广场,都缺乏美感和内容,没有保留价值。倒是汉白玉栏杆后面的广场上,从左至右分列着的铜龟、仙鹤远远望去,恍然如活着一样在慢悠悠地踱步。右侧的石龛默然而立,如一位沉稳的老者。天上一抹淡淡的云朵跟增添了这份闲适之感。
经过上述分析,龟、鹤、石龛、云,这四者之间形成了某种趣味性的呼应,可以成为画面的主人公。
由于下半部分的大片广场台阶为无意义的冗余内容,可以将大部分裁去,这样最终作品就成为一幅超宽幅画面。
后期适当增加饱和度和锐化,加强质感,就成为一张具有独特形式感的作品,给人留下遐想的空间。
有人会说,这张照片岂不是形式大于内容?没关系,独特的形式,也可以成为一张照片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拍照片,并不一定要赋予画面深刻的主题,因为摄影本来就是视觉的艺术,表达美的艺术。
怎么样?看了这个关于“裁切”的案例,是不是也有所体会?可以在下面留言告诉我们。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