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新冠病毒攻城掠地如此神速!出现症状第一周病毒载量就飙到最高峰
我国的新冠疫情刚趋于稳定,国外却愈演愈烈。我们不禁要问:新冠病毒攻城掠地为何如此神速?3月23日,香港大学团队在《柳叶刀·传染病》发表的一项观察性队列研究,或提供了部分答案。原来新冠病毒异常狡猾,新冠患者在出现症状的第一周,病情尚且不严重之际,唾液中的病毒载量就能飙到最高峰,极具迷惑性。
对于为何想到要检测新冠患者唾液中的病毒载量,研究者表示,常用的鼻咽和咽拭子病毒载量监测,采集样本可能会令患者不适,也将医护人员置于危险境地。前几日,媒体就曾报道,有归国留学生拒绝咽拭子检测。
该研究者在香港的两家医院进行,分别采集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液、尿液、口咽唾液和直肠拭子样本。
使用逆转录酶定量PCR(RT-qPCR)连续确定病毒载量。使用EIA检测SARS-CoV-2核蛋白(NP)和表面突刺蛋白受体结合区(RBD)抗体水平。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识别感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变。
共纳入23名患者,10名是重症,13名是轻症。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2岁(范围37~75岁)。主要的抗病毒治疗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20名患者的后口咽唾液或其他呼吸道标本的中位病毒载量为5.2 log10拷贝/mL(IQR 4.1~7.0)。3名唾液中未检出病毒RNA。
出现症状后第一周,唾液中的病毒载量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斜率 -0.15,95%CI -0.19~-0.11;R2=0.71)。检测重症患者的气管内吸引物,未发现这种变化趋势。
2名患者不幸离世,在21名康复的患者中,7名患者唾液RNA检测阳性时间超过20天,1名患者甚至达到了25天。病毒检出时间的长短,与症状持续时间、病情严重与否都没有明显相关性。
高龄与病毒载量较高相关(Spearman'sρ=0.48,95%CI 0.074~0.75;p=0.020)。轻症与重症患者以及合并慢性病的患者,病毒载量无显著差异。
对16名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在症状发作后14天或更长时间内,抗NP-IgG血清阳性率为94%(n=15),抗NP IgM阳性率为88%(n=14),抗RBD IgG阳性率为100%(n=16),抗RBD IgM阳性率为94%(n=15)。抗SARS-CoV-2-NP或抗SARS-CoV-2-RBD IgG水平与病毒中和滴定度相关(R2>0.9)。未检测到基因突变。
因此,采集后口咽唾液样本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操作,能缓解患者的不适感,采样也更加安全方便。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不同,新冠肺炎患者在症状出现一周内病毒载量最高,这可能是该流行病传播迅速的原因。
基于这一发现,研究团队呼吁应采取更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此外,对于高危人群,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很重要。
新冠患者在出现症状的第一周,唾液中的病毒载量达到最高峰,新加坡研究人员此前也有类似发现。据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2日报道,对新加坡本地患者的研究发现,患者发病初期,症状虽然轻微,体内病毒量却最多,随着症状恶化,病毒量在逐渐减少,这意味着患者体内病毒量与症状严重度并不存在正相关性。轻症患者传染力强,很容易导致二次甚至三次传染,对疫情防控非常不利。
新冠患者病毒载量变化的特点,与其同胞兄弟SARS和MERS差别甚大,SARS和MERS分别在出现症状后10天左右和第2周才达高峰,反而与流感病毒十分相似。
研究者指出,根据新冠肺炎患者病毒载量的这一变化特点,早期采取抗病毒治疗,可能对改善预后非常关键。
对于少数患者的唾液核酸检测持续阳性,研究团队认为,关键在于确定这些患者是否仍在“排毒”。如果让排毒患者出院,很明显有风险。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越详尽了解新冠肺炎这一劲敌,才能越早打败它。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力为何这么强,学者们仍在不断探索中。
参考资料: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Published: March 23, 2020
Temporal profiles of viral load in posterior oropharyngeal saliva samples and serum antibody responses during infection by SARS-CoV-2: an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0)30196-1/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