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张文秋对我的抚育之恩 2024-06-02 20:21:54 2008年07月25日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1986年3月张文秋老人家第三次回故乡京山,身后是张力群1996年6月在邵华将军家中,邵华给张力群看她的摄影作品2008年6月29日张力群(前左一)和毛新宇(前左三)等人在邵华将军吊唁大厅前■采写:记者 毕云■讲述:张力群■性别:男■年龄:64岁■职业:京山县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退休干部■时间:7月18日上午■地点:楚天传媒大厦 很多人都知道毛泽东主席的双重亲家张文秋,她是我省京山县人,是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15岁时勇敢地走出封建世家,考入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她是京山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至今,她仍是京山家喻户晓的人物。上月,她的女儿邵华将军逝世,张力群先生作为张家唯一的孙辈,前往北京参加了邵华的吊唁活动。张先生回来后,我们特邀请他来编辑部讲述了他和这个革命家庭几十年的亲情交往。 我的悲痛 今年6月24日18时,毛主席的儿媳邵华将军逝世,噩耗传来,我们全家十分悲痛。 邵华将军是我的二表姑(大表姑是刘思齐,与邵华同母异父),几十年来我习惯叫她姑姑。她母亲张文秋是我的姑祖母,我叫奶奶。我的祖父张振鳌是张文秋的长兄。从解放以来,几十年间,奶奶张文秋和姑姑邵华对我关怀备至,我和这个革命家庭的交往中,也有着浓浓的寻常人家亲情。6月26日下午,我们得到通知,二姑的灵堂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管理局西山服务处的会议大厅。一听到这个地点,我不禁更加悲伤,因为,我曾于2002年7月17日、2007年3月31日两次去过这个大厅,前一次是吊唁奶奶张文秋,后一次是吊唁姑父毛岸青。没想到,这么快又要去同一个地方吊唁又一位逝去的亲人。 而6年前,正是邵华姑姑亲自通知我去北京参加奶奶的吊唁活动。当时,我约表弟高汉辉(邵华的舅舅张振甲烈士的外孙,现在湖北孝昌县政府工作)夫妇及好友宋建革(他与奶奶张文秋一家交往长久,关系密切,现在京山县劳动保障局工作)一行前往北京。这一次,仍然是我们这几个人一同前往北京,同样的吊唁地点,同样的吊唁人,可躺在鲜花翠柏丛中的,却是一位亲人又一位亲人,悲何以堪! 其实,外人有所不知,我的悲痛,跟其他亲属的悲痛有点不一样,我的悲痛中还含有深深的感恩之情。 奶奶曾对我有几年的抚育之恩,因而我和只大我几岁的邵华姑姑也有几年的朝夕相处之谊。 四年抚育之恩 1951年8月,阔别故乡23年的姑奶奶张文秋回到京山,她此行是率领中央南方革命根据地慰问团来的,在紧张的慰问、考察、座谈之余,她也没忘记寻找自己的亲人。 由于父亲英年早逝,我从2岁起就离开京山孙桥谢家湾老家投靠城关外婆家,当时我正在县城关一小上一年级,姑奶奶派人找到我们母子。当时我还是个懵懂稚童,见了姑奶奶也不知道她是个大人物,当然也不紧张。姑奶奶向妈妈询问了我们的情况后,满怀深情地摸着我的头说:“群儿,你知道吗?我们张家到了你们这一辈,只有你是唯一的男丁了,你也是我的孙子,今后,你就不要叫我姑婆了,喊我奶奶吧。我的哥哥,也就是你的爷爷,叫张振鳌,从小我们两兄妹关系就很好。当初我要上学读书,他很支持,到天门、武汉上学,都是他为我筹措路费、学费和生活费,还在考前帮我辅导过功课。你爷爷呀,是出了名的孝子,我们的母亲在武汉病故后,是他将母亲的遗体从武汉运回京山孙桥谢家湾安葬的。你要好好学习。这样吧,你跟我一起去北京,我让你上更好的学校,让你的几个姑姑帮助你……”我当然想去北京了,小孩子谁不想去大城市玩呢。可是,由于我太小了,家人怕给奶奶添麻烦,没有让我随奶奶走。 6年后,奶奶知道我小学要毕业了,提前写信来,让我母亲把我送到北京去上中学。 1957年暑假,母亲带着我去了北京,住在奶奶家里,我们的户口也随迁到了北京。我顺利地考入了北京男子第四中学。当时二姑张少华(即邵华)和三姑张少林也分别在上高中和初中。每天早晨,我们三个背着书包各自去上学,放学回家后各自做作业。二姑在北京女一中,成绩优秀,学习上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常常问她和三姑。一家人其乐融融,奶奶非常高兴。 