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积跬步,日久至千里
1.
“蜗牛。”
“嗯,蜗牛。”
“蜗牛。”
“嗯,蜗牛。”
这是早上进班后我和龚宝贝的对话。我知道他想听“蜗牛与黄鹂鸟”,因为不能给他放这首歌(马上要上课了,担心听不完,关了会引起他的情绪问题),所以没有引导他说完整。
我在和另一个孩子说话,就听到龚宝贝说“蜗牛与黄鹂鸟”。
“是的,蜗牛与黄鹂鸟。”真想打开电脑给他放这首歌。
我也庆幸自己没有提醒他,让他主动说出来,说明他在思考,真好。
2.
“同学们看一看,谁还没有得五角星。”
为了鼓励孩子们参与课堂学习,也为了让他们理解“变多”“变少”的概念,每天上课时我都会给他们画五角星,表现好画一个,表现不好划掉一个。
今天第一次让他们观察谁没有五角星。
“吕XX。”壮壮特别小声地说。
我特别高兴。
他要听懂我的问题,看黑板,理解没有的概念,才能够说出答案。
刚开始接触壮壮的时候,他的注意力特别差,每次上课奶奶都会不断地提醒,他才知道看老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班级活动,个别训练,学科学习等多种途径地锻炼,壮壮的进步很明显。
花开的美丽,不只是此刻的绚丽多彩,还有等待过程的满心期待。
这就是我为什么欣喜于壮壮的进步。
3.
(2019年3月11日 最初的聊天儿)
(2019年4月27日 第一次有质量的聊天儿)
(2019年5月6日 他们自己在聊天儿,我在听)
(2019年5月6日 他们自己在聊天儿,我在听)
从他们最开始只发表情,没有对话概念,甚至不知道彼此在说什么的状态,到现在已经有两三个回合可以聊天的状态,我就认真地听着,欣喜地看着,不去打扰在我眼中和谐的状态。
之前我的角色是开启话题,引导聊天儿,发一张图片,挨个儿问“你想到了什么?”“他问你问题,你要怎么回答?”“你还想说什么?”……
现在我的角色是挑他们聊天中的错误,有人没有回答别人问出的问题,有人没有认真听别人说的话。
他们已经不需要我一句句地引导如何聊天儿了,而我要的有质量的聊天儿就在他们的言语之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我们用每天的时间积累,总有一天孩子们会给我们惊喜。
4.
另一个班的信息技术课,我还在一点点地引导如何聊天儿,虽然孩子们的进步不太明显,但也让我发现了问题。
不怕有问题,有问题才有对策,就怕发现不了问题,不知如何着手。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我发了一张照片到群里,想要开启话题。
“知道。”
“是什么?”
“……”
“你们知道就可以说呀?你们知道吗?”
“知道。”
“……”这次轮到我不知如何回答了。
如果在别的班我要求进行有质量的聊天儿,那在这个班我的目标是只要能聊起来就可以了。
他们对于问题的理解太困难,甚至不知道这是问句。
所以下次,我要把问题准备好了,这个问题后的答案是什么,应该怎样回答,先让孩子们体验。
慢下我们的脚步,不问还有多少时间,踏实地走过每一步,与其蜻蜓点水,不如追求根深蒂固。