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湿热,气机不畅!易发热性肝胆疾病。祛湿热这么刮和吃

肝胆疾病

较典型热性肝胆疾病就是面目皮肤皆黄的黄疸性肝炎,肝胆湿热是发病重要原因。因湿热的体内环境很适合病毒生长,故感染病毒性肝炎的概率也会比别人高。

体内有热的人如果总是精神压力过大或郁闷不舒,气机就会不畅,进而影响胆汁的排泄。一旦气机郁久化热,血液中胆红素增高,皮肤、眼睛都会发黄,多见于急性肝炎、胆结石引起的阻塞性黄疸。

在膀胱经拔罐或刮痧

背俞穴:指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一些特定穴位。如肺俞,心俞、肾俞,膀胱俞等。脏腑有病时其相应背俞穴往往出现异常反应,如敏感,压痛等;而刺灸这些穴位,又能治疗其相应脏腑的病变。

取背部的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等,每周拔罐或刮痧1次。

肝俞穴: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胆俞穴:在脊柱区,第10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脾俞穴: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胃俞穴:在脊柱区,第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在下肢穴位拔罐或刮痧

取下肢足三里穴、内庭穴、胆囊穴、太冲穴等进行刮痧或拔罐,每周1次。

内庭穴:在足背,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太冲穴:在足背,第1、第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凹陷中,触及动脉搏动。

足三里穴:在膝部的正下方,外侧膝盖骨下方有个凹陷,再往下4横指处即是。

胆囊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小头直下2寸。

清泄肝胆湿热的食疗方

肝胆湿热证为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失常所致的病证。常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肝胆功能所致。

故如田螺、贻贝、绿萼梅等疏肝利胆的食材,再搭配清热利湿的食材较适合进行食疗。此外,还可选川贝母、佛手、白豆蔻等中药来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田螺粥:田螺15只,大米100g,薏米50g,油、葱花、姜末、料酒、盐各适量。

做法:①田螺漂养1~2天,勤换水,食用前1天滴油,除去污秽物,用针或竹签挑出螺肉,除螺尾,切碎,加葱花,姜末,料酒拌和,剁成泥,加盐搅匀。②大米、薏米洗净后倒入砂锅,加水适量,煮粥。③粥将成时调入田螺泥糊,搅拌均匀,煨煮片刻即可。

功效:田螺除湿解毒,辅助治疗肝胆疾病。

绿萼梅粥:绿萼梅15g,大米80g。

做法:①绿萼梅在水中浸泡片刻,去杂洗净。②锅置火上,放入大米和适量水,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熬煮成粥。③待粥煮熟时,放入绿萼梅,搅拌均匀,略煮片刻即可。

功效:绿萼梅味酸涩、性平,能疏肝理气,健脾开胃,清热解毒。绿萼梅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在一般的中药店都有售。

芦笋炒百合:芦笋400g,百合1头,油、盐各适量。

做法:①芦笋洗净,切片,在沸水中焯熟;百合剥成片,洗净。②锅置火上,倒入油,放入百合,大火快炒,再放入芦笋,迅速翻炒,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芦笋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病,胆结石,肝功能障碍有益,配养阴润肺百合,有助肝胆疾病恢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