1960年,全国出现自然大灾害,按当时的政策要求,母亲和我必须回故乡。临走时,奶奶依依不舍,一再叮咛:“群儿,回去后你要好好念书,学好本领,长大了建设国家,也为我们张家争光,今后常来北京看我们呀。” 一直到1966年文革前,我们和奶奶都保持着通信联系。文革开始后,与奶奶一家失去了联系,偶尔从传单上知道零星半点她们的消息,我们天天为奶奶一家担心。 10年动乱刚一结束,我就到北京去看望奶奶,但找到奶奶家时,只见大门被封,墙上还残留着大字报的痕迹。三姑张少林告诉我,刚刚粉碎“四人帮”,百废待兴,中央对老干部落实政策还有个过程。 一年多后,终于收到了奶奶的信,奶奶在信中仍教诲我要努力学习,要努力为家乡作贡献,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一心向党,日月可鉴”,还嘱咐在京山一中工作的母亲常给她去信。 1983年,我写信告诉奶奶,我被组织任命为京山县印刷厂厂长、厂党支部副书记,奶奶回信夸我没辜负她的期望。 三代人的故土情 1984年1月,81岁高龄的奶奶已从中央组织部工作岗位上离休,她应京山县委的多次邀请,带着二女儿邵华和外孙毛新宇、外孙女李洁(三姑的女儿)回到京山,阔别33年后,她再一次重回故乡。 这是她多年来的愿望:一定要再回故乡看望父老乡亲,要回来看看家乡的新变化,要带自己的子孙后代到这块先辈们曾浴血奋战的地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县里的领导派我参加陪同和接送奶奶一行,我有幸又和奶奶一家团聚了一段日子。其间,奶奶还到我家做了一次客,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年仅14岁的表弟毛新宇一进屋就问“书柜在哪里?”他跟他爷爷毛泽东一样,酷爱读书,记忆力特别好。毛新宇比我儿子只大3岁,两个孩子在一起玩得十分开心。 两年之后,1986年3月,奶奶再次应邀回到京山。这次陪同她来的是大姑刘思齐、二姑邵华、三姑张少林及姑父毛岸青和表弟毛新宇。这是她老人家解放后第三次回故乡。 在离开京山之前,县领导安排奶奶一行游览了被誉为“鄂中第一溶洞”的空山洞风景区,奶奶即兴赋诗一首:“锦囊空山真美景,人间仙境别有情。五十八年还故园,冰魂雪魄油然生。”二姑父毛岸青用俄文欣然提笔写下“我热爱京山人民”。 1995年10月,京山县委县政府在县博物馆举办《张文秋事迹展》,再现了奶奶半个多世纪的革命业绩、战斗风采和崇高情操。这一年,奶奶已92岁高龄,不能亲自前来,邵华姑姑受奶奶之托,带着三姑张少林和表弟毛新宇专程赶到京山出席展览开幕式。会上,邵华姑姑发表了饱含深情的讲话:“京山是妈妈的故乡,是故乡的沃土培植了妈妈。家乡的山水,家乡人民的情谊都深深印在妈妈的脑海里。妈妈是一位坚强的革命女性,是一位忠诚的革命战士和不屈不挠的共产党人,我为有这样的妈妈而骄傲,为有京山这样的故乡而骄傲!” 更令我难忘的是,这次邵华姑姑还专门安排时间,带着三姑张少林和表弟毛新宇参观了我工作的单位——京山县印刷厂,参观后还亲切地和职工们合影,并为厂题词:“艰苦奋斗,再创辉煌。”这是对我莫大的鞭策与鼓舞。 2006年11月8日,表弟毛新宇应邀参加荆门市职业中专举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活动,作为陪同人员,我也在礼堂听了他做的《爷爷与长征》的报告,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他不看讲稿,滔滔不绝。次日,我又陪表弟和三姑到东湖宾馆参观了毛主席曾住过的地方。 邵华将军去世整整一个月了,张力群先生还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整个讲述过程中,他一直饱含深情,我能感知到他内心既有对革命前辈的那种崇高的敬仰之情,又有跟普通人家一样的浓浓骨肉亲情! 赞 (0) 相关推荐 她是伟人的“双亲家”,曾两次坐过大牢,其两任丈夫均惨遭杀害 她是伟人的"双亲家",曾两次坐过大牢,其两任丈夫均惨遭杀害,她的名字就叫张文秋. 张文秋,中国湖北京山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长期从事地下工作,经历颇为传奇.其大女儿刘思齐嫁给了 ... 李同书丨奶奶的榆钱糕(外二题) 清明絮语 爷爷和奶奶的衰老仿佛发生在一瞬间,尽管全家人不想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但是事实总是无可抑制地摆在大家面前,让我们猝不及防又无法抗拒,不管生命的载体多么顽强,岁月总是这么无情.