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成专栏:老家的竹园

我的家乡圪崂,座落在棣花古镇腰山中麓的天坡之下,村名圪崂,实际上是一条长达十多里的山沟。许多人家的房子依山傍水而建,原来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后来变成砖木结构,现在都变成了砖混结构。但不管房子怎样变化,大部分人家的房前或屋后都有一个大小不一、种类不同的竹园。这些竹园,大的三四分地,小的一二分地,种的有楠竹、斑竹、水竹、凤尾竹,给普通的农家小院增添了诗情画意,也引起了前来游玩客人的观赏和赞叹。

竹子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深得崇文尚武的家乡人喜爱和欣赏。原来大部分人种的都是毛竹和扫帚竹,渐渐的又引进了外地竹子的品种,起先引进水竹的是教书先生文民哥,他从亲戚家挖了两棵水竹栽在门前的小溪旁,十几年时间发展到了五六分地的大竹园,蓊蓊郁郁的水竹长得修长茂密,直插云天,大的三四丈高,碗口粗细,风吹过竹园,青青的竹叶沙沙作响,似一群美丽羞涩的少女在窃窃私语,又像是碧绿平静的湖面荡起了涟漪,让人浮想连翩,好不惬意。在他的带动下,关狗、长记、常山、建民、栓子、书安等邻居也纷纷栽种了各种竹子,并逐渐发展成了竹园,其它村民也更新了自己的竹园品种,使整个山沟大部分人家有竹园,处处呈现出诗情画意,成了腰山美丽的一湾景色。

我家的老屋东侧也有一个小小的竹园,那是全村最小的竹园了——只有不到一分地。呈盆口型,且尽是斑竹,虽没有别人家的高大茂盛,但修长青翠的竹子稀稀疏疏长在屋侧,也使简陋的房舍清幽了许多,亮丽了许多。春天,我从城里回家,铺满落叶的竹园中冒出了许多胖乎乎嫩闪闪白中带青的竹笋,可爱得像个童男娃娃,扳几颗洗净炒着来吃,那种清香,那种滑爽,那种细嫩,令人未吃先流口水,放到口里舍不得咽下,过后久久回味无穷,余香满口……这片竹子是我在条儿沟教书时,周六回家路上在一个竹林里挖了两棵掮回来栽下的,现在已“印”到一百多株了。每每回家,我都要去竹园里呆一会儿:或扶竹仰望,看蓝天上白云舒卷,听小鸟在枝头上鸣唱;或依竹而坐,任思绪自由驰骋,灵感来了轻吟几首小诗;或捧书在其间徘徊,与竹叶窃窃私语,和竹笋喃喃对话……真是其乐无穷,享受了在城里从没有的清静和淡雅,甚至有几回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喝茶。

家乡人养竹,除了用它们夹柿子、撑蚊帐、做竹床,大部分用来编凉席、竹椅、竹笼、背笼,手巧的还用来做根雕和各种工艺品出售。但多数人还是为了美化环境,绿化庭院。当然也不乏那些舞文弄墨的信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信条,让青青的翠竹净化自己的心灵,升华自己的境界,在平淡恬静的农家生活中增加生机,增添诗意,不信,你到村院农户家中看看,许多人家的中堂、书房都挂有关于竹子内容的名人墨宝,譬如“莫嫌孤叶淡,终究不凋零”“清风徐来,竹影浮动”之类的条幅,让多少客人惊讶:小小的山村,人的思想境界如此清高,如此不俗,实在不敢小觑。

竹园,家乡的一景,我心中的一片绿地,一片净土,一隅乐园。

作者简介:

张书成,生于1956年12月,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政府公务员。商洛市作家协会会员,市诗歌学会会员,丹凤县作协理事。

从上世纪 90年代开始业余文学创作,先后在《金秋》、《先锋》、《共产党人》、《当代陕西》、《教师报》、《陕西教育》、《工商时报》、《农民日报》、《陕西农民报》、《法制周报》、《文艺报》、《商洛日报》、《丹江潮》、《山泉》、《丹水》等发表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数百篇(首),《万湾农家乐》、《旅游遐想》等获丹江旅游征文二等奖。部分散文、诗歌被收入《采芝商山》、《丹风文学》丛书,巳由北京团结出版社结集出版《棣花细语》散文集。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 南    东 篱    丹竹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自媒体支持:

大 乾 州         无言年华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新新文学        松风阁语

作者往期作品阅读:

书成专栏:阿里山的姑娘

书成专栏:远去的纸喇叭

书成专栏:半块坨坨馍的记忆

张书成‖我为祖母请医生

(0)

相关推荐

  • 篾匠·竹器·生活|原乡

    靖江编织竹器的篾匠师傅,但女师傅在过去非常罕见 9月19日,随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组的朋友在靖江寻访靖江一宝的靖江竹编,我才知道靖江竟也号称"淡竹之乡". 在靖江仅存的一家竹编骨干 ...

  • 开门办学

    我读高中的时候,学校常搞"开门办学".所谓"开门办学",也就是老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工厂.农村.医院等地方,向工农兵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我们学校与城郊的 ...

