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方】经方论治冠心病
真武汤治冠心病心衰
陆某,女性,85岁,退休工人,于2017年4月1日初诊。
患者阵作胸闷、胸痛,近一个月加剧,既往患高血压病多年,未服药治疗,症见晨起眼睑浮肿,午后双下肢水肿,水肿皮肤呈透明状,按之凹陷不起,腰不能直,震颤,行动不利,骨关节肿大,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走路即心慌心悸。察其形体瘦弱,面色黯黑,山根低平、晦暗无光有横纹,神倦声低,舌质淡暗,舌体右歪,舌苔薄白,脉结、滑。
诊断:胸痹。
辨证与治法:证属心肾阳虚水泛,心脉痹阻。治以温肾阳,利水气,拟真武汤加减。
方药与用法:制附子15克(先煎),茯苓30克,白术30克,白芍10克,泽泻30克,桂枝15克,地龙10克,猪苓30克。共7服,每日1服,水煎服,早晚分服。嘱其忌生冷寒凉之物,忌劳累恼怒,慎起居。
4月8日二诊时,7服水煎服后,胸痛症状基本消失,下肢浮肿减轻明显,心悸心慌亦见减轻,舌淡红,舌体右歪,舌苔薄白,脉结。上方加黄芪30克,党参30克,继服14服。
按语:本例患者为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属于临床重症,症状繁多,病机复杂。患者胸痹日久,血脉不通,肾阳亏虚,肾不主水,阳虚水泛,故见头面、双下肢浮肿,畏寒肢冷,小便短少。水气上逆、饮邪上泛,故见心悸心慌。罗陆一辨为心肾阳虚、心脉痹阻之证,属《伤寒论》之真武汤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82条曰:“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16条曰:“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此患者属少阴病证,方用真武汤加减,初服7服已获明显疗效。方中合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重用制附子补火助阳,猪苓利水渗湿,加地龙通利经络、息风止痉。二诊时,继以前方加黄芪、党参健脾益气。本证虚实夹杂,罗陆一运用真武汤治疗此类阳虚水泛证每获奇效。
炙甘草汤治冠心病室性早搏
黎某,女性,63岁,于2017年6月10日来诊。
患者心悸心慌、胸闷气促反复发作5年。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ST段水平压低,频发室性早搏,诊断为心律失常。近3日,劳累及精神紧张时加重,自觉心悸心慌明显,眩晕,动则汗出,身倦乏力。察其面色萎黄、晦滞,山根处有多道明显横纹,舌质淡红,舌体右歪,舌苔白厚腻,脉结。
诊断:胸痹,心悸。
辨证与治法:证属心气虚而兼浊痰,心阳虚而兼血瘀,治以益气温阳、滋阴养血,复脉定悸,拟炙甘草汤加减。
方药与用法:炙甘草60克,党参30克,桂枝30克,干姜10克,白芍30克,姜半夏15克,天麻30克,泽泻30克,熟地30克,麦冬30克,陈皮10克。共14服,每日1服,水煎服,早晚分服。嘱其忌劳累恼怒,慎起居。
按语:本例患者为冠心病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基本病机为患病日久气血不足,脏腑阴阳失衡;心失所养固见心悸心慌;脑失所养而见眩晕汗出;心血不足、痹阻心脉可见面色萎黄、晦滞,山根处断裂纹。罗陆一辨为阴血阳气不足,心脉失养,属《伤寒论》之炙甘草汤(复脉汤)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77条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方中重用炙甘草、党参益心补脾,桂枝、干姜辛行温通,姜半夏、陈皮燥湿化痰,天麻息风定惊,泽泻利水渗湿,白芍、熟地、麦冬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罗陆一紧抓阴血阳气不足、心脉失养之病机,巧用炙甘草汤加减,施滋液敛阴而复脉之法,令人叫绝。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邹某,女性,45岁,于2017年6月3日来诊。
患者心悸、胸闷、眩晕5年,近一周加重,失眠、忧虑重重、身倦乏力,腹胀、纳呆,耳鸣、四肢麻木,察其体质虚胖,面色萎黄少华,山根低平,面部黄褐斑,四肢欠温,心率每分钟56次,舌质淡胖舌苔白,脉迟、细,脉律不齐。
诊断:胸痹,心悸。
辨证与治法:证属少阴病,心阳不振,肾阳不足,阴寒内盛,治以温通心肾,益气活血,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方药与用法:麻黄15克,制附子30克,细辛15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防风15克,桂枝30克,远志10克,石菖蒲15克,当归15克,川芎30克,熟地10克,煅龙骨50克,煅牡蛎50克,杜仲30克,怀牛膝5克。共14服,每日1服,水煎服。
按语:本例患者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基本病机为心肾阳气亏虚,阴寒凝结,但具体的发病病机又较为复杂。察其体质虚胖,面色萎黄少华,山根低平,此状既可因先天禀赋不足所致,亦可由后天多病变、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阳虚寒凝、血脉不畅而致。患者脉细、律不齐,眩晕,心悸胸闷诸症,当属少阴心经病,乃心阳不振,肾阳不足气化无权,气血虚寒,以致心血不足、气血无力相接而引起,属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01条曰:“少阴病,始得之,方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麻黄附子细辛汤辛通阳气,温化寒凝;方中麻黄辛温解表、开泄皮毛,制附子辛热温里、回阳救逆,君臣相辅相成,逐邪达表;细辛性善走窜,佐麻黄、附子振奋阳气,疏通血脉;加羌活、独活祛风胜湿;防风、桂枝通阳解表;远志、石菖蒲化湿开窍,当归、川芎、熟地活血养血通络,煅龙骨、煅牡蛎镇静安神、收敛固涩,杜仲、怀牛膝壮腰健肾。罗陆一认为,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不必拘泥于表寒里寒证,若有寒凝瘀滞之证即可用之;实证可用,虚证配伍益气温阳之品亦可用之,治疗心经、肾经、肺经寒证皆可获良效。
小结
中医本无“冠心病”病名,根据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特点颇似古代医家对“厥心痛”“卒心痛”的描述,现代中医学将冠心病归之为“胸痹”范畴。临床上,各种原因引起的冠心病心衰、冠心病室性早搏、冠心病心动过缓、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皆可参考中医“胸痹”论治。
“胸痹”最早记载于《内经》,胸为病位,痹为病机。“痹”为闭塞不通,胸痹则指胸部闷痛,轻者胸闷气短,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息不得卧。《金匮要略》论述胸痹病机为“阳微阴弦”,胸痹的发病原因是心气、心阳不足而致气滞、寒凝、痰邪阻痹心胸。罗陆一认为,“胸痹”的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是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标实是指气滞、寒凝、痰浊、瘀血等痹阻心脉;治病当溯本求源,灵活运用传统理论去认识现代常见病和疑难杂症,凭借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运用经方论治。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