爷爷和奶奶出事那天 ... 就读这篇 | 邹慧萍:错姑 错姑 作者:邹慧萍 我一直在想,人的名字对于一个人仅仅是一个代号,还是有某种宿命在里面? 如果错姑的名字不叫"错",她的命运是不是会是另外的样子?也许我的思考本身有些偏颇,不符合辩 ... 三老姑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 三老姑 文丨 闫金明 摄影丨旅途 周六回家,父亲和我说,你三老姑去世,昨天出殡了.我 ... 【望安山文学】葛焕军||一段家史(散文) 主编:非 鱼 光阴似箭,岁月流年,一年又一年,年年健康,岁岁平安.春节的激情已消停,十五的灯笼也已熄灭,繁忙的生活又恢复到往日,平凡的日子又步入了正常. 今天是周六,又恰是正月十六,休息在家 ... 【小说】芭蕉姑姑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撞墙. 老屋西边屋,是奶奶住的.屋前是厨房,厨房后面,即西边屋的窗边. 西屋的窗外,是一块空地,不大,原是一间小杂屋,茅草顶,土块墙,积蓄火灰和牛屎的. 有一年,刮了一场 ... 我把一首秋天的歌谣,唱给一株北方的桂树 贾志红,女,笔名楚歌.生于湖北武汉,久居河南洛阳,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河南散文年选,曾获全国孙犁散文奖. 童谣(上) 文 | 贾志红 有一年的秋天,我暂居在一座离故乡很近的南方城市.那座 ... 签约作者 | 玉井花:故园安在 文:玉井花 / 图:堆糖 每每有人提及"康保"两个字时,都会牵动我的神经,温热的情愫便如一盏茶香悄然漫上心头.那里一个叫"合义庄"的村落里曾有父亲的家,爷爷.奶 ... 张文秋的儿女故乡情 <文史月刊> 2007年04期 1984年1月张文秋回京山 张文秋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位著名的巾帼豪杰.无论是在险象环生的白区工作,还是置身于枪林弹雨的武装斗争,她始终英勇奋斗,忠贞不渝,表现 ... 张文秋早年在京山生活、学习、战斗经历及行踪 张文秋早年在京山 生活.学习.战斗经历及行踪考 李飞熊 张文秋同志是京山最早接受马列主义思想而参加革命的一位巾帼英雄,也是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她出生在清末,童年在军阀 ... 京山一行五人在北京拜访张文秋老人 故乡情结 一九八七年金秋十月,申善贵同志做梦也未曾想到自己偶然会上首都北京,拜访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双儿女亲家一一张文秋老人,并在其家座谈.拉家常.用餐,且留下了珍贵永恒的留影,更重要的是达到了此 ... 号称“独腿将军”,彭德怀手下猛将,为何张文秋选择与他结婚? 号称"独腿将军",彭德怀手下猛将,为何张文秋选择与他结婚? 世纪革命老人张文秋(下) 世纪革命老人张文秋 陈仕文 四.张文秋在抗日战争时期 1937 年7 月7 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全国抗战.为了迎接新的斗争,9 月初 ... 世纪革命老人张文秋(上) 世纪革命老人张文秋 陈仕文 张文秋,女,乳名张前珍,学名张国兰,湖北省京山县人.因其大女刘松林(思齐).二女邵华(少华) 先后与毛泽东主席的长子岸英.次子岸青结为伉俪而成为毛泽东主席的双重亲家. ... 张文秋简介 张文秋简介 陈仕文 张文秋,女,乳名张前珍,学名张国兰,曾用名李丽娟,张双喜.陈孟君.张一萍,羡飞等.1903年12月1日出生于湖北省京山县孙桥镇青树岭村谢家湾一个大户人家.少年时,曾在孙桥. ... 探访京山“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张文秋故居” 2015年6月14日,记者慕名来到京山县孙桥镇青树岭村,探访"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张文秋故居".一走进村口,就看见一块高大的石碑竖立在路旁格外显醒目,上面刻有"青树岭村&q ... 张文秋与刘谦初⑨——一个新生命出世的时候,总是敞开嗓门大喊大叫 张文秋与刘谦初 张步真 9.一个新生命出世的时候,总是敞开嗓门大喊大叫 出狱以后,新的山东省委负责人立即派人将张文秋送到上海,住进了董秋斯家里.在这里,张文秋受到了董秋斯夫妇的热情接待与照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