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的焦虑
马东老师说,焦虑是人生的底色。
对于自己来说,感觉焦虑是一种病,在想要去治的时候发现对病的担忧越深沉。
人生有无数个焦虑,焦虑收入赶不上物价,焦虑知识赶不上更替,焦虑能力达不到领导要求,焦虑自我会被社会淘汰,焦虑一切不确定无法把握的事情。
有天看到一段话,说'焦虑’一词成了多少人心中的隐患,掸都掸不掉,白天若无其事的做着手中的事情,不痛不痒,夜里却睁着眼空对四壁,急躁不安。仔细想想,觉得夜间的焦虑是真实的,白天也做不到不痛不痒、心平气和,而是行尸走肉、灵魂出窍,做什么都心不在焉,差错频出,满脑子想得就是关于焦虑,就像弥漫的烟雾散布于满脑子。
而这种种的焦虑,莫过于老母亲的焦虑,这种焦虑,好像毒副作用更大,当看到月薪三万的妈妈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时候,默默地摁了摁口袋,发现那几个干瘪的硬币还在,老两口摸到那个硬硬的人血馒头,“嗯,还在”时是带有几分希望与慰藉的,可是这几个干瘪的硬币,会让心更慌,毫无底气,焦虑不安。报班,砸钱,实力不够,不报,不管,于心何忍,于是,在摇摆与撕裂间,就剩下了焦虑。
每次开完家长会之后,就会加剧这样焦虑,因为不得不承认,老师说的都言之有理,情真意切,无论是告诉你孩子考试成绩还是名次排位,都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随时会让心脏病复发,更不要提在每一个升学的节点上,对未来的迷茫,对当下的焦虑,更是层层加剧。从来没有那样小心翼翼、患得患失、左右为难,生怕一个闪失,就又跌落了几个台阶,要用多少的努力去弥补?
“有钱人家的孩子是一个团队在战斗,穷人家的孩子是孤军奋战”,何止于此。当涉及了所谓的人脉,圈子等等的时候,觉得眼前干净得比万里无云还要干净。所谓能够决定命运的人物,要说不认识,哪里不认识,电视上都见过,可是,自己认识的人,人家并不认识你,至于去仰仗,那就更是一句梦话了。因为没有拓展的空间,那就只剩了读书一条路,就更多了些焦虑,看重了得失。
海淀的妈妈不配有梦想,因为她们在忙着抢占教育的制高点,顺意的妈妈更牛,站在更高的起点,有更远大的目标,视野投向国际,自我身体力行。然而就是这些“住精英荟萃的社区,送孩子去最好的私校,家里骋了好几个保姆,自己貌美又才华出众,这些理应给人带来自信和冷静的事,反而使人越来越焦虑。”生怕因为妈妈的不称职耽误了孩子的前程,就突然间觉得人说的“货比货要扔,人比人难活”,和人家这种精英的妈妈相比,与人家为孩子的付出,所做的投入和努力相比,觉得自家娃做不就不是亲生的要不就是投胎时眼朝下,未经选择,就遇到了这样的妈妈,中文表达都磕巴,还别说懂几国语言了。
因为其他的路径都很明显的显示“此路不通”“请绕行”,可是很不幸,还要去参加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所以所以的东西像压宝一样地压倒了孩子身上,“好好学习”,与其说是对孩子的鼓励,毋宁说是对自己的自我安慰,看到孩子玩手机打游戏,就心慌意乱,心跳加速,再一想到别人家的孩子,此刻或许是一对一的专业老师在辅导,这差距,大概就是蓬山此去的路径与差距了吧,可是焦虑到要自我焚烧,可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又惧怕逼紧了逆反或者是激起过激行为,罢罢罢,又只能作罢,还未及跳起,又颓然地认输了,谁让自己也不优秀,不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帮助,至于不是在听薄荷英语,不是在做数学题,不是在学物理课,都算了,就当是来报恩的吧,可是虽然心里有百转千回,但是那焦虑,在所有的弯弯绕绕里,都不曾离散。
忘了是谁说的,“当妈的,要么曾经焦虑,要么在即将焦虑的路上。”总之,那种替娃焦虑的心,永远是初心,不曾改变。
马东老师的原话是,焦虑是人生的底色,每一段有每一段焦虑的东西,但是很享受这种过程。大概他能用享受这个词,一定是没有当过妈,也没有遇到一个不知道对自己学习有要求的孩子!
呜呼哀哉,当妈的焦虑,举目四望,无处安放!
2019.7.10晚 郭江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