  • 散文||家乡的水竹园

    家乡的水竹园 老家山多竹多,有毛竹.水竹.苦竹.芦竹等.大片竹林长年翠绿,即使是冬天也只显点柳黄色,给家乡带来一年四季生机勃勃的绿色视野. 有竹的地方我们习惯称竹山或竹林,只有水竹称为竹园,因为水竹是 ...

  • 诗歌类:《唱新散曲》25[双调]清江引·水竹

    唱新散曲 (原创作品) 朱升 诗歌类:<唱新散曲>25 25.[双调]清江引·水竹 (双调常用曲牌,又名<江水儿>,可与<雁儿落>合成带过曲.定格句式为七五五.五七 ...

  • 【刘塆偶拾】竹儿爷,竹儿娘

    关于刘塆,关于竹子, 我似乎零星地作过一些记述, 但总是记不全 所作的记录也是挂一漏万. 刘塆几乎家家种竹子. 有的是一兜, 有的是几竿. 当然,也有好几片规模不一的竹园. 保国哥家的屋头边 那片竹园 ...

  • 大别山寻竹记(二)

    4月25日 路线:红安县-天台山-新县 今天还是周重建老师带我们跑.车子一路向北,沿路见到的还是小叶光壳竹.水竹.篌竹.淡竹.毛竹.曲竿竹.阔叶箬竹.箬叶竹这些大路货.许多地方,篌竹和水竹长在一起,淡 ...

  • 百竹园,初秋也苍翠欲滴

    ★旅游地点:太仓现代农业园之百竹园 百竹园当然以竹子居多,除了少数的花卉或灌木点缀以外,栽的几乎都是各种各样的竹子. 虽然没有百竹,至少也有好几十种之多.当然,也或许人家真有百种,只不过我们疏忽了其中 ...

  • 流水账4月3日|日常

    公号老朱煮酒发了篇大蒜炒咸肉,什么时候最好吃最正宗?|原乡 喜欢,应季,就是正宗. "故乡的燕笋.腻蟹糊和棉茧头饼等着你!"昨晚同学给我发了几张照片并配了这样的文字.今天一大早,5 ...

  • 【留住乡愁】故园翠竹青又青

    在黄州赤壁落寞生活之际,时来浠水呼朋引伴的苏东坡先生说过这样的名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浠水的乡亲们,惯于门前屋后栽树种竹,养护着眼前心中一片绿色的世界. 寻常人家,两三列土砖瓦房,依着山势而建, ...

  • 书成专栏:举报

    我在县城里一所学校教书的时候,遇到一个惊得出了满身冷汗的事情,虽过去多年,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个秋天的夜晚,我在宿舍里备课.批改作业时,觉得有些饿了,便踱到不远处的小灶房,想找点东西充饥. 走到门口, ...

  • 书成专栏:出手

    该出手时就出手,危难时刻显身手. --题记 这事儿发生在三十年前的秋天,距现在已经有些久远. 那时我在县教育局工作,喜欢交朋结友的我,常到一位爱写作的同事家里与他聊天.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我去他家谈天说 ...

  • 书成专栏‖那些年,我们锅里煮些啥

    退休以来  我渐渐地喜欢上了做饭.这是因为现在做饭,要米有米,要面有面,油盐酱醋一应齐全,烧的是燃气,至差也是干柴或电,"干柴细米面,只显人历练(能干.手巧)",并且做饭的人是&q ...

  • 书成专栏:半块坨坨馍的记忆

    到家乡的一所小学给学生讲写作课,未讲前,在校园里溜达了一圈,瞥见饭厅的餐桌上扔了许多吃剩的馒头,有的咬了一口,有的剩了半截,还有的完好无缺--觉得很可惜,很心疼,遂问身边一个男孩:"你们咋把 ...

  • 书成专栏:远去的纸喇叭

    我家门头上 有个小喇叭 祖国前进的脚步声 传进山洼洼 -- 这是我四十多年前写一首小诗,现在看到它,不由得引起了对风靡十多年的纸喇叭的回忆,虽然它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过来的人,仍对它怀 ...

  • 书成专栏:阿里山的姑娘

    出高雄市向北车行大约一个半小时,就到了著名的阿里山脚下: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盘山公路之行,就到了半山腰的阿里山茶场,当地人叫高山茶体验区. 站在这海拔约1200米的半山腰放眼望去,身后是重重叠叠.郁郁葱 ...

  • 书成专栏:助学金

    1977年冬,在举国万头攒动的高考大军中,我榜上有名,但入学通知书下来以后,却使人大失所望--被录取到了本地一所师范学校.想想教了四十多年书的父亲每日起早贪黑地忙碌却常遭人歧视,过着极端清苦的日子,我 ...

  • 书成专栏:取名趣谈

    (一) 我小时候跟母亲去村后的山沟里割草,山沟里住了一户人家,那老汉是个孤寡老人,也是村里的五保户,叫"没名". 怎么叫"没名"呢?母亲告诉我:他父母都是文盲, ...

  • 书成专栏:元岭上的笑声

    端午节过后,几个同学便相约去峦庄,看望阔别了四十年的老同学姜显银,从西安赶回来的女同学李芝引和她的"掌柜的"老冯,一大早驱车到棣花接着我和王公学,便一同汇集到丹凤县城,与另外